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doc
45页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科目名称: 软件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本大纲包括参考书目、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查范围三部分软件工程Ⅰ.参考书目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作者:张海藩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分 填空题10分 判断题10分简答题30分 综合题30分Ⅲ.考查范围第一章 软件工程的内容与方法一、了解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与解决软件危机的途径,了解软件工程在软件行业中的作用二、理解现有的几种软件开发方法三、掌握软件、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法学等基本概念第二章 软件生命周期与开发模型一、掌握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二、理解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迭代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思想三、理解各种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软件需求分析一、了解软件过程管理的任务和需求管理相关文档。
二、了解需求分析的任务和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三、了解数据字典的内容、用途及实现四、掌握系统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的画法五、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用户需求报告》和《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的区别第五章 软件策划一、了解软件策划的概念二、理解软件规模估计方法、软件费用与资源估计方法三、了解软件策划文档的组成第六章 软件建模一、了解功能模型、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等三个模型的思想二、理解数据库设计的范式理论三、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四、掌握数据库设计中的“第三者插足”与“列变行”模式第七章 软件设计一、了解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的差异,了解三层结构设计二、理解软件设计原理,掌握耦合和内聚的分类及判断依据三、掌握面向过程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和方法四、掌握面向过程详细设计的描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程序流程图、N-S图、程序设计语言PDL、决策表、PAD五、掌握面向对象设计的描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用例图、类图、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部件图、部署图第八章 软件实现一、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编程规范:命名规范、界面规范、提示及帮助信息规范等第九章 软件测试一、了解软件测试、软件缺陷、软件测试方法的基本概念。
二、理解常见的六种测试对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回归测试、Alpha测试、Beta测试三、理解常用的软件测试模型的思想:早期的V模型、改进的V模型、X模型四、理解白盒测试技术,重点掌握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五、理解黑盒测试技术,重点掌握黑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六、了解测试过程和测试阶段的文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 科目名称: 动物遗传与繁殖 ﹎﹎﹎﹎﹎﹎﹎﹎﹎﹎﹎﹎﹎﹎﹎﹎﹎﹎﹎﹎﹎﹎﹎﹎﹎﹎﹎﹎﹎﹎﹎﹎﹎﹎﹎﹎﹎﹎﹎本大纲包括参考书目、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查范围三部分Ⅰ.参考书目《动物遗传学》,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家畜繁殖学》,朱世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年第五版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动物遗传学占 50%家畜繁殖学占 50%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 动物遗传学1.1 绪论1.2 遗传的物质基础1.2.1 遗传物质-核酸1.2.2 核酸的结构1.2.3 基因的结构特征1.2.4 染色质与染色体1.2.5 细胞分裂1.3 遗传信息的传递1.3.1 DNA的复制1.3.2 DNA的转录1.3.3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3.4 基因表达调控1.4 遗传信息的改变1.4.1 染色体畸变1.4.2 基因突变1.4.3 突变的抑制与DNA的修复1.4.4 重组与转座1.5 遗传的基本定律及其扩展1.5.1 分离定律1.5.2 独立分配定律1.5.3 基因互作1.5.4 连锁与互换1.5.5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6 群体遗传学基础1.6.1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1.6.2 遗传平衡定律1.6.3 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1.6.4 遗传多样性1.6.5 分子进化1.7 数量遗传学基础1.7.1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1.7.2 通径分析1.7.3 重复力1.7.4 遗传力1.7.5 遗传相关1.7.6 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1.8 免疫遗传学基础1.8.1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1.8.2 抗体1.8.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8.4 T细胞抗原识别和活化1.8.5 补体系统1.9 动物基因组学基础1.9.1 动物遗传标记1.9.2 基因图谱1.9.3 基因定位方法1.9.4 动物基因组学1.10 非孟德尔遗传1.10.1非孟德尔遗传现象1.10.2 母体效应1.10.3 剂量补偿效应1.10.4 基因组印迹1.10.5 核外遗传1.11 动物基因工程1.11.1 基因工程概述1.11.2基因操作中的工具酶1.11.3 基因工程的载体1.11.4 获取真核生物目的基因的方法1.11.5 DNA体外重组与基因转移1.11.6 重组体的筛选与鉴定1.11.7 转基因动物技术1.11.8 动物克隆技术1.11.9 基因诊断第二部分 家畜繁殖学2.1家畜的生殖器官2.1.1 生殖器官发生与发育2.1.2 公畜的生殖器官2.1.3 母畜的生殖器官2.2 生殖激素2.2.1神经激素2.2.2促性腺激素2.2.3性腺激素2.2.4前列腺素和外激素2.3雄性动物生殖生理2.3.1雄性动物生殖机能的发育和性行为2.3.2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的形态2.3.3精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2.3.4精子的代谢和运动2.4雌性动物生殖生理2.4.1性发育和性成熟2.4.2卵子的发生与卵泡发育2.4.3发情和发情周期及其影响因素2.4.4发情周期中机体的生理变化和激素调节2.4.5产后发情、乏情和异常发情2.4.6家畜发情周期特点与发情鉴定2.4.7发情控制2.5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2.5.1受精2.5.2早期胚胎的发育2.5.3胎膜、胎盘、早期胚胎及胎儿循环的营养学特点2.6妊娠与分娩2.6.1妊娠维持和妊娠母畜的变化2.6.2妊娠诊断2.6.3分娩预兆和分娩发动2.6.4分娩和助产2.6.5母畜产后恢复和仔畜的护理2.6.6分娩控制2.7人工授精2.7.1采精2.7.2精液品质检查2.7.3精液的稀释2.7.4精液的保存2.7.5输精2.8家畜的繁殖力2.8.1繁殖力2.8.2繁殖障碍2.8.3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2.9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2.9.1胚胎移植技术2.9.2体外受精2.9.3克隆技术2.9.4转基因技术2.9.5性别控制技术2.9.6动物胚胎干细胞技术2.9.7哺乳动物嵌合体技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 科目名称: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 ﹎﹎﹎﹎﹎﹎﹎﹎﹎﹎﹎﹎﹎﹎﹎﹎﹎﹎﹎﹎﹎﹎﹎﹎﹎﹎﹎﹎﹎﹎﹎﹎﹎﹎﹎﹎﹎﹎﹎本大纲包括参考书目、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查范围三部分。
Ⅰ.参考书目《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熊家军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Ⅲ.考查范围第一章 绪论一、特种经济动物的概念和特点二、特种经济动物的种类三、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学研究的内容四、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意义五、我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六、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的应对措施和发展对策第二章 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理论基础一、 特种经济动物的引种与驯化二、 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基础三、 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与育种四、 特种经济动物的环境与生产第三章 特种经济禽类的生产一、 肉鸽的生产二、 鹌鹑的生产三、雉鸡的生产四、火鸡的生产五、乌骨鸡的生产六、珍珠鸡的生产七、鸵鸟的生产第四章 毛皮动物的生产一、 水貂的生产二、 狐狸的生产三、 貉子的生产四、 獭兔的生产第五章 其他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一、鹿的饲养二、犬的饲养三、鳖的饲养四、蛇的饲养五、蛙的饲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大纲科目名称: 农业经济学 ﹎﹎﹎﹎﹎﹎﹎﹎﹎﹎﹎﹎﹎﹎﹎﹎﹎﹎﹎﹎﹎﹎﹎﹎﹎﹎﹎﹎﹎﹎﹎﹎﹎﹎﹎﹎﹎﹎﹎本大纲包括参考书目、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查范围三部分。
Ⅰ.参考书目《农业经济学(第三版)》,李秉龙、薛兴利,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3版),2015年12月1日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4*5=20分,简答题5*10=50分,论述题2*15=30分Ⅲ.考查范围导论一、农业的概念、特性、地位与作用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第一章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一、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均衡二、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三、农产品供求均衡理论应用第二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一、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渠道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含义与功能三、农产品零售市场的概念及特点四、超级市场的含义及类别五、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对接六、农产品新型产销对接模式的含义与主要形式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含义、作用及主要模式第三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概念和构成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特性、功能预作用三、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第四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一、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三、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结构特征四、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及对中国农业和农民产生的影响第五章 土地与水资源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二、中国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四、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及类型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六、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八、水资源的概念与经济学特性九、中国水资源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合理利用第六章 农业劳动力一、农业劳动力的概念与农业劳动的特殊性二、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三、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五、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类型、形成的原因、转移的特点及措施六、农业劳动生产率概念及提高的意义及途径第七章 农业技术进步一、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二、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与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三、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