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宁四中张若驰将爱国进行到底《苏武传》教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440616
  • 上传时间:2017-08-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3.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将爱国进行到底——《苏武传》教学案例南宁四中 张若驰《苏武传》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力求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第一课时的要点是: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培养翻译能力,泛读课文,要求读懂让学生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第二课时的要点是:理清故事情节,感受在恶劣环境下作者坚忍不拔、历久不变的爱国精神,精读课文,要求读熟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三课时的要点是: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学习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品读课文,要求读透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由于《苏武传》篇幅较长,用三节课来完成以上教学任务有较大难度,所以围绕着本文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重点实词、活用字及特殊句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刻画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有目的的预习,以减轻课上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注释翔实,并且是典范的记传性文体,因而对高一学生来说大部分内容比较易于理解和翻译对那些不易懂的字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前后涉及的情节加以推测、判断,以养成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好习惯2《苏武传》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3、 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苏武牧羊、卫律劝降、李陵劝降等重点段落,对比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三、教学难点:从文中归纳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最见个人品性,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人生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要看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面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1. 传记写作的要点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画家笔下的苏武就是这样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信息?文章中是怎么说的?提示:文人笔下的苏武,是一个使臣,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通过对艰苦考验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变的爱国意志通过描写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来展示这个人的形象特征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让我们从两个情节来分析苏武这个人物2. 深入文本,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集体朗读第 5 段卫律劝降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提示:请同学说说卫律是从什么角度劝降,苏武是怎样回击的卫律首先剑斩虞常作为威胁,并以“谋杀单于近臣”的罪名举剑欲击张胜在这种情势下,意志软弱的张胜请降当这个行为对苏武有效不?当不奏效的时候,他就威逼——马上利用“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这时,如果3承认自己与虞常之变有牵连,就为匈奴攻击汉朝制造了口实,使匈奴在舆论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对此,苏武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击。

      苏武的回答非常地清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他自己的行为,和我没有关系,更和国家没有关系,他参与阴谋是他个人的问题声明作为汉朝的正式使节,与虞常的行动没有任何牵连,再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声誉,并且在卫律“举剑拟之”作出要杀他的样子的情况下,苏武巍然不动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改换手段采用软的一套,以自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又用了——利诱的伎俩,他先讲自己归降匈奴后封王受赏,得到了富贵这是威逼利诱相加还有 “复举剑拟之”的举措苏武却趁此机会反守为攻,力斥卫律叛国降敌的可耻,宣扬国家力量的强大这一大段话,苏武说得酣畅淋漓,既使卫律折服,也使匈奴不敢轻易加害于他 这一段描绘苏武行动的文字极为简洁,仅有六个字,即“武不动” , “武不应” ,极为传神地勾勒出苏武的形象 可见,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邻国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动作描写(2)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苏武为什么不怕死?因为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为什么不要富贵?因为有比富贵更重要的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苏武做到了那么,他能否做到“贫贱不能移”?让我们看第二幕戏3)学生仔细研读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学生分角色朗读,亲身演绎,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生总结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 (分组讨论、探究、总结)在长期的精神折磨没有得逞的情况下,派来了一个和苏武关系很好的人来劝降了,请饰演李陵的同学说说李陵又是怎样劝降的呢?提示:李陵的劝降能分成几个小层次?三层每一层至“信义安所见乎” ,讲的是苏武在这里,他对汉朝的效忠是没有人会知道的;第二层至“何久自苦如此” ,说他在汉朝的亲人或是去世,或是离散了,4在汉朝已然没有牵挂了第三层讲汉武帝年事已高, “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班固用重墨渲染的是李陵的劝降李陵是苏武相知甚深的同事和交情甚笃的朋友这里,李陵处处为苏武着想,把名声流传、家庭安全、效忠君王等一般人视为信念的东西一一推翻辅之以李陵自己的遭遇,更使他的劝降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就在这样的渴望温暖之时,面对李陵的肺腑之言,苏武不为所动,看他是怎样反驳的:“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我愿“肝脑涂地” 即使遭受酷刑,我也心甘情愿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这里有没有提到个人的恩怨啊?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言为心声,苏武掷地有声的话语中,显示了人物的性格总之,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5)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问,苏武为什么能坚持十九年?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①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②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卫律威逼利诱、李陵感情渲染、北海苦寒孤寂,都不能改变苏武。

      苏武在面对劝降时突显了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张胜请降,而“武不动” ;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卫律自以为得计了,而“武不应” 同样是家庭惨遭不幸,皇上不明,臣下深受冤屈,李陵绝望了,苏武却仍然一片赤诚正是在这层层衬托下,才鲜明地显示出苏武持志如一、坚贞不移的高贵品质,苏武的形象才格外显得高大5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3. 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①细节描写,②动作描写,③个性化的人物语言,④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其中前三点是正面描写,最后一点是侧面描写4. 拓展升华:(1)唐代杜牧有一句诗:白发丹心尽汉臣道尽了苏武刀剑架颈时的镇定坚毅,高官厚禄前的赤胆忠心请为苏武拟写一篇颁奖词小结: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

      2)历史上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爱国人物?小结: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关心祖国的命运,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共筑我们的民族梦,实现我们的中国梦3)时至今日,我们怎么做才是爱国?生活当中,我们也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金钱、高位、玩乐、浮华……如何去面对它们,这关乎心灵的选择今天的我们,应当把苏武种在内心深处皓皓明月之下,一个伟岸的形象走来,他站在民族历史的风口浪尖,他站在人格品质的高山之巅,他用他那伟大的人格,伟岸的形象,震撼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我们今天的人,千万不要和苏武离得太远,不要仰视他,要亲近他,把他的精神注入你的血脉之中,这才是我们学习苏武这篇文章的真谛5. 布置作业:动笔写一写《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是苏武,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6结束语:我们今天通过这篇《苏武传》 ,把这个伟岸的形象移植到你的心灵之中,你也会变得崇高和伟大。

      6. 板书:(三)教学后记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深刻的感受到苏武的人格魅力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身边小事做起爱国不再是一句空话拟写颁奖词这一环节极为有效,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思维与古老文化相碰撞让“古老”的语文教学插上现代化的翅膀,让古老文化焕发出青春其中几位同学的颁奖词颇具功力,闪烁着智慧和创造的光芒即兴点出“爱国人物”的环节让“讷于言”的学生有展示思想的机会师生一起评点,取长补短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及时表扬和奖励使学生感受了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精心设计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言都能得到表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奖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 , “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 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基础练习,细心观察生活,阅读经典作品。

      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7指导他们的实践——如何爱国,这才是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