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年数学暴露式教学分析论文范文.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郭**
  • 文档编号:102997839
  • 上传时间:2019-10-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学暴露式教学分析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停留在知识型的教学模式上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的灌输与记忆忽视了对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过程的揭示和探究不善于将这一过程中丰富的思维训练因素挖掘出来也不善于将知识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加以暴露学生学到的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知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在这一“活动过程”的教学中应暴露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及方法的思考过程等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参与中通过操作和实践由外部活动逐渐内化完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获取”过程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数学现象和过程的认识在一定阶段上的总结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大量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概念教学中我首先暴露概念提出的背景暴露其抽象、概括的过程将浓缩了的知识充分稀释便于学生吸收      例如“体积”概念的教学就应紧扣概念的产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有序思维过程来精心设计      1.首先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擦和一块黑板擦问学生个大个小又出示两个棱长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方木块问学生个大个小通过比较学生初步获得物体有大小之分的感性认识      2.拿出两个相同的烧杯盛有同样多的水分别向烧杯里放入石子和石块结果水位明显上升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烧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又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3.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位会随着石块的增大而升高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就能比较自然地导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体积”这一概念      4.接着我又让学生举出其它有关体积的例子或用体积概念解释有关现象使体积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如先在烧杯里盛满水然后放入石块问学生从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石块有什么关系经过观察、分析学生便能准确地回答:从杯里溢出的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相等接着再把石块从水中取出杯里的水位下降学生立即说出水位下降的部分就是石块所占空间的体积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新学概念的理解因而“体积”概念的建立过程是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主动参与了这个“从感知经表象达到认识”的思维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数学概念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规律探索过程的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诱导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常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这对学生加深理解旧知识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课始我就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老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1/2、5/6、7/25、7/15……我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当场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我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最佳情境我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到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却不能时学生首先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我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议论开了:有的同学说分母是合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1/2却又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同学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我不再让学生争论了而是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正当学生颇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学生的认识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自己发现了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尝到了自己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      三、结论推导过程的教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逻辑性强首先反映在系统严密、前后连贯上每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旧知识的发展又是新知识的基础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推导新的结论才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启发学生:我们已学过长度单位知道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就是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等那么现在学习面积单位它们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一数学结论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凡新旧知识间有联系的我都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结论通过自己的思考推导出新的数学结论如可以让学生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作单位量一量边长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想用厘米作单位边长应是多少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从而推导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紧接着再让学生用左手拿着1平方分米的方块右手拿着1平方厘米的方块看看1平方分米含有多少个(10×10)平方厘米以便牢固地记住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间的进率是100的结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推导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最后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四、方法思考过程的教学      过去我讲课时急于代替学生思考把一些计算或解题的方法和盘地教给学生这种教学学生吃的是现成饭学得快忘得也快更谈不上自己去寻找方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只在教学重点的地方设问在关键处启发然后让学生动脑、动手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思考过程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我不仅要求学生勤于思考而且还要善于思考      例如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当讲完分数除法的意义后出示例题“把4/5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出算式:4/5÷2这是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计算呢我并没有把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后选派代表上讲台介绍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先把“4/5”化成小数4/5÷2=0.8÷2=0.4(米);第二种方法:按照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解决问题把4/5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5米所以4/5÷2=4÷2/5=2/5(米);第三种方法: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决把4/5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求4/5米的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也就是4/5÷2=4/5×1/2=2/5(米)      我首先肯定了以上这三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接着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看种方法较为科学、简便具有普遍性学生通过思考认为第一种方法有局限性作为被除数的这个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第二种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是却不能总得到整数的商所以第三种方法较好因为它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为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克服了思维定势激励了思维的创造性通过广泛的联想适当的引伸大胆的猜想探索化归的途径终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索精神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