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科学导论3.ppt
18页地球科学导论主讲教师:王丽明 北京城市学院 docmm_wang@第三章 地球的物理性质 和圈层结构第一节 地球的密度和弹性1.1 地球的质量和密度质量:根据几何学原理,考虑温度压力物质分 布不均等因素结合动力学分析5.95×1024T 密度:据计算的地球质量和体积得 5.52g/cm3但地壳上部岩石平均密度2.65g/cm3 地壳内部密度大 地核 13g/cm31.2 固体潮与地球弹性 固体潮:地表固体表层也有周期性升降日月引力导致地球存在一定的弹性 地球演化成为旋转椭球体说明其存在塑性 弹性和塑性在不同条件表现不同 1.3 地球的振荡 1.4 地球的粘性2.1 地球的重力 重力:地表某点所受地心引力与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受自转离心力和与地心距离影响随海拔、纬度而不同 两极>赤道地表的起伏和内部物质密度不均导致理论重力 值与实测不符——重力异常 应用:探矿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重力场地球的重力场第三节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3.1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地面向下33km(莫霍面)化学组成:O(50%) Si Al Fe Ca Na K Mg 厚度结构 上层:花岗岩层 硅铝层 不连续下层:玄武岩层 硅镁层类型 陆壳: 双层洋壳: 单层* 地幔 莫霍面到2900km(古登堡面)以1000km分上下地幔上地幔:橄榄岩层(榴辉岩层) 铁镁增加岩石圈软流圈下地幔:密度增大成分相似 * 地核 铁镍为主外核过渡层内核第四节 地球的磁场4.1 地球磁场基本特征和地磁要素地球磁场似置于地心的条形磁铁,与地轴相交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应用:战国 司南 指南针范艾伦带 磁暴 地磁异常第五节 地球的能量和地震5.1 地球内部的温度外热层:地表—地下20-30m常温层: 北方30m 增温层: 5.2 地球的能量 地热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 构造变动 释放: 大地热流 火山喷发 热水活动 构造运动地热的利用:大陆Q>2HFU可以利用地热异常区: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热水湖 地热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藏、云南地热丰富地热发电站、地热汽发电世界:开发高温岩体、地热利用岩体热 水 蒸汽 发电5.3 地幔部分熔融 5.4 地震震源震中 浅源地震 深度0-70km震源深度 中源地震 深度70-100km深源地震 深度>300km 分类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击地震水库库地震震级: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划分 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破坏强弱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