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诗歌欣赏题.doc
6页八年级语文(上)诗歌欣赏题一.读<<春望>>诗,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答:"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的感情3.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答: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只要意思相符,表述流畅即可)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草木 到 花鸟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忧国思家(必须答全“忧国”“ 思家”) 的思想感情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答: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身心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怨。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如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即可)8.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答: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9.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10.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答: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二、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泊秦淮 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答: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5、第一句诗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答:夜色浓厚,清冷寂静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6、上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写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另有弦外之音那么,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简析答:讽刺哪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们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三、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回答问题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2.这首七绝抒发了放翁___年纪高而不衰的爱国热情___3.一“僵”一“孤”,写诗人__凄凉之极_;一“思”.一“戍”写诗人_爱国情深_4.把全诗推向高潮的诗句是: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_5.“入梦”,耐人寻味,“梦”变宾为主“入”诗人之神思中,既写___正做的爱国之梦___,又含__对当权者使志士理想成梦幻的感叹___。
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7、作者是怎样把现实与梦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的? 答: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将风雨与战争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本来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因为实现祖国统一是陆游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所以一场突然而起的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啸的风声,劈啪的雨声,在他听来就好像当年战场上铁骑奔突之声10、诗中的“风吹雨”是不是就指外面的风雨很大,还有没有其他的意思呢?谈谈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答:“风吹雨”既是指自然界的风吹雨打的现实,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和爱国主义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示儿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四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答: 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意境。
以 “夜”“风吹雨”的现实意境和梦境结合起来,来表达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理 (2)《示儿》中诗人“元知万事空”,为什么又要说自己的“悲”?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 不矛盾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在临终前没有亲眼看到沦丧的国土被收复的遗憾 (3)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2分)前者以自己的现实处境衬托出“不自哀”的心态和“尚思”为国家出力的心理,后者以陈述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人生生活的遗憾和渴望四.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答: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国破家亡 的悲哀;借 惶恐滩 和 零丁洋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8.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就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水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9.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答: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0.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第 第二联(或颔联) 联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2.律诗中的第二联又称颔联、第三联又称 颈联 联律诗对这两联在形式方面的特殊要求是: 对仗 五、阅读下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然后答题1、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2、对《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3、“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诗句表达了诗人 豪迈旷达(爽朗乐观) 的思想感情无为”的意思是 不要、无须 4、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答: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风烟”一词写出了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辛,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忧虑之情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出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7.这首送别诗一洗传统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劝慰友人,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旷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真挚的友谊六.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七绝写诗人辞官离京的感受,表达了__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献身精神__。
3.首句用“浩荡”修饰“离愁”,使离愁有了形态,写诗人__心情极度痛苦__白日斜”,写时间,烘托离愁,还暗含__对国事的隐忧4.后两句以“落红”为喻,表明作者___仍会关心国事为国效力的(心志)__的心志5.诗人一反对“落红”而落泪的格套,用一“化”一“护”使全诗__构思新颖_、__格调高昂6.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志愿(或“志向”)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7.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政治抱负 和 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8.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答: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