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化学专题精讲-溶液及其计算.doc
11页专题知识框架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溶液的分类溶质多少浓溶液和稀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表示方法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溶质分离过滤、结晶v 需要掌握什么?1. 了解溶液的组成,能够区分溶液与浊液2. 能够判断溶液是否饱和3. 了解溶液度的概念,能识溶解度图4. 掌握过滤和结晶的意义与操作方法、常用仪器5. 关于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6. 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置方法n 重点一 溶液的组成v 知识框架:1. 溶液的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 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⑴ 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⑵ 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⑶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⑷ 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名称 溶质 溶剂石灰水 氢氧化钙Ca(OH)2 水H2O盐酸 氯化氢HCl 水H2O碘酒 碘I2 酒精C2H5OH4. 溶解的过程{扩散、水合}(1) 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思考为什么会这样?=======================(2) 扩散过程吸热,水合过程放热 扩散 〉水合,NH4NO3 扩散〈 水合,NaOH 扩散 = 水合,NaCl(3) 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5.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在水中的物质溶解性状态分散在水中的粒子溶解后现象久置现象应用动植物摄取营养一定要通过溶液吸收可溶性粉剂农药洗涤剂洗去油污相同点7. 稀溶液的某些性质(1) 导电性增强:在水中溶解酸碱盐后导电性增强,而蔗糖、乙醇不增强导电性2) 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冬天在邮箱里加入少量乙二醇化合物,防止邮箱冻结;撒盐融雪3) 溶液显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铁溶液黄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8.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3)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4)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最浓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⑵、意义:例:在20℃时氢氧化钙Ca(OH)2的溶解度为0.165克,表示的意义为:20℃时氢氧化钙Ca(OH)2在100克水中溶解0.165克后,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⑶、有关计算:例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将15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若将20gNaCl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9. 溶解度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将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表现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得到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②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Ⅰ.A、C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大,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B物质溶解度曲线坡度小,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Ⅱ.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上升,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曲线往右下降,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Ⅲ. 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B>At3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P点意义: t2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4、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从水中逸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气压减少而减小;人喝了啤酒(或饮料)后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5、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结晶,固体物质结晶通常有两种方式①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的物质——蒸发的方法(如上图中B物质)② 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如上图A物质)。
u 例题:ü 题型1:溶液1.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 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未必相同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2.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3. 指出溶剂和溶质溶液碘酒稀硫酸盐酸酒精溶液溶质溶剂4.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5.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石灰石 B.汽油 C.纯碱 D.面粉6.有关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剂一定是水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ü 题型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小华分别将浓硫酸、硝酸铵、蔗糖溶于水中形成溶液时发现,有的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液温度降低,有的无明显变化。
你能帮他解释上述现象吗?2.(2010江苏徐州,12) 2010年2月5日,徐州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 D.盐与雪发生反应3.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ü 题型3:导电性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磷酸溶液能够导电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CuSO4·5H2O是化合物 D.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ü 题型4:饱和与不饱和溶液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2.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 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一定温度下的a、b、c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D.a溶液和c溶液0ab温度(℃)溶解度(g)aü 题型5:溶解度1.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3.右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时, 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 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4.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D.t4℃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5.如图是 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取50gA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 液中A的质量分数变大(假设升温时溶剂没有损失) B.t1℃,将A、B、C各a g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C.t3℃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没有晶体析出并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CD.从A与少量C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溶解度/g0温度/CO2040608020406080甲乙6.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
请你根据上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 _______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