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模式创新.doc
8页电子商务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模式创新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
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代理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 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代理”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据了解,四大外资代理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 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 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 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代理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
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 )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 )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 (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 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 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代理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 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性服务,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 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
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 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 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 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 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 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 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 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 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 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 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 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