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中考试题集.doc
15页2004 江川) 12、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 13、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 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今天,站在保护大 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移山的看法 (2 分)12.不矛盾 “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 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13.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 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 后患 (言之成理即可)(2004 西宁)1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 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 故事的题目,不少于 2 个 1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 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 成理 11 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12 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 13 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004 百色)11.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愚公移山的具体行动(用原文答),并说 说愚公移山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4 分)(1)具体行动: (2)现实意义: 11、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分) (2) (略) (2 分)(2004 南宁)8.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又是怎样驳斥他的?请根据选文 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9.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8.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 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山不止,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铲平 9.开放题可以从正、 反两方面来回答,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2005 扬州)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4 分)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AB)其妻献疑曰 投诸渤海之尾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4 分)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甚矣,汝之不惠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2 分)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 ,没有 (4 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 1 分) 12.C:代词,他的(且:①将要 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 (2 分)13.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 分)(2)你太不聪明了 (2 分) 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 2 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 说透彻,也可得 2 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 1 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 2 分2006 三明)文言文阅读(10 分)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 ”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向:从前②冀、雍:古代两个州的名称③曩:以往,过去④绝:横渡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甲翁之妻子去乡( ) (2)是山余亦未登( )(3)愚公年且九十( ) (4)翌日,二翁偕往(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差矣,汝之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 分)CD11、 (4 分每小题 1 分) (1)离开(2)这(3)将近(4)一起,一同12、 (4 分每小题 2 分) (1)你的话错了(不对)!(2)现在(如今)我们才过 60 岁,有什么老呢(怎么会老呢)!13、 (2 分,答对一种精神即可)不服老、老当益壮,有毅力、不怕困难等(2007 龙岩)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6-8 题 (10 分)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 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 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 亡以应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3 分)⑴惩山北之塞 (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 分)6. (3 分)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7. (4 分)⑴你太不聪明了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8. (3 分) (答对 1 个要点 2 分,答对 2 个要点 3 分,意思对即可)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2007 柳州北海)文言文阅读(共 6 分,每小题 2 分)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对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 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 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8、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 ,没有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 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 的9、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 之尾,隐土之北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 诚A、 (1) (3) (4) (5) B、 (1) (2) (4) (6) C、 (2) (3) (5) (6) D、 (2) (4) (5) (6)10、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 毅力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C、文中写“太行” 、 “王屋”二山“高万仞” ,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 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 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8、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 9、D(第 1 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 3 句交代放置的地点) 10、B(河曲智叟用静止的眼光而不是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007 施恩)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语文鄂教版八年级[上]人教版九年级[下])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24、 (2 分)⑴苦于;⑵同“慧” ,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 1 分第 2 小题答聪明或同 “慧”均给 1 分 25、 (2 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 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 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