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0496394
  • 上传时间:2018-08-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3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诗四首 教案教案7 白居易诗四首文剖析轻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一路上飞扬跋扈任骄横,雕鞍肥马返照空中飞尘请问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人们都称呼他们是内臣佩红绳大印的都是大夫,佩紫带印绶的全是将军带夸耀神气去军中赴宴,一帮人骑着马涌动如云意气:神态内臣:这里指宦官按唐代的官制,宦官属内侍省,因在宫廷之内伺候皇帝,故称内臣但实际上,他们的权力远远超出他们本职之外,也有正式被任命为外廷职务的,有的还被授予高级武职朱绂、紫绶:绂、绶都是官僚系佩玉或印的丝带唐代官员所佩绂、绶的颜色是因官阶不同而有所区别的朱绂、紫绶是高级官员的标志大夫、将军:指高级的文官和武官夸:夸耀军中宴:指禁军中的宴会唐代中期,禁军分为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六军,其统帅权都掌握在宦官手里因此他们去赴“军中宴”便自以为很得意]开头八句为第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从而引出“是内臣”的回答宦官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凭什么如此跋扈呢?原来这些宦官居然都佩带着朱绂和紫绶。

      做了高官,大权在握,怎能不骄?“军中宴”的“军”指保卫皇帝的神策军,宦官们拳握了神策军的军权,盛气凌人;“夸赴” ,写出耀武扬威之态;“走马去如云” ,写出旁若无人的骄横而宦官不是一个两个, “满”“照” “皆” “夸” “如云”等字眼,告知人们这是一大帮,令人触目惊心这里语含讽刺,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杯里壶中溢出各种美酒,盘盛碗装罗列海味山珍水果吃的是洞庭的名橘,鲜切的鱼片带天池鱼鳞吃饱了心满意足闲中坐,喝醉了精神亢奋发噪音樽、罍:古代盛酒的器具九酝:《西京杂记》:“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日九酝,一名醇酎这里泛指醇酒水陆:指水产、陆产的各种食品八珍:指珍贵的食物擘:用手把东西分开洞庭橘:江苏太湖洞庭山上出产的橘子,是远道运来的新鲜水果脍:细切的鱼、肉食品天池:指大海鳞:泛指鱼类心自若:心里很自在,很舒服的样子]接下来的这六句为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宴会是相当奢侈的: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而“溢” “罗” “擘” “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 ,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以上二层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为下文表现主题作了充分准备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今年江南可是遭了旱灾,衢州的饥民已经人吃人!是岁:这一年衢州:今浙江衢县一带据历史记载:元和三年冬至四年三月,江南大旱当时白居易和翰林学士李绛,曾上疏请求减免租税食:名词用作动词,吃]最后两句为第三层,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 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俭”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名家赏评他往往先尽情摹写统治阶级的糜烂生活,而在诗的末尾忽然突出一个对立面,反戈一击,这样来加重对统治阶级的鞭挞如《轻肥》……《秦中吟》是组诗,共十首, “一吟悲一事” ,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是花吧,可也不是花;是雾吧,可也不是雾]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 “非花”“非雾”虽系否定,却有着一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似雾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

      从后二句的补叙,可知这里取喻于花与雾,在于比方所喻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半来,天明去[半夜里,它从黑暗中悄悄来临,天刚明,又在晨曦中飘然离去]这二句颇使人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看,明显的又不是说梦, “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在音情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再生发出两个新鲜的比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来的时候,仿佛如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几多时,去了以后,却像那早晨飘飞的云雾,全无从找寻它的去处几多时:时间短促一作“不多时” 觅:找寻]尾二句实在又是比喻以“来” “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 “夜半来”者是春梦,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发出疑问:“来如春梦几多时?” “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又发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名家赏评这首诗,有人以为是悼亡之作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入“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一为《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 ”另一首是《简简吟》 ,其中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

      二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 ,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 《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贫瘠的田地一顷多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多枯黄而死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干枯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薄田,贫瘠的土地不秀:没有扬花青干:未成熟就已干枯]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长吏:指县令等地方官申破:奏明(皇帝) 考:按一定标准分别等级、考核官吏,以定升、降,唐代由吏部考功司掌管。

      典桑:典当桑园何如:怎么办]接下来四句,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官吏们为了“考” ,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的粮食;虐害人伤害物的就是豺狼,何必爪牙像钩、牙齿像锯一样地吃人肉!虐人:侵害百姓]再四句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 “明知”农民受灾却偏偏“不申破” ,甚至还美化现实以博皇帝的高兴,这样的“长吏”在封建时代是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不知什么人报告了皇帝,皇帝心中怜悯、了解人们的困苦;白麻纸上书写着施恩布德的诏令,京城附近全部免除今年的租税昨天里长才到门口来,手里拿着张贴在乡村中十家缴纳的租税九家已送完,白白地受了我们君王免除租税的恩惠恻隐:同情、不忍白麻纸:用白麻纸写了恩诏唐代诏书,凡重要的都用白麻纸写,一般性的用黄麻纸写德音:诏书的一种,多半是免租、赦罪等有关施“恩”的事,犹如后代的“恩诏” 。

      京畿:靠近京城的地方唐代设京畿采访使,管长安周围四十多县里胥:里正唐代一百户为里,设里正敕牒:皇帝下的命令,此处指免租的命令榜:作动词用,张贴、张挂蠲(uān):免除]最后八句,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无论是官员们的“求考” ,还是“里胥”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 ,都是统治者们惯演的把戏而已:“帝心恻隐”是虚伪的,而用考的办法鼓励各级官吏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却是真正的目的名家赏评对农民的深厚同情使诗人在《杜陵叟》中爆发出这样的怒吼:“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这是农民的反抗,也是诗人的鞭挞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我有刚酿成还没有过滤的绿蚁酒,正暖在红泥抹成的小火炉上绿蚁:酒名指浮在新酿米酒上面的酒渣,因细小如蚁,微现绿色,故称“绿蚁” 醅(péi):酿造]一、二句写酒香袭人酒是新酿的酒,还未滤清,上面浮着酒渣,微绿色,细小如蚁炉火正旺,炉是红泥铸就的,小巧而又简朴雅致红红的炉火,泡沫浮动的绿酒,香气自然十分诱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天快黑了,一场雪马上就要飘洒下来,此时你能来和我共饮一杯酒吗?天欲雪:天要下雪了。

      雪,名词用做动词,下雪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么”或“吗” ]三、四句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一场暮雪眼看就要飘洒下来,室外寒气袭人,而时值黄昏,还有什么比朋友间饮酒叙情更能令人快慰的事呢?结句虽为问句,但给人盛情难却之感名家赏评岂非天下第一快活人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结构巧解《轻肥》全诗共分三层第一层,写宦官们赴宴时骄横跋扈之状第二层,写军中宴会的豪华场面第三层,与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花非花》首二句给人一种难以说清、捉摸不定之感,三、四句颇使人疑心是在说梦尾二句以“来” “去”关联,生发出两个新的比喻 “夜半来”者如春梦,春梦虽美却短暂,于是发出疑问:“来如春梦几多时?” “天明去”如朝霞,朝霞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又发出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捉摸不定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杜陵叟》全诗共分四层第一层,写出灾情之严重第二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第三层,写诗人难抑愤怒之情,改第三人称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痛斥了那些为自己升官而不顾百姓死活的“长吏” 第四层,写皇帝得知灾情而下诏免税表面上是歌颂了皇帝的仁德,实际上语含讽刺,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问刘十九》一、二句写酒香袭人三、四句邀对方傍晚过来饮酒写作特色《轻肥》对比手法的运用诗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方法,对宦官的骄横之态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惊心动魄,确是十分精彩的一笔!《花非花》博喻手法的使用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这种手法为博喻,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诗词中用“博喻”的例子很多,但一般被喻之物都是明确的而此诗之间用作比喻之物,不只被比喻之物,好像一个耐人寻思的谜正因为如此,诗意也就“朦胧”了《杜陵叟》直陈现实的讽刺手法诗人运用直陈现实的讽刺手法,对封建统治者用“双簧戏”方式剥削农民暴行的深刻揭露 “长吏”明知天灾却不奏报,仍然强征暴敛;一个小小的“里胥”一直等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才慢腾腾地宣布“免税”的“德音” ,背后明显有官府的支持;皇帝一直等到有人奏报后才下诏“免税” ,此前却一直不闻不问,装作不知,虚假伪善。

      这种“双簧戏”的演出,封建统治者演起来驾轻就熟,时机控制得恰适其时,可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样的把戏不止一次上演,诗的讽刺力度可见一斑人称的变化写出诗人愤激的情感如对“长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