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相关护理学修改1【课件】.ppt
86页传染病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冯霞冯霞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握病毒性肝炎的概念概念熟悉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熟悉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熟悉临床表现及治疗熟悉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要点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护理一、一、 概概 述述二、二、 病病 原原 学学三、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四、四、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六、六、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七、七、 治疗要点治疗要点八、八、 护护 理理学学习习目目录录概述概述v概念概念:是由多种是由多种肝炎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引起的,以肝脏炎症肝脏炎症 和和坏死病变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为主的一组传染病v主要表现:主要表现:疲乏、食欲减退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肝大、肝功能异常可有黄疸可有黄疸v 病毒种类病毒种类 Hepatitis A virus (HAV) 甲型肝炎 Hepatitis B virus (HBV) 乙型肝炎 Hepatitis C virus (HCV) 丙型肝炎 Hepatitis D virus (HDV) 丁型肝炎 Hepatitis E virus (HEV) 戊型肝炎Hepatitis G virus ( ( ( (H H H HG GV V V V) ) ) ) 庚型庚型病毒病毒? ? 一、一、 概概 述述二、二、 病病 原原 学学三、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四、四、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六、六、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七、七、 治疗要点治疗要点八、八、 护护 理理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HAVvHAVHAV属于小属于小RNARNA病毒科的病毒科的嗜肝病毒嗜肝病毒v球形颗粒无包膜球形颗粒无包膜v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病原学病原学耐受耐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 耐酸碱耐酸碱:在pH3的酸性环境中稳定不耐热不耐热:100 5 min可使之灭活在海水、淡水、毛蚶、泥沙中存活数天至数月 抵抗力抵抗力病原学病原学血清病原学检查血清病原学检查v抗抗HAV IgMHAV IgM 感染早期感染早期v抗抗HAV IgGHAV IgG 曾经感染过、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曾经感染过、已接种甲肝疫苗者v病毒病毒RNARNA 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学病原学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HBVv1963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一种新抗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v19681968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年确定这种抗原与血清型肝炎密切相关,称为肝炎相关抗原称为肝炎相关抗原v19701970年年D.S. Dane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具有传染性的颗粒,即染性的颗粒,即DaneDane颗粒颗粒。
从而从而HBVHBV被确认病原学病原学Dane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颗粒完整的病毒形态HBsAgHBcAgHBV DNA外膜蛋白外膜蛋白 核衣壳蛋白核衣壳蛋白小球形颗粒,直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22nm;管形颗粒,直径管形颗粒,直径22nm22nm,长,长度在度在5050700nm700nm之间;之间;大球形颗粒,即大球形颗粒,即DaneDane颗粒,颗粒,直径直径42nm42nm病原学病原学vv抗原抗体系统抗原抗体系统vv vv (1 (1乙肝外表抗原乙肝外表抗原HBsAgHBsAg与外表抗体抗与外表抗体抗- -HBsHBs:vv HBsAg HBsAg是是HBVHBV外膜成分外膜成分, ,是是HBVHBV感染的标志感染的标志; ;抗抗-HBs-HBs是保护性抗体是保护性抗体. .vv2 2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e e抗体抗抗体抗-HBe-HBe: :vv HBeAg HBeAg仅见于仅见于HBsAgHBsAg阳性者阳性者, ,是是HBVHBV活动性复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标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标vv 志志; ;抗抗-HBe-HBe表示表示HBV-DNAHBV-DNA复制减少、传染性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降低vv3 3乙肝核心抗体抗乙肝核心抗体抗-HBc-HBc:vv 抗抗-HBc-HBc是是HBVHBV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提示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提示HBVHBV有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强,有活动性复制、传染性强,vv 常同时存在常同时存在HBsAgHBsAg和和HBeAgHBeAg;低滴度是既往;低滴度是既往感染的标志感染的标志病原学病原学+ - + - +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急性或慢性感染( (大三阳大三阳) ),病毒复病毒复 制活泼,传染性制活泼,传染性强强+ - - + + + - - + + 乙肝后期或慢性感染乙肝后期或慢性感染( (小三小三阳阳) )+ - - - + + - - - + 急慢性乙肝或急慢性乙肝或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传染性弱传染性弱- + - - - - + - - - 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过,有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过,有免疫力免疫力- + - + + - + - + + 急性急性HBVHBV感后康复痊愈期,感后康复痊愈期,有免疫力有免疫力- + - + - - + - + - 同上同上- + - - + - + - - + 同上同上HBV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意义五项血清标志物意义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 - + + 既往感染过既往感染过HBVHBV,急性急性HBVHBV感染恢复期;感染恢复期; 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HBVHBV感染已过;感染已过; 抗抗HBs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出现前的窗口期 - - - + - 既往感染、急性既往感染、急性HBVHBV感染恢复期感染恢复期-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去和现在未感染HBVHBV、乙肝易感者乙肝易感者- - - - + (1)(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HBs (2) (2)恢复期恢复期HBsAgHBsAg已消,抗已消,抗-HBs-HBs尚未出现尚未出现 (3) (3)现症感染现症感染+ - - - - 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单纯单纯HBsAgHBsAg携带,无传染性携带,无传染性+ + + + + + + + + + 化验可能有误化验可能有误HBV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意义五项血清标志物意义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HBVHBV抵抗力抵抗力vHBV HBV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强:v 对低温、枯燥、紫外线、醚、氯仿、酚有对低温、枯燥、紫外线、醚、氯仿、酚有v 抵抗性v 高压灭菌高压灭菌 (12115min) (12115min)、0.5%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v 5% 5%次氯酸钠、次氯酸钠、3%3%漂白粉液、漂白粉液、0.2%0.2%新洁尔灭新洁尔灭v 等均可使等均可使HBVHBV失活。
失活v失活的失活的HBVHBV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失去感染性,但仍保持HBsAgHBsAg的抗原的抗原活性病原学病原学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v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出了丙肝病毒 ,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丙型肝炎型肝炎 (Hepatitis C) (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HCV) v HCV呈球形,其直径约为30nm60nm,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外有脂蛋白包膜病原学病原学血清病原学检查血清病原学检查v抗抗 HCV IgM HCV IgM 出现较早,持续时间短v抗抗HCV IgGHCV IgG 出现较迟病原学病原学HCV抵抗力抵抗力vHCVHCV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紫外线照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紫外线照射、射、1005min1005min、20%20%次氯酸、甲醛次氯酸、甲醛 (11000) (11000)均可使均可使HCVHCV失活病原学病原学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v是一种是一种缺陷病毒,缺陷病毒,必须在必须在HBVHBV或其它嗜肝或其它嗜肝DNA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因此其致病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因此其致病必须同时必须同时有有HBVHBV感染,感染,病情较单纯感染病情较单纯感染HBVHBV的患者严重。
的患者严重 病原学病原学病原学病原学HDV感染有两种形式:感染有两种形式: 共同感染共同感染 与与HBV同时感染;同时感染; 重叠感染重叠感染 在慢性乙型肝炎或在慢性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者携带者 的根底上再感染的根底上再感染HDV病原学病原学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v19891989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肝癌会上,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国际肝癌会上,将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将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正式命名为正式命名为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病原学病原学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vHEVHEV呈球形,无包膜,外表呈现锯齿状,类呈球形,无包膜,外表呈现锯齿状,类似杯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似杯状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原学病原学肝炎类型肝炎类型病原体病原体病毒结构与特点病毒结构与特点病毒敏感性病毒敏感性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为小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随胆汁经肠道随粪便排出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耐低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但对热和紫外线感,煮沸5min、紫外线照射1分钟可灭活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 为嗜肝DNA病毒,在肝细胞内合成后释放入血,还可存在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各种体液中完整的HBV病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含核心抗原(HBcAg )和e抗原(HBeAg ),是病毒复制的主体,具有传染性 HBV抵抗力很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但煮沸10min、高压蒸汽消毒、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可使之灭活。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属黄病毒科,为RNA病毒,易发生变异,不易被机体清除 对有机溶剂敏感,煮沸5min、氯仿(10%20%)、甲醛(1:1000)6h、高压蒸汽和紫外线等可使之灭活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的RNA病毒,位于细胞核内,以HBsAg作为病毒外壳,与HBV共存时才能繁殖生殖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HEV)为无包膜RNA病毒,感染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经胆道随粪便排出,发病早期可在感染者的粪便和血液中存在碱性环境下较稳定,对热、氯仿敏感 病原学总结病原学总结 一、一、 概概 述述二、二、 病病 原原 学学三、三、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四、四、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五、五、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六、六、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七、七、 治疗要点治疗要点八、八、 护护 理理二、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一传染源v甲型、戊型肝炎:甲型、戊型肝炎:v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v 自自潜潜伏伏末末期期至至发发病病后后10天天传传染染性性最最大,在恢复大,在恢复 期无传染性期无传染性v乙肝、丙肝、丁肝:乙肝、丙肝、丁肝:v急急性性和和慢慢性性肝肝炎炎患患者者、病病毒毒携携带带者者、隐性感染隐性感染v 者者,HBsAg无无病病症症携携带带者者危危害害性性更大更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甲、戊甲、戊乙、丙、丁乙、丙、丁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粪口途径,经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经消化道传播血液血液 体液体液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幻灯片幻灯片 35甲戊型肝炎传播甲戊型肝炎传播污染的水生贝类污染的水生贝类共用污染的玩具共用污染的玩具饮用污染的水饮用污染的水乙型肝炎传播途径乙型肝炎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分娩三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各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各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各型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