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ppt
57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结构图,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标签、,,储运标准,初级农产品标准,加工产品标准,感官要求,理化要求,生物学要求,储运标准,标志设计使用规范,标签标准GB7718-94,包装标准,绿色食品环境,,质量评价纲要,农药使用准则,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畜禽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环境土壤质量,肥料使用准则,兽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的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地区适用),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食品加工,生产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适用),标准体系框架图,,中国绿色食品的认证程序图,《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生产情况调查表》,现场考察,,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掌握要点:,,绿色食品产地调查内容与选择原则,,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及其评价,,几个概念,绿色食品产地,:是指绿色食品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原料的生长地,比如小麦、蔬菜的种植地块,畜禽养殖场地和渔业养殖场地等 。
产地要素,:生物、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组成,,,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是指在绿色食品开始生产之前,对产地生态环境条件的调查和现场考察,对场地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现状质量评价,并通过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对产地环境质量是否适合生产绿色食品作出合理的判断绿色食品产地的建设,:绿色食品产地的建设是指对已经确定为绿色食品的产地或备用产地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控制,使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调查与选择,,,一、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任务和意义,,,,绿色食品考察、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地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的区域(边远地区是绿色食品产地的首选区域; 未受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城市郊区,是“相对清洁区”),,,,,二、,产地环境质量,的现场调查,1. 外源污染与产地环境质量的现场调查,,(1) 污染源调查,,A: 产地周边环境:工业、交通、居民村落等的布局,,B: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类型、种类,排放方式和排放量,,C: 污染物进入产地的路径,,(2) 空气质量调查,,A: 污染源与常年主导风向、风速的关系,,B: 空气污染物对植物污染的症状调查,(SO2, 氮氧化合物,氟化氢),,(3) 水质调查,,,A: 污染源的污水是否进人绿色食品产区的地面水,或是否影响产区的地下水,,,,B: 产地的常年降雨量是否满足灌溉需要,或开采地下水是否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地面下沉、水污染等),,C: 人畜饮用水、灌溉水的水质感观如何,,,D: 产地是否有污水灌溉历史,,,2. 内源污染调查,,(1)肥料,,调查肥料的种类和配方施肥情况,化肥的品种,有机肥的品种,施肥水平,是否使用污泥肥、垃圾肥、矿渣肥、稀土肥等情况。
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产地所规定的肥料使用准则进行评估2)植物保护,,调查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否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农药的品种、数量,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病虫草害发生、变化历史调查,是否出现过重大病虫害,如何控制等通过调查,对照绿色食品有关农药的使用准则进行评估3)农用塑料残膜,,调查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历史,实测土壤残膜状况及残膜量4)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调查全价饲料的组成,饲料添加剂中的有害物含量等5)农业废弃物,,秸秆的量及处置情况;人、畜禽粪便的量及处置情况;加工业下脚料的量及其处置情况6)农业生物物种,,,重点调查是否有转基因物种3. 污染源影响预测,,,产地周边的工业布局将有何变化,产业方向、生产水平、工艺技术有何变化,对产地的环境建设和绿色食品的持续发展有否潜在的负面影响三、,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一级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二级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土壤生态环境的定性调查,(,三级生态环境,),,天然产地的选择,,生态调查评估内容,一般绿色食品产地具有三个等级结构的生态系统:,,一是产地隔离带与产地组成的一级生态系统、,,二是产地内构成的二级生态系统,,三是产地内土壤构成的三级生态系统。
1. 一级生态环境调查与选择,(1)一级生态环境的构成,,由产地周边环境构成 周边的林、草、花也需占一定面积,以形成隔离带,,(2) 隔离带生态调查,,①土地资源利用调查:,土地荒漠化情况,或水土流失、风蚀、盐渍化和污染情况;土地的功能分布,土地的,复种指数②气候资源调查,:,光热资源、雨水资源调查③隔离带的结构调查:,,,天然的或人工隔离带,有生态调节作用,是最佳的隔离带隔离带可以是草地、树林或某些植物,或是水沟、山等地貌或地形,或其他人工屏障,属于哪一种都需要记录产地的隔离带需要一定的宽度,除了扩大产地的生态调节作用,还可屏蔽或减少非绿色食品生产地块喷洒的化学农药和使用的化学肥料对产地的影响在一个蜂蜜生产地区,山谷的山脚线就可以作为产地的边界线④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生物的分布情况,特别是植被情况;主要的病虫草害情况和主要天敌情况,以供生态评估时参考2. 二级生态环境的调查与选择,①产地的地块调查:,绿色食品产地地块应属于一片完整的地块,即在一大块土地上,不能零星地选择其中的几个小地块作为绿色食品的产地,因为,,只有成片生产,才能全部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方式进行操作,,保证产地受外界的影响最小。
②辅助能量投人调查:,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除太阳能外,还需由人工补加能量,以促进植物对太阳能的捕获和转化③农产品调查:,品种、产量、外观品质调查与记录同时,需要调查是否有,转基因物种,调查内容:,,3. 土壤生态环境的定性调查 (三级生态环境),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充当着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形成一个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等相生相克的生态网络地表,庞大的生物群落层,地表环境部分,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土壤颗粒,其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即土壤的固、液、气体组成部分,土壤溶液中包含着各种营养成分怎样通过目测确认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劣?,,,植物长势良好,枝繁叶茂,产量高,瓜果口感甜,有回味,放在室内有明显的清香,,如黄瓜,既清香,又不容易,打蔫,(,需与施化肥的产品对比,),生态要素齐全,光、热、水、气与土壤的非缺性因子配合良好,产量不依赖化学肥料无恶性病虫害事件发生,用综合防治或生物防治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不依赖化学农药远离污染源,无明显的污染物输入渠道和输入事例4. 天然产地的选择,,,野生农产品生产、采集基地也是绿色食品的产地,其环境条件应该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地的选择条件进行选择。
5. 生态调查评估内容,,,(1),边缘效应,评估,,,对一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定性描述2)二级系统评估,,,对二级系统的物资循环、能量流动情况,即系统内的农、林、牧、渔和加工各业的比例情况,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生态分析3)三级系统评估,,,对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壤肥力进行定性描述4)发展绿色食品与资源的协调性评估,,,绿色食品的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隔离带进行检查、确认,保证该地区边界明确;并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导向性意见四、畜禽生产环境的选择,(1),圈舍外环境条件,,,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向阳、背风,牧场场地高出历史最高洪水水位,地下水水位2m以下;同时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圈舍周边无污染源,距离公路干线200m以上2),圈舍内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条件、空气清洁程度等对已有圈舍的选择,可实测温度、湿度、风速,和用快,速测定法测定氨气、硫化氢,气体;对新建产地,需要对设计提出达到环境条件的设计要求圈舍环境条件的设计要求:,①空气条件:,温度:10~30℃;湿度:50%~75%;空气流速:冬季0.1~0.2m/s,夏季0.2~0.5m/s。
②污染物浓度:,氨气:鸡舍不超过15mg/m,3,;一般圈舍氨气不超过20mg/m,3,,硫化氢不超过5mg/m,3,;二氧化碳不超过0.10%,或按绿色食品的具体规定进行③AA级绿色食品对种畜、种禽的环境条件规定:,,,来源;品种多样化;生活空间,,④,圈舍,的建筑材料:,,,天然的、无毒无害的材料;可重复或循环使用的、节能的,,⑤绿色食品的畜禽饲料生产产地的规定:,,,饲料养分;饲料种植(,人工牧场,的轮作、轮放;,天然,的要防止放牧过度,);饲料添加剂和植物生长添加剂,,五、水产品养殖区的选择(,5点原则,),第一,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新鲜水量;水温适合不同鱼种的养殖;池塘进、排水方便第二,尽可能选取比较完整的水体,以利于生产控制和污染防治第三,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区附近无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养殖区生态环境良好,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第四,海水养殖区应选择潮流畅通、潮差大、盐度相对稳定的区域,注意不得靠近河口,以防洪水期淡水冲击,盐度大幅度下降,导致鱼虾死亡,以及污染物直接进入养殖区,造成污染第五,交通方便第二节 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与评价,绿色食品产地的评价还需分别对AA级或A级作出评价。
绿色食品的环境监测和现状评价的过程包括,:,,资料调查、现场调查与评估、优化布点、样品采集与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包括产地环境质量信息的捕获——传送——解析——综合评价的全过程,它可为绿色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代表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的信息一)、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1.,监测分类,,2.,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监测原则,,3.,监测参数的选择,,4.,监测布点,,5.,布点,,6.,采样,,7.,样品的前处理,,8.,绿色食品样品的测试方法,,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二)、绿色食品产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现状质量评价程序,,,,根据环境(包括污染源)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处理,然后对这一区域的环境质量作出定量描述,并提出该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绿色食品产地的评价还需分别对AA级或A级作出评价2.评价原则,,,1)在区域性环境初步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同时,不应忽视农业生产过程的自身污染,2),各项环境质量标准,(空气,水质,土壤)是评价产地环境质量合格与否的依据,,3)在全面反映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突出对产品生产危害较大的环境因素(严控指标)和高浓度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 现状评价体系与评价参数,,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参数,----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对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污染因子一般选择相对浓度较高、毒性强、难于在环境中溶解,对动、植物生产影响较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以及反映环境要素基本性质的其他因子4.评价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 准》(NY/T391-2000,,),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渔业水质标准、畜禽饮用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土壤肥力标准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 -199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8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 89),,《饮用水标准》GB5749 – 85,,《土壤环境质标准》(GB15618 - 1995),,《土壤肥力标准》,,,,,,,,,,,,,为了促进生产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生产,AA,级绿色食品时,转化后的耕地土壤肥力要达到土壤肥力分级,l-2级,指标(见附录A)生产A级绿色食品时,土壤肥力作为参考指标。
5.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分类:,,1)第一类----严控环境指标: 如有一项超标,就应视为该产地环境质量不符合要求,不适宜发展绿色食品,,2)第二类----一般控制环境指标:如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超标,则该 基地不适宜发展,AA级,绿色食品,但可从实际出发,根据超标物的性质、程度等具体情况及综合污染指数全面衡量,然后确定是否符合发展,A级,绿色食品要求以单项指标评价为主,综合指标评价为辅评价方法,AA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AA级产地的大气、水、土壤的各项检测数据均不得超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方法,A级:,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在评价中, 尽管某种,一般控制环境污染物,超标会造成危害,而平均状况却不超标考虑这一效应,水质、土壤采用分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相结合的Nemerow指数法空气质量评价采用既考虑空气平均值,也适当兼顾最高值的空气质量指数法A级绿色食品产地空气、水、土壤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的单项污染指数不得超过1;同时,综合污染指数也不得超过16、绿色食品产地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报告的基本内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单位应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技术导则,》中的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
内容与格式如下:,,,,,,,,,,,,,,,思考题,,1.试述绿色食品产地选择的原则及环境监测与环境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2. 请设计一个种植业或养殖业产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本节完,谢谢!,,1.监测分类,(1)基础性监测,,,这类监测属于,特种目的监测,,一般在绿色食品产地开发之初,为判断产地是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而进行的调查性监测2)监视性监测,,,产品在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期内,为监控产地的环境质量所作的监视性监测3)仲裁监测,,,为解决在基础性监测和监视性监测中所发生矛盾的特种目的监测2. 环境监测原则,1.环境监测必须实行优化,包含质量优先和经济合理两重含义2.环境监测的全过程都需采取全程质量保证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入3.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代价,用较低的监测费用,获得具有“五性”(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的数据减少投入办法:,,①,在保证监测质量为前提下节约投资② 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监测资料③ 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这是保证监测质量、节省投入的极好办法3. 绿色食品监测参数的选择主要根据环境质量评价需要而定,:,①,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如汞、镉、铬、砷、铅、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
②,有机毒物,,如酚、氰、农药、食品添加剂农药和食品添加剂在产地监测中较少选择③,生物污染物,,如大肠杆菌、细菌总数等④,附加参数,,如pH值、有机质、氧化还原电位、氮、磷、钾及多种营养元素等4.监测布点,(,三个要素为:监测区域、点数和点位,,),(1)监测区域,,,是由绿色食品开发的申请者提出的,所申请区域是否合适,应通过产地选择,从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两个侧面去评估和认定2)采样点数,,采样点数:是指把监测区域分成若干区域(采样单元)的数目,并在每个小区域布设一个采样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中规定,产地面积在666hm,2,以上,土壤监测可设5~10个点,每增加666hm,2,,则再增加2~5个点 空气采样点数,,面积比较集中且在2000hm2:以上的区域,可只设3个采样点如地块分散,总面积2000hm2:以上,需设4~10个点工矿区附近监测,应适当增加点数3)监测点位,,指采样单元中的具体取样位置,用随机性或典型性来描述点位4)监测布点图,,绘制环境监测布点图的三要素为:图例、指北向标和比例尺布点的三要素:区域、点数和点位,均需在布点图上标明5.布点,(1)外源污染监控点,,一是定性确定法,,在选择产地时有意避开污染源的影响,选择在离污染源有足够远距离的区域,起码不在污染源的下风向,或污染源下游区域作绿色食品产地;,,二是定量确定法,,即布设外源污染监控点,实测污染源的影响情况。
监测点位设在产地内的外源污染源人口处2)环境信息监测点,,,绿色食品产地一般以面污染源为布点依据,用方格法均分区域,得到多个正方形或矩形采样单元,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个采样单元用随机性或典型性原则确定点位6.采样,(1)采样时间,,,①空气采样时段:,年平均、月平均、日平均和1h平均,,,②水质采样时间:,农业灌溉、畜禽饮用水(丰、平、枯三水期),,,③土壤与作物采样时间:,二者同步进行;植物生长期,,(2)样品的采集,,①土壤多点混合样品采集法,(采样深度、采样量),,,②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液体吸收、固体阻留、冷冻浓缩),,,③水质采样方法:,瞬时采样法 、混合采样法,,④地面水流量的测定:,流速仪法、浮标法和堰板法,,,⑤水样的保存:,保存时间、保存方法,,(3)采样管理,,,基本要求是: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在保存过程中不能丢失或污染,标签不能搞错,从采样到测定结束,样品不腐烂变质’7.样品的前处理,(1)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采用风干方法 ,用白纸覆盖防尘,风干过程中每日翻动,风干时间不宜超过1周,以防污染风干土壤样品的加工:用硬质木棒捣碎,除去石块、植物残渣后,用木棒压细,用四分法减量,一个样品一般保留100~200 g,在玛瑙研钵磨细,至不同规格(0.25mm,1 mm,2mm或100目)。
2)动植物样品的前处理,,新鲜样品的制备:,立即洗净、沥干、捣碎、匀浆,消化测定,,干燥样品:,干燥通风的室内晾干,或在40~60℃鼓风干燥箱内烘干,用硬质磨具磨碎,装瓶待用8.绿色食品样品的测试方法,绿色食品的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环境监测的标准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统一规定的方法,9.绿色食品环境监测机构,,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