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现代公共经济学培训教材.ppt

179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7447188
  • 上传时间:2019-09-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61.50KB
  • / 1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公共经济学(Public Finance) 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 Public Sectr Ecnmics),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政府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学是以政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政府指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部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中央政府的其他机构和组织)、省(州)或地区等地方政府以及为政府所有又按公共经济原则行事的公共企业三、公共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学要研究有限的资源应用于生产何种产品,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此外还要研究应用何种制度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而后者正是公共部门的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之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有两种资源配置的制度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它们分别是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市场机制是以价格和竞争机制为特点,政府机制主要是通过公共部门的预算收支活动来配置资源,有时往往还要借助于法律、行政等手段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一、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1、早期的财政思想 2、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4、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 1、中国古代财政思想 2、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 ----国家分配说 ----社会再生产说 ----剩余产品说 ----社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分配说 3、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思想,第三节 本课程的开课背景 本课程以前为“财政学”,在1999级教学计划修订中改为“公共经济学”。

      其原因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国内许多财政学者不再满足于介绍西方的财政理论,而试图借鉴这些成熟的理论,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并结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国情,来重新建立和阐述财政理论,这也是本课程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在教学进程中,遇到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学经验等问题,面对困难,本教师将与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力求取得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公共部门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困难,公共经济部门的薄弱已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希望“公共经济学”的开设,能培养一批学生对财政的研究兴趣,为振兴我国财政而努力第二章 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竞争失效(垄断问题) ----公共产品问题 ----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 ----市场的不完全 ----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 ----信息的不完全 ----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稳定经济,第二节 公共财政职能概述 一、资源配置职能 含义: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政策工具:----财政支出 ----政府税收,二、收入分配职能 含义: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 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社会能接受为限度主要政策工具: ----转移支付制度 ----税收制度 ----财政投资 ----财政补贴,三、稳定职能 含义: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主言的稳定经济包含多重含义首先是充分就业;其次是物价稳定;还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收支状况良好主要政策工具: ----相机抉策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第三节 公共财政职能之间的关系,一、三职能的关系 公共财政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配置资源、公平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的结果,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政府三职能的关系最终归结为效率、公平及稳定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公平与效率对稳定经济的影响二、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三、公平与效率的次序,第三章 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的 基本特征,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 一般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形态 1、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 ----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主体结构不合理。

      具有先天的垄断性,不完全竞争普遍存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素结构不平衡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协调 ----发展中国家市场空间结构不统一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存2、市场欠发达导致经济发展上 的障碍 ----欠发达的市场极易形成畸形的经济发展机制 ----自然经济大量存在,特别是农业及传统部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资金、技术、原材料产品市场,都离不开国际间的经济交往 ----欠发达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陷入两难的困境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 1、市场失灵干预 2、市场残缺干预 市场残缺干预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干预而言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一种不发达市场,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就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残缺带来的经济发展制约,并通过政府的作用为本国经济起飞积累或创造重要条件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残缺市场”的干预过程,实际上也是培育和完善国内市场的过程3、政府发挥主导性的资金配置作用 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压制”,使金融渠道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资金配置渠道,加上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公共储蓄(税收)是资本形成最主要的源泉,政府财政是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

      三、发展中国家公共经济的一般特点 发展中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特定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特点: 1、财政支出中,政府投资占有重要比重,使财政呈现出明显的生产性特征2、在财政支出中,以间接税为主体,国营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重要地位 3、财政赤字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经常性现象,而弥补赤字往往靠发行货币或强制举债的融资方式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公共经济 的基本特征 一、共性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都是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基本特征二、特性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财政既具有区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财政的特征,又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财政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财政分配中利益关系的一致性 2、明显的生产性 3、财政转轨时期的过渡性,第四章 公共支出概述 第一节 公共产品理论,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所谓纯粹公共产品是指这样的一种产品,即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萨缪尔逊1954),大卫·休谟(David Hume)1940“公共悲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好处。

      三、混合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对于这一类产品,经济学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有无非竞争性,,具有排他性吗?,私人产品,市场能 有效提供,技术上可排他吗?,排他成本很高吗?,纯粹公共产品,意 味着市场失灵,通 过财政预算来提供,属于有竞争性/非排他性 产品,如公共资源等, 需明确产权,属于排他性/非竞争产 品,如不拥挤的桥梁等,,,,,,,,,,,,,,是,否,是,是,是 否,否,否,二、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 1、非排他性—即个人消费公共产品并不排除他人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 2、非竞争性—即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产品的帕累托最优产量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是无效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导致了政府的产生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定义: (1)私人产品 X=,∑ Xi,i=1,n,即某一商品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Xi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2)公共产品 X=Xi 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Xi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

      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第二节 公共支出的分类与原则 一、公共支出的概念 所谓公共支出 ,可以定义为政府行为的全部成本或费用它所指的政府行为不仅包括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还包括稳定宏观经济,进行收入转稳等行为二、公共支出的分类 1、按公共支出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消耗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对经常性的商品与劳务的购买以及对资本品与劳务的购买所产生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部门的养老金、补贴、失业救济金和公债等的支出,这一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是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2、按财政支出的用途来划分,可分为: 基本建设支出类;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类; 简易建筑费类; 地质勘探费类; 科技三项费用类;,6.流动资金类; 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类; 8.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类; 9.工业交通部门的事业费类; 10.商业部门事业费类; 11.城市维护费类;,12.文教卫生事业费类; 13.科学事业费类; 14.其他部门事业费类; 15.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 16.国防支出类; 17.行政管理费类;,18.武装警察部队支出类; 19.公检法支出类; 20.价格补贴支出类; 21.债务支出类; 22.对外援助支出类; 23.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类;,24.其他支出类; 25.总预备费类; 26.专项支出类; 27.预算调拨支出类; 2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类。

      3、按费用类或国家职能来分,可分为: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债务支出,4、按公共支出的政府层次来分, 可分为: 地方财政支出 中央财政支出,三、公共支出的原则,1、平衡预算原则 2、效率原则,效率原则——财政支出必须使社会稀缺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达到最优效率 两大部门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Z=X+Y 社会总资源=私人部门+公共部门,已知资源配置各种比例的组合( ),设公众期望的配合点在A,如果资源配置组合点又恰好落在A点,此时,便达成社会均衡的资源配置 见《财政学》P88 图5-2,X Y Z Z,,,%,,%,,,,,,,,,,,,,,,,,,,,,,,,,,,,,,,,,,,,70% 75% 80%,30% 25% 20%,y,x,B,A,C,图 5-2,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私人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要减少对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

      见《财政学》P89 图5-3,,,,,,,,,社会边际效益,,政府预算,N,T,G,A,G,N,T,E,a,图 5-3,图中GG表示公共部门的资源使用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TT表示政府征税减少私人部门资源使用所产生的边际社会负效益(边际社会成本)E点表示公共部门资源使用的最大临界点3、公平原则 4、积累与消费比例适当原则,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一、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支出的规模一般用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两个指标来反映 绝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数值 相对财政支出是指一定时期政府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在实行市场经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