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陵春朗读mp3]武陵春朗读范文.docx
38页[武陵春朗读mp3]武陵春朗读武陵春朗读篇1:声声慢教案赛课一等奖 一、导入 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 情感需要表达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而诗人呢?用诗词人呢?用词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 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 ;缓慢;低沉.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 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词中句句皆现愁”,,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 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 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庭院深深深几许?”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为何喝酒? 借酒浇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急风、淡酒、浓愁的情境中,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旧相识”: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一剪梅》,而现在大雁虽在,而人已去 岁月依然无情远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无人共摘:联系往昔生活,明诚插花清照发,小俩口恩爱非常当日与之共同 赏菊的良人已去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良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叶大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兼细雨:你的感受?傍晚、细雨打在梧桐树上 不是滴在树上,是滴在词人的心理啊 小结:真是“句句皆现愁”啊 四、体会意境 在南宋,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秋风冷雨里,一位寡居的老人,无依无靠她寻觅着往日的美好生活,但是遍寻不着,反而更添惆怅难耐想凭借两盏淡酒浇去心中浓浓孤寂之愁,无奈敌不过冷冷秋风秋雨看过去所见之景:是满地憔悴之菊,是哀戚的大雁,听到的是雨打梧桐,一滴一滴,声声滴在心里啊 这样画面,怎一个“冷清”可以形容;这样的浓愁又岂是一个“愁”字就能说得清的! 加深了理解后,再次自由朗读,根据我们刚刚对词的分析和理解来处理 提示:除了语速舒缓外,也许我们还应该在个别字上面,加以重音、语调的处理,情感投入。
表扬 五、写作方法指导练习 愁是抽象的情感而词人李清照把抽象的愁化作了秋风冷雨,化作了两盏淡酒,化作了南飞的大雁,化作了满地的落菊,化作了梧桐和细雨……把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具体的意象 历史: 其实不仅是李清照,古往今来,很多词人都是如此传达他们的愁绪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问题:体会;回答分别是通过那些意象写愁的?写出了愁的量、形、重 小结:抽象的愁通过意象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愁托付给了一江春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黄梅雨…… 现实:联系我们自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也有万般情感,何不也用自己的生花妙笔,通过具体的意象去勾勒,去表达呢?也许一不小心,一个大文豪就诞生了 练笔展示 教师展示老师也有愁绪,面对时间 六、知人论世 凡人皆有愁那么李清照有什么样的愁呢?使得她化为这曲《声声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出身官宦世家,这样的出身使得她能够饱读诗书,这样就使得她既“貌美如花,又内秀如竹”。
18岁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另一半—她的丈夫赵明诚,他们情投意合,恩爱非常但造化弄人,上天把最大的幸福和最大的不幸都统一到了李清照的身上国家破碎,清兵入侵,李清照经历了人生的三大磨难:一是丈夫早逝,遭遇感情生活磨难;二是国家破碎,身世飘零,居无定所;三是晚年孤独,身边无亲无友 晚年李清照,想把毕生所学传给一位孙姓女童,“才藻非女子事也”,拒绝了她一代才女,却无人能懂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女子所能得到的最甜美的幸福,也承受了一个女子所无法承受的苦痛,其中既有个人身世的苦痛也有国家的破灭的悲痛是李清照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依然不屈,依然顽强的展现出自己全部的美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 武陵春朗读篇2:《走进李清照》课堂实录素材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 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 生: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他就是李熙同学,请大家用掌声欢迎和鼓励他! 生: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出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语立即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 邱子维: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生: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令人称赞的 ,1234567 宋珊珊: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句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 生: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虽然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可不可以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很大声 生: 师:好,时间就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孩子 生: 叶雯: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
其实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