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德育视角的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306042216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2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德育视角的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研究    郑国 李丽[Reference]高校学生是高校的核心主体,高校学生稳定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当前,高校学生受到多方面外部因素影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文章力图通过德育的视角,提出维护高校学生稳定的具体措施,从思想上来引导学生稳定,实现由“强压式”的表面稳定转为“疏导式”的内部稳定[Keys]德育;高校学生;稳定[作者简介]郑国,西华师范大学讲师(南充637009);李丽,西华师范大学讲师(南充 6370091一、高校学生稳定基本问题阐释高等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高校因其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历来成为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也是人们分析和评价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和国家输送了成千上万的高素质人才,为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助推了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无疑是高校长期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结果但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斗争新形势和国内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攻坚对高校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己任的高校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随着高等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日益增强,高校在维护整个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高校的稳定是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如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这个系统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那么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在这个系统中便扮演着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角色可见,高校的稳定关键在于学生的稳定当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830所;普通高校2491所,其中本科院校1170所,专科院校1321所,独立学院292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工2381073人,高等学校(机构)学生总数3944余万人可见,当前的高等教育规模之大,学生人数之多他们的思潮、行为更加突出地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如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疫情肆虐校园;“北大清华食堂爆炸”恐怖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铁锤杀人”事件;2005年、2010年中国大学生因钓鱼岛领土归属问题进行的“反日”游行;2008年,火炬在境外传递受阻,拉萨3.14事件,5.12汶川地震以及乌鲁木齐7.5事件等国外亦是如此,北非、中东事件等一次又一次将高校学生的稳定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威胁着高校的稳定,也引起人们对高校学生稳定引发社会稳定的思考,如何抓好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实现高校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二、影响高校学生稳定的主观因素分析高校学生稳定容易受到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宗教信仰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些客观因素的改变和完善,更多层面应从国家的宏观战略出发对于高校而言,则应更多从高校学生的主观因素出发,归纳总结出影响学生稳定的主观因素,以利于落实稳定高校学生举措一)思想认识模糊当前的部分大学生从小就被家里视为掌上明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他们往往把个人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很难用全局观来看待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这部分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注重的只有自身利益,往往不顾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一旦这种思想意识深入其头脑将导致其面对是非时出现认识模糊,做出错误的判断对于高校学生稳定而言,这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稳定、高校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知之甚少,不能从国家和高校的全局来看待高校学生稳定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够正确的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稳定的客观因素,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找到错误的归因,使高校学生稳定存在诸多隐患二)理想信念淡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这些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偏离,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并在学生群体中有蔓延趋势,部分学生认为丰足的金钱、豪华的住房、炫酷的豪车等物质财富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为此,大学生中潜心读书的人少了,“小商”、“小贩”多了;时代赋予的理想信念少了,落寞腐朽的观念多了;力争上游的干劲少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多了人生追求被附带了明显的功利色彩,理想信念和精神力量被淡化了,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稳定团结三)个人情感脆弱情感问题是影响学生稳定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稳定,然而对于处世未深和正处于生理、心理极度变化的大学生来说,要长期保持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较困难的特别是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许多学生都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期盼,然而受到经济条件和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甜美的爱情往往带给学生更多的是情感困扰,使部分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此外,人际关系也是一个敏感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够使大学生变得奋发向上,反之则容易出现人际焦虑和心理疾患,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稳定三、基于德育视角做好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一)建立科学的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意识形态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是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分析了学校是如何执行其“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其认为社会中所需的某种角色,其意识形态应在学校中形成。

      毛泽东也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应抓住要害,注重思想道德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形成科学意识形态的过程纵观我国的教育,从孔子的“仁”学,到朱熹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再到近代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志士倡导的要学生“砥砺德行,奋发向上,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等,始终把“立德”及“做人”放在第一位,无不凸显出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稳定工作中,高校应遵循历史的轨迹,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大力营造出高校学生稳定的思想基础,让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和科学的意识形态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德育思想为指导,为学生稳定提供思想基础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决定了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党的五代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终如一地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毛泽东在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明确提出德育在全面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邓小平认为我们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要我们把青年教育好江泽民则要求“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胡锦涛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德育思想遗产,提出了科学的德育思想体系习近平则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论述当今,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坚持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德育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对于做好大学生稳定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三)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措施,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维护学生稳定的工作框架高校应当根据党提出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确保社会稳定、学校稳定、学生稳定1.把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稳定工作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民族的灵魂所在,在中华民族漫长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牵系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其深刻的内涵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

      为此,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始终引领着国家不断向前近年来,我国在制定和完善的公民道德规范时也始终把爱国放在第一位,有力地促使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有爱国之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安定祥和的社会局面高校也可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大学生创设安定团结的校园环境,引领高校学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确保高校学生稳定团结2.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道德传统,以优秀的道德传统引领大学生道德传统在中国的传统中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道德传统的发展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需要重建,但重建新道德传统体系并不是否认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如中国“以和为贵”的优秀道德传统在历史的洗礼中源远流长,从未间断,它传承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足迹,直到今日,仍然影响着整个世界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尤其是能够引领大学生奋发有为,孜孜以求的优秀道德传统,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做好高校学生的稳定工作3.建立高校完整的德育体系,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风尚大学生思想的转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在社会大德育的综合系统工作中,建立高校完整的德育体系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经验证明,一个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是学校德育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大气候”,对于加强和改进整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来说,尤为重要为此,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横向交互的综合网络系统建立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要动员全社会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予以更大的支持和帮助Reference:[1]教育部网站[DB/OL]..[2]万斌,郁建兴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152.[3]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I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2.[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 87.59.[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40.[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8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