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刚**
  • 文档编号:594053944
  • 上传时间:2024-10-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78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2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揣摩 琐屑 落慌而逃 莫名其妙B. 弥望 签署 云蒸霞蔚 冠冕堂皇C. 隽永 震颤 感人肺腑 自惭行秽D. 恪守 荒芜 和言悦色 残羹冷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落慌而逃”中的“慌”应写成“荒”;C.“自惭行秽”中的“行”应写成“形”;D.“和言悦色” 中的“言”应写成“颜”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体诗是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新诗体,它继承了汉魏以来古体诗的特点,又在诗歌格律方面有所创新如,同属唐代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B.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他们的代表作《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C.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和辛弃疾的代表作,两首词都是咏史怀古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词人都借怀古抒发了自己的怀抱。

      D. 闻一多是 20 世纪中国著名诗人,提倡写新格律诗《红烛》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的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都是近体诗”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体诗,而不是近体诗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 生:天性B. 君子不齿 齿:并列C. 纵一苇之所如 如:好像D.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如”,动词,到、往句意: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4.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时候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D.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大遗”,大的方面放弃了句意: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8分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选作其中4题)①诗人在创作中常引用前人的诗句表达自身的情感态度《短歌行》中,曹操先是引用《诗经·郑风》中的句子“____,悠悠我心”,接着又引用《诗经·小雅》中的句子“呦呦鹿鸣,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慕之情②古代诗歌中,诗人借“鸟”这一意象营造意境、有所寄托的现象很多,如陶渊明的“____,池鱼思故渊”,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等③即使面对美景,诗人也常心生悲情如白居易面对“____”,却“往往取酒还独倾”,李煜面对美景却感慨“____,往事知多少”④经历了“乌台诗案”的苏轼,最终在清风、明月中寻到了慰藉,领悟到了“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哲理⑤课堂上,师生要共同营造教学相长民主氛围,老师不一定处处都超过学生,学生也未必在各个领域都不如老师,这是因为“____,____”答案】 ①. 青青子衿 ②. 食野之苹 ③. 羁鸟恋旧林 ④. 渚清沙白鸟飞回 ⑤. 春江花朝秋月夜 ⑥. 春花秋月何时了 ⑦. 耳得之而为声 ⑧. 目遇之而成色 ⑨. 闻道有先后 ⑩. 术业有专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衿”“苹”“羁”“渚”“朝”三、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分6. 阅读《乡土中国》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 ① )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 ② )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 ③ )四季的转换,( ④ )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 只要环境不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了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我们说“灵验”,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

      礼是 甲 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法律是 乙 ,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取材于《礼治秩序》)(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①虽然 ②但是 ③不仅是 ④更是B. ①虽然 ②但是 ③只是 ④而不是C. ①不但 ②而且 ③只是 ④而不是D. ①不但 ②而且 ③不仅是 ④更是(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②这地方有这种病,每个孩子都发生③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④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吃奶又饿⑤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治,那是有效的经验⑥一两天果然好了A. ②⑤⑥③①④ B. ①②④⑤③⑥ C. ③②⑥①⑤④ D. ①④③⑥②⑤(3)请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C (2)D (3)甲: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乙:从外限制人的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虽然……但是”是转折连词,“不但……而且”是递进连词语境“信任自己的经验”与“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之间是递进关系,排除AB;“只是……而不是”是并列连词,“不仅是……更是”是递进连词语境强调乡土社会很少流动的特点,老农感知到的只有四季的转换,排除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前文说“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教房东老太太”,①中“她一听哭声”与前文衔接紧密,应排在首句;④衔接①解释这种现象;③⑥衔接是房东老太太的做法和结果;⑤中“也因之”作解说,衔接②最后排序是①④③⑥②⑤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下句可知,此处是阐释“礼”字的含义,上句有“仪式”一词,应填:按着仪式做的意思 乙处,此处讲法律与礼的不同,前文“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强调“礼”从内限制人,那么法律就是从外限制人此处应填:从外限制人的 四、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分。

      阅读下面作品,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 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 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 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 Anthology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