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重点笔记.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411926629
  • 上传时间:2023-07-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8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第 1 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与药物命名(一)药物来源与分类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 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 INN)二、药物剂型与制剂(一)药物剂型与辅料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制剂名=药物通用名 +剂型名 , 如维生素 C 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2、剂型的分类分类方式 具体剂型形态学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1、胃肠道给药剂型: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 2、给药途径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皮肤、 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和尿道分散系统 真溶液、乳剂、混悬液、气体分散、固体分散、微粒制法 不常用,如浸出、无菌作用时间 速释、普通和缓控释3、药用辅料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分类方式 具体辅料来源 天然物质、半合成物质和全合成物质作用用途 60 余种,如溶剂、助溶剂、崩解剂、润滑剂等口服用、注射用、黏膜用、经皮或局部给药用、经鼻或口腔吸入给药用和眼部给药给药途径用等(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稳定性变化 具体变化方式化学 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物理出速度的改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物 药物的酶败分解变质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影响因素 具体内容处方因素 pH、广义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基质或赋形剂外界因素 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 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4、药品有效期 :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 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 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1、配伍变化的类型配伍变化 具体变化方式物理 溶解度改变;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化学 浑浊或沉淀;变色;产气;爆炸;产生有毒物质;分解破坏、疗效下降药理 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增加毒副作用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溶剂组成改变、 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药品包装的分类分类方式 具体包装形式使用方式 I 、Ⅱ、Ⅲ三类形状 容器、片材、袋、塞、盖材料 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及上述成分的组合三、药学专业知识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 - 生物学内容2、药剂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 5 个方面的内容3、药理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药物分析学 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第 2 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 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分类 体内吸收决定因素 代表药高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 普萘洛尔、依那普利、地第Ⅰ类 胃排空速率两亲性分子药物 尔硫(艹卓)第Ⅱ类低水溶解性、高渗透性的溶解速率双氯芬酸、卡马西平、吡亲脂性分子药物罗昔康第Ⅲ类高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渗透效率雷尼替丁、纳多洛尔、阿水溶性分子药物替洛尔第Ⅳ类低水溶解性、低渗透性的难吸收特非那定、酮洛芬、呋塞疏水性分子药物米水溶解性——水溶性;渗透性——脂溶性;哪个因素低它就是限速的因素,体内吸收就取决于该因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 pKa对药效的影响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胃液中( pH 低)呈非解离型,易吸弱酸性药物 水杨酸、巴比妥收胃液中( pH 低)呈解离型,难吸收奎宁、麻黄碱、氨苯弱碱性药物肠液中( pH 高)呈非解离型,易吸 砜、地西泮收极弱碱性 酸性中解离少,易吸收 咖啡因和茶碱①强碱性 ①胍乙啶胃肠中多离子化,吸收差②完全离子化 ②季铵、磺酸二、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药物结构与官能团1、药物的主要结构骨架与药效团药物 =母核 +药效团(一类药物母核可能不同,但是均含有相同的药效团或者在体内代谢后能生成药效团)例如他汀类药物2、药物的典型官能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官能团 对生物活性影响 举例烃基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环戊巴比妥引入甲基→海索比妥,不易解离系数,位阻↑,稳定性↑卤素影响电荷分布、脂溶性及作安定作用:氟奋乃静>奋乃静用时间①脂肪链上:活性和毒性下降羟基增强与受体结合力,水溶性②芳环上:酸性、活性和毒性增强↑,改变活性③酰化 / 酯化 / 成醚:活性降低巯基形成氢键能力比羟基低, 但解毒药: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硫醇盐脂溶性高,更易吸收醚 和 硫 醚类在脂 -水交界处定向排不同点:硫醚类可氧化成亚砜或砜,极性↑醚布,易通过生物膜磺酸基——水溶性解离度磺酸、羧↑,不易吸收,仅有磺酸基羧酸成酯:脂溶性↑,易吸收一般无活性酸和酯羧酸——水溶性解离度较酯类前药:增加吸收,减少刺激磺酸小酰胺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因为: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N 上未共用电子: 碱性、氢①活性:伯胺>仲胺>叔胺胺类键接受体(与多种受体结合②季铵:作用强,水溶性大,难透过生物膜,无中枢作用(二)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1、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转运、转运体的影响许多组织的生物膜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系统介导药物跨膜转运,称为 转运体。

      许多药物已被证明是转运体的 底物或抑制剂 可通过结构修饰增加转运体对药物的转运,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例:阿昔洛韦 +L- 缬氨酸——伐昔洛韦(小肠上皮细胞转运体 PEPT1底物),增加其吸收——进入体内后水解为三磷酸阿昔洛韦发挥药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药物化学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1)对细胞色素 P450的作用细胞色素 P450是主要的药物代谢酶,有很多亚型,但 CYP3A4最多,约占总量的 50%类型 作用 代表药可逆性抑制剂可逆性地抑制细胞色素 P450酮康唑不可逆性抑制剂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色素 P450异烟肼类不可逆抑制剂最终结果是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但是起效 地尔硫(艹卓)、丙时间比较缓慢咪嗪、尼卡地平诱导剂细胞色素 P450 活性增强乙醇(2)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 hERG)的影响许多药理作用各异、化学结构多样的药物对 hERG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 可进一步引起 Q-T 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产生心脏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主要为心脏用药物, 如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和强心药3、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形式:键合类型典型药物共价键(不可逆)化学治疗药物氢键最常见的非共价键形式离子 - 偶极和偶极 - 偶极羰基化合物非共价键(可电荷转移复合物氯喹逆)疏水性相互作用药物非极性部分与生物大分子非极性部分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非极性分子中的暂时不对称电荷分布4、药物的手性特征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类型 举例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普鲁帕酮、氟卡尼药理活性一样但是强弱不同 氯苯那敏、萘普生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 甲基多巴( L)、氨己烯酸( S)产生相反的活性 哌西那朵、考必利、依托唑啉产生不同的药理活性 丙氧酚、奎宁一个有活性,一个有毒性 氯胺酮、丙胺卡因三、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药物代谢分为两相:第 I 相生物转化,也称为药物的官能团化反应,是体内的酶对药物分子进行的氧化、还原、水解、羟基化等反应,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使药物分子暴露出极性基团。

      第Ⅱ相生物结合,是将第 I 相中药物产生的极性基团与体内的内源性成分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经共价键结合一)药物结构与第 I 相生物转化的规律结构特征 生物转化规律含芳环的药物 氧化代谢成环氧化合物然后重排生成酚生成环氧化合物后重排成酚; 端炔生成烯酮中间体水解成羧酸, 非端含烯烃和炔烃的药物基炔烃发生 N-烷基化反应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 末端碳和倒数第二个碳、支链碳上发生羟基化含卤素的药物 氧化脱卤素胺类药物 N-脱烷基化和脱氨反应; N-氧化反应醚类药物 O-脱烷基化反应,生成醇和酚以及羰基化合物醇类 氧化成羰基化合物酮类 生成仲醇硫醚 S- 脱烷基和 S-氧化反应含硫羰基化合物 S 氧化成氧亚砜类药物 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含硝基的药物 还原成胺酯和酰胺 水解成酸、醇或胺(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极性增加,亲水性增加:1、与葡萄糖醛酸的 结合反应2、与硫酸的结合反应3、与氨基酸的结合反应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极性降低,亲水性降低:1、乙酰化结合反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