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指导.docx
49页完整版】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指导第一部分(心理咨询师考试问答题汇总)1.怎样选择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2.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有哪些?(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4)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5)产生不准确的信息6)提问过多可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3,摄入性谈话时,如何避免提问方式的失误?(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⑶避免多重问题4)避免修饰性反问5)避免责备性问题6)避免解释性问题4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5.选择什么方面的心理测验?(1)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求助者行为的倾向性;(3)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4)应围绕应形成的初步印象或求助者的某些特殊表现来选用。
6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精神状态2)身体状态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7.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8.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9.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尊重⑵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10.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咨询师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设身处地的理解3)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4)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5)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8)应验证自己与求助者是否产生共情11.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商定咨询目标)(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2)有效咨询目标的特征: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3)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12.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4)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5)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6)咨询的费用(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13.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2、常见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14.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要有事实依据2)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3)避免个人发泄4)避免无情攻击5)可用尝试性面质。
15.放松训练的原理、方法、步骤步骤:(1)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练习(4)指导求助者掌握放松方法,代替焦虑紧张注意事项:(1)第一次时咨询师可以做示范,减轻求助者焦虑并提供模仿信息2)多种放松方法可联合使用但不宜过多3)关键是放松,既强调身体的,更强调精神的4)放松时应集中精神避免干扰5)指导语有口头和录音两种,开始时,口头更易被接受6)对想象力强、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好7)促进求助者领悟,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环境中随时放松并运用自如16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17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1)目标行为应单一具体,如有多个目标,需逐一进行,不可同时展开2)阳性强化应适时、适当,应在行为出现时进行强化也要适度适当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固化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18.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苏格拉底辩论术、产婆术)(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RSA自我分析报告)(4)其他方法(情绪/行为技术: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技术、系统脱敏)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19.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20 .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的区别合理信念大都基于一些已知客观事实;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愉快;使人更快达到自己目标;使人不介入他人麻烦;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不合理信念包含更多主观臆测成分;产生情绪困扰;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主动介入他人麻烦;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21 .三个非理性观念主要特征1 .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2 .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3 .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非理性观念22.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2、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寡言等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23 .如何应对阻抗?(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24 .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2、症状改善情况3、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4、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5、咨询师的评定6、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25 .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26 .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27 .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应当事先征求该求助者意见并说明理由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10 / 855、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与新咨询师交流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第二部分(常见问答题汇总)1、保密例外:①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漏给他人;②司法机关要求提供;③出现对咨询师的伦理和法律诉讼;④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限制;⑤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或死亡威胁;⑥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疾病2、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①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②咨询师在出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③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的问题;④上级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下达的会谈目标。
3、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的方法:①释义(内容反映);②中断(会谈中休息);③情感反射(转移话题);④引导4、对会谈内容归类:①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现实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身体方面的主管感受;情绪体验、生活态度;其他5、背景资料采集法-桑德伯格提纲的内容:人口学资料;求助的原因和对咨询服务的期望;现在及近期状况;对家庭的看法;早年回忆;出生和成长;健康和身体状况;教育及培训;工作记录;娱乐;性欲的发展;婚姻及家庭资料;社会基础;自我描述;生活转折点和选择;对未来的看法;求助者附加的任何资料6、马隆和沃德了解求助者精神状态和行为的题目:①外表和行为;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思维内容;认知过程及功能;情绪;灵感与自知力7、提问过多的消极作用:①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准确信息;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8、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①求助者可接受;有效;积极9、选择心理测验的原则:①说明量表的意义并征得对方同意;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若测验结果与临床观察和会谈结果相左,必须重新会谈或者测评;不可乱用心理测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10、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①使用补充提问;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比较同归资料的不同来源11、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的方法:①就事论事;相关分析;分析迹象12、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①暗示;早期印象;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13、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①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联系;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14、如何表达尊重:①无条件的接纳求助者;尊重意味着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15、表达尊重的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