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陆犯焉识》有感:自由、爱、珍惜[共五篇](可编辑).docx
15页读《陆犯焉识》有感:自由、爱、珍惜[共五篇]第一篇:读《陆犯焉识》有感:自由、爱、珍惜 自由、爱、珍惜 ——读《陆犯焉识》有感 李心语 如果不是阅读了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我会一直觉得老谋子的电影《归来》已经拍得很感人了,从老戏骨陈道明、巩俐的演绎到剧本剧情的设置,再到画面、音乐的渲染,都很好的诠释了陆焉识和冯婉瑜延误了几十年的沧桑爱情但在看完原著以后,我才知道,电影讲述的那个等待的故事,不过是小说中的沧海一粟电影里没有邓指、梁葫芦,没有恩娘,也没有凌博士、大卫·韦,而 小说中不只有爱情,还有被电影一笔带过的亲情,老几和梁葫芦、邓指的友情,还有凌博士、大卫·韦的文人相轻 小说的最后,我是听着歌《Drenched》和《莉莉安》看完的,耳畔却一直响起韩磊大叔的《跟着你到天边》的调子我喜欢严歌苓式的叙述,她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第三人称的倒叙和回忆,讲述了上海富家公子兼知识分子陆焉识命途多舛的一生,在历经千万磨难后,才幡然懂得他的真爱,才放弃了一直苦苦挣扎追求的所谓自由和尊严活着,就是为了重新相爱与继续相守正如书名,陆犯焉识的"犯",不止是西北流放的"无期"囚禁,也是在探索爱与自由的过程中对他的牵绊和禁锢。
小说细腻的内心描写,丰富的情感,让"自由""爱"与"珍惜"三个词一直在脑子循环,自由与爱是永恒的话题,书中揭示的人性与情感,我想是为了告诉我们,自由的身后需要的是一份责任;同时,也警示我们,要学会珍惜 命运,一段惶惶不安的岁月 陆焉识的生活,并不像外表看上去的那样光鲜亮丽,大户人家的少爷,才貌过人,留美博士,能过目不忘,精通马术球类然而,命运最初展现的美好很快归于颓败,只剩下千疮百孔蛀洞般的人生,就像张爱玲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陆焉识的生活就是徒留几只虱子不甘寂寞的爬过他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因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又由于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如果换做是我或是我们呢?我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许有别人值得艳羡的一技之长,成为了别人眼中拿"铁饭碗"的公务员但现实可能却是,我们所学的专业与铁路公安工作不对口,特长没有用武之地,还要在沿线小站驻守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有的人会失落后悔,有的人会郁郁不得志,有的人会接受不了或是堕落或是另寻出路可是,对比陆焉识呢?面对苦难人生,他没有被打败,为了活着,为了见到婉瑜,他挨过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的日子,他也因此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爱和自由。
我想,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段惶惶不安的日子,可以迷惘,但不可以迷失所有的际遇和磨难,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守望 ,一份姗姗来迟的爱情 爱情恐怕有无数张脸,这些脸都同样会说"我爱你"当然,有的听不见,有的太响陆焉识的一生中有4个女人首先就是"红如鹦鹉舌,黑似蝙蝠翅(《金瓶梅》)"的恩娘恩娘总让我想起小时候的爆米花,一个黑漆漆的炉子转着转着"砰"的爆出一片香,但吃着却不解馋,所有的好似乎都在一声响里没有了恩娘便是如此,但对陆焉识的掌控,也算是不枉一生"像春风轻轻柔柔吹过我身边(《罗大佑》)"遇见望达对于陆焉识而言,最特殊的头衔是"初恋",但望达对陆焉识颇有我可以不要你,你却不可以如此放弃的态度,这也是唯一我认为陆焉识丝毫不存在爱的一段关系"我不会怜悯别人家的树木(《我是凤凰,只在烈火中歌唱——茨维塔耶娃诗选》)"韩念痕对陆焉识的爱,是周详没有退路的,就算是千夫所指之下,她也笃定地跟陆焉识过日子,陆焉识一辈子所谓的好日子也就那段日子但她就像送给陆焉识的那枚蓝宝石领带夹,货真价实却没有用处在她看了陆焉识给家里的书信后,便干干净净撒手而去她的爱是有条不紊的,放下的时候也是斩钉截铁。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冯婉瑜是那种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如此静的女人作为恩娘巩固家庭地位的牺牲品,她经受了太多的不公平她知道陆焉识不爱她,可她从不埋怨反而是苦难使陆焉识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冯婉瑜最后的日子陆焉识悉心照料,如果真有因果循环,真有命数,陆焉识算是一点一滴还了回去婉瑜全然忘记了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也全然不知他最后做过的事情,她受苦太多,最后落得白茫茫一片干净 如果要问陆焉识爱谁,其实我还是有所保留的陆焉识和4个女人的爱,就如当下很多人的爱一样,已经少了些许纯粹,多了现实和利益色彩;如冯婉喻那样把对方融入自己生命,把对方作为一种信仰的爱,更是没有了"我爱你"这句话的爱中,有多少情在里面?这不禁让我接出下半句"我爱你那又有多久?"尽管如此,还是要相信爱情啊,即便是来得晚一些 信念 ,一场遥遥无期的等待 书中讲述的那个年代,是比我们祖父母还早的时代,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陆焉识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曾经春风得意的漂亮男人陆教授到了那泯灭人性的监狱里成为了一个极其卑微的罪犯,为了生存,曾经一双写文章、小拇指拿来挑蛤蜊的手去扣大粪、刨垃圾,能说4国语言流利的舌头装了二十多年的结巴,为了活命屈尊就地从高傲跌倒一丝一毫都见人脸色行事。
而能让陆焉识改变的,是他在流放中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生,最后竟然慢慢体会到了婉瑜对他的爱的,这份爱甚至让他下定决心要见她一面才肯死,成为了一份活下去的信念对于婉瑜又何尝不是,因为在她的心里,只要是陆焉识活着,就是她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即便是陆焉识被判了"无期",她也觉得是可以庆祝的,她理解的"无期"是不定期,说不定哪天她的丈夫就会回来我们的生活莫不过如此,当下也许有些事情会觉得很难,熬不过去,这个时候扪心自问一下,当初为何而来,如何出发,是怎么走到现在,寻回一片初心,重拾信念,继续前行 珍惜,一生默默流转的人事 陆焉识,不问政治,却难逃"凌博士"和"大卫·韦"之间的骂战,最终被搅入反革命的泥潭身着粗砺的囚服,在难抵的饥饿中,他珍惜了年少时积累的学识,在服刑期间用玩味语言精妙,来隔绝监狱里那些肮脏的念头他的前半生,不懂珍惜家中温顺的妻子、膝下的幼儿,享受家庭和睦,反而是多年的囚禁,在这位隐忍、贤良的妻子多年的守候下,让他最终品味出爱情的厚重滋味妻子是他唯一持续的外界联系,每次的接触,都让他多一丝活下去的信念,也慢慢让他开始了忏悔也因此,他学会了珍惜流放中和邓指、梁葫芦的革命情谊;让他几乎以生命为代价,在雪地荒原中步行几天几夜,就为了在记录片上看一眼小女儿丹珏的脸。
然而,醒悟来的太晚,身体的不自由也束缚了爱的能力一心想要忏悔和弥补的陆焉识历经千辛成功越狱,却在远望了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一个清晨,遵从了女儿在里的劝告,为不拖累亲人而再度自首入狱待暮年出狱回归家庭,却依然逃不脱儿女的政治惶恐,爱怨纠结;妻子也因病失去了记忆,人在身边焉未识,妻子已经不需要焉识的忏悔小说结局,焉识和婉喻没有真正相认的悲剧,在我看来却很美一生太长,长到等不来一次重来的机会;一生又太短,短到不能弥补所犯下的错误正如陆焉识用尽一生,才读懂了爱和自由,带上自己的爱,向着自由的归来,却没有换回昔日的温情它教会我们要珍惜当下,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我们应该承受,也要欣然接受的,因为你不会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如果未来不尽如人意,这一刻就是美好的回忆;如果未来日新月异,这一刻也是我们的一次经历,何尝不去用心感悟身边的人和事,感受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不同体验2022年8月11日 *李心语,供职于南宁铁路公安处 第二篇:焉识的自由——读《陆犯焉识》的点点感受 焉识的自由——读《陆犯焉识》的点点感受 《归来》的热映,严歌苓的小说必然又火了一把,我也趋炎附势地看了《陆犯焉识》,看了电影一周后,刚好看完,有了点点感受。
首先,在陆焉识身上我发现了东坡的影子,“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式的文人的善良、清高、无可救药的固执,以及不可否认的迂腐,更重要的是——向往自由,对自由的追求都是两人的毕生命题,我以为这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文中“自由”的频繁出现,以及文章最后陆焉识失踪了,文章结尾写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话,“我猜想邓指的小儿子给了他启发,让他意识到,草地大的随处都是自由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仔细想来,陆焉识的归宿自然明了,其中所隐含的主题意味也不言而喻 此外,我觉得“焉识”二字也是别有深意的,可理解为不识,陆焉识在西北大漠劳改时名字的被隐去,以编号及“老几”代替,作为人生重要价值载体的名字的丧失,可视为对人精神的摧毁与个性的阉割,接着,在肃清“反革命”时男主人公由于对自己境遇的“焉识”而遭受迫害,女儿、儿子对他父亲身份的“焉识”,最后日夜企盼丈夫归来的妻子,却因丧失记忆,对最终归家的丈夫的“焉识”,这都鲜明地反映了在当时黑暗时代个人身份角色的丧失,继而给人带来的巨大的伤害与沉重的悲痛,一个个“焉识”背后都饱含辛酸,两个字也正揭露了这段历史正是怎样一步步扭曲撕裂了个人与家庭的至亲联系,达到摧毁个人的目的的。
我也在想,作为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取“陆焉识”这个名字,应该也表达了她对祖国大陆那段历史的沉痛历史“焉识”背后的再识与批判吧当然,陆焉识对冯婉喻由不爱到爱这一心路历程也颇值得玩味 最后,就电影来说,更加注重情感与场景的融合,以及细节的把握就像最后陆焉识为唤起婉喻记忆弹《渔光曲》,手指慢慢敲击琴键,那天看时,居然没声音,但还是能感受到,空气凝固了,唯有声音在飘荡,随着旋律,爱的真情缓缓溢出,丝丝入扣,直至每人心间,那个场景,不知引多少人泪如雨下,令人回味!而我读完小说却没有这样流泪的感觉所以,正如张艺谋所说:“文艺片从来就不是卖大票房的窃以为只要能够有勇气去改编,拍出来能带给人们一点 感动,打开一扇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就足够了,小说内容承载量必然更大,这是电影不能详尽的,但这部电影改编以细节取胜,更加动人! 第三篇:读陆犯焉识有感 读陆犯焉识有感 昨天读完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话,“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终于让自己跟随书中的陆焉识,走完了他坎坷多舛、悲情沉重的一生 其实读到小说的后半程,我感觉颇不顺利,少了刚开始的热情激进、念念不忘,因为心疼难过、觉得沉重而不忍看下去,遂跑去看了三俗女作家咪蒙的《守脑如玉》,跟着她天马行空地意淫了多部偶像剧里的男神,鞭挞了二奶小三种种恶劣行径,释放了压力之后,接着回来目送陆焉识佝偻老迈的身影,踏上漫漫回归之路。
阅读的疼痛有好多种 有伤口撕裂般锐利的疼痛,比如看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郑微和陈孝正最后在阮莞的墓前重逢,昔日爱与恨都化作无奈与释怀,一起祭奠他们的好友,祭奠他们永逝的青春时,我心如刀割,泪雨滂沱,在深夜四点的床铺上一个人用枕巾拭泪我和朋友争论,他们明明深爱,就算有误会,也可以重新开始,毕竟他们在大学四年里有那么多共同的美好的回忆,应该在一起的啊 而看《陆》,我是觉得好像千斤重的石头压在心头,喘不过气,却总想叹气想为历经磨难的老陆掬一捧热泪,可作家总在最激烈的节点轻描淡写,让泪腺肿胀却不能释放 陆焉识的后半生历尽磨难与屈辱有年轻的狱友生命骤然消失的惨烈,也有被自己满身病痛长期折磨的不堪;经历了毫无法治、随意改动犯人刑期的荒诞年代,也领教了被权比天大的小干事挟私报复、双腿险些坏死的人性泯灭 但,他都活下来了,因为他想回到他认为他曾经不爱,却越发现是挚爱的妻子的身边 其实陆焉识的心理是晚熟的 他家世优渥、天资聪颖,从小倍受呵护关爱,心思都在做学问和吟风弄月上面,不为柴米油盐操心,不懂心机攻讦,不屑尔虞我诈,像个单纯的大男孩,哪怕他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他把母亲包办的媳妇婉喻当做男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牺牲品,在心底拒绝她、藐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