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循环简介.ppt
99页体外循环体外循环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景文. .. .体外循环概念:体外循环概念: 把充分氧合过的血液切实的输送到---全身(局部)循环停止或灌注不足的组织器官,以确保受累组织和器官足够的能量供给 .常规常规CPB停跳液变温器动脉滤器变温水箱主泵/血泵静脉储血罐膜肺静脉路动脉路左心右心停跳液泵气源. .一、体外循环装置一、体外循环装置. . 滚压泵n n滚压泵需要将一段泵管置于弧形泵槽内,泵旋转臂的设计要求在任何时候总有一个滚压头挤压泵管n n通过挤压充满血液的泵管,血液随泵头的运动向前推进,从而形成持续血流 . .理想血泵理想血泵n n可对抗高阻力,并能满足极低流量需求n n对血液成份破坏尽可能小n n血液接触面光滑、连续、无死腔、不污染泵的永久部分n n流量可以读出n n电源意外时有备用电源或手动装置. .. .. .. .. .流量调节流量调节 n n泵流量决定于每分钟泵头的转速(RPM)和每转泵的排空容积(SV)n n容积的多少由泵管的大小和泵头挤压长短而决定 . .泵管材料泵管材料 n n聚氯乙烯(PVC) n n乳胶管 n n硅胶管 . .离心泵离心泵n n围绕固定点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离心力的作用有向圆的切线方向运动的倾向。
n n正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了离心泵n n离心泵设计为非闭塞型和后负荷依赖性 . .离心泵离心泵n n1976年市场化n n几种不同设计 *叶片形 *圆锥形 *直槽式. .离心泵的结构离心泵的结构n n离心泵驱动泵头、离心杯n n离心杯包括内置磁铁、锥体形叶轮和有两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n n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 .Medtronic Biomedicus.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n n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带动液体流动带动液体流动n n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由侧壁开口流出由侧壁开口流出n n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n n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的血液灌流的血液灌流 n n叶轮旋转速度越快,液体产生的离心力也越大叶轮旋转速度越快,液体产生的离心力也越大. .. .. .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优点优点 滚压泵滚压泵 离心泵离心泵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可重复使用 非阻闭型非阻闭型非阻闭型非阻闭型可弃部分价格便宜可弃部分价格便宜可弃部分价格便宜可弃部分价格便宜 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创伤小可长时间辅助循环流量易于表示流量易于表示流量易于表示流量易于表示 气栓可能性小气栓可能性小气栓可能性小气栓可能性小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可根据病人体重大小 减少预充量减少预充量减少预充量减少预充量选择管道选择管道选择管道选择管道. .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滚压泵与离心泵应用比较缺点缺点 滚压泵滚压泵 离心泵离心泵 血液损伤与时间相关血液损伤与时间相关血液损伤与时间相关血液损伤与时间相关 操作相对困难操作相对困难操作相对困难操作相对困难 泵管破裂可能脱颗粒泵管破裂可能脱颗粒泵管破裂可能脱颗粒泵管破裂可能脱颗粒 需加流量计需加流量计需加流量计需加流量计 泵前负压,泵后正压泵前负压,泵后正压泵前负压,泵后正压泵前负压,泵后正压 停止转流时易产生反流停止转流时易产生反流停止转流时易产生反流停止转流时易产生反流 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空气栓塞空气栓塞 价格昂贵价格昂贵价格昂贵价格昂贵 避免长时间转流避免长时间转流避免长时间转流避免长时间转流 不可重复使用不可重复使用不可重复使用不可重复使用. .变温水箱变温水箱n n用于体外循环期间患者的降温与复温 n n温度监测: 鼻咽温度 直肠温度 膀胱温度 . .. .鼓泡式氧合器的结构鼓泡式氧合器的结构 n n发泡装置 n n氧合室 n n变温器 n n祛泡室 n n动脉储血室 n n回流室 . .鼓泡式氧合器n n氧气经发泡装置形成微小气泡,在氧合室内与血液充分混合成微小血泡n n血液与气体直接接触完成氧合的同时进行血液变温n n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入储血室. .操作注意事项(一)操作注意事项(一) n n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n n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n n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n n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n n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发泡板筛孔的堵塞n n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 .操作注意事项(二)操作注意事项(二)n n体外循环不同阶段维持不同的血氧比 n n鼓泡肺必须用纯氧氧合 n n最大特点是血液和气体直接接触 n n麻醉药容易挥发,容易导致麻醉变浅 . .. .膜式氧合器n n血液和气体不直接接触,通过特制的薄膜完成气体交换的人工氧合装置,亦称膜肺n n与鼓泡式氧合器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良好的气体交换能力 *对血液的损害小 *减少栓塞的发生 *长时间循环支持. .膜肺的氧合结构n n中空纤维增加了气体交换能力、减少了交换面积 n n内走血外走气 ,不利于气体交换。
血液属于非牛顿流体 ,膜表面流动时会产生层流n n外走血内走气 可解决层流问题,减少预充量,充分氧合. .膜肺的降温系统膜肺的降温系统n n绝大多数膜式氧合器采用血液先变温后氧合的排列方法n n也有变温氧合同时进行的膜肺在临床大量应用 . .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一)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一) n n选择适当的膜式氧合器n n使用前试水 n n调节通气量及氧浓度 n n通过氧浓度调节血液氧分压即氧合程度,依靠气体流量调节二氧化碳分压 n n膜肺分为两型: * *泵后型泵后型——注入型注入型 * *泵前型泵前型——引流型引流型. .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二)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二)n n排气孔开放 n n体外循环开始先开泵,使膜肺液相先有一定压力,再给气n n体外循环结束时先关气,后停泵n n术中停循环,开侧路循环;恢复循环,关侧路n n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现. .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三)膜肺操作注意事项(三)n n膜式氧合器的安全使用时限是6-8小时 n n无孔型膜肺更适用于长时间灌注n n一旦发现膜肺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应及时更换 n n串联鼓泡式氧合器或并联膜式氧合器 . .. .理想的体外循环管道理想的体外循环管道n n良好的透明度、弹性及可弯曲性、不易扭结和压扁 n n良好的韧性、散裂率低 (内表面颗粒脱落少)n n热力消毒耐受性好n n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 .体外循环的基本管道体外循环的基本管道 n n动脉泵管 n n静脉引流管 n n心外吸引管 n n心内吸引管 . .动脉插管动脉插管 n n部位:升主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等 n n升主动脉插管是最常用的 n n口径过细,灌注阻力增高,组织灌注不足n n口径过粗,在升主动脉内占有位置过多,影响心脏收缩时血液的输出n n特别是在终止体外循环前可能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出现“低心排”假象 . .动脉插管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注意事项静脉插管注意事项 n n插静脉插管不宜过深 n n将插管送入腔静脉后应尽快建立体外循环,因为静脉插管使血液回流受阻,时间过长将使血液动力学难以维持 n n左上腔静脉. .腔静脉插管腔静脉插管. .右心房右心房/下腔静脉二级管下腔静脉二级管 n n注意不宜过深n n亦可引起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 .腔静脉插管腔静脉插管. .心内吸引管心内吸引管. .心外吸引管心外吸引管. .微栓滤除的机制微栓滤除的机制n n滤器根据滤除物质的大小可分为一般滤器、微栓滤器和无菌性滤器n n渗透式滤器:滤除栓子大小在70~260μmn n滤网式:微栓滤器滤除栓子在20~40μm之间n n无菌性滤器:为渗透吸收式,滤除细菌甚至病毒 . .动脉滤器动脉滤器 n n可明显减少心脏手术的脑并发症 n n孔径在20~40μm,多数为滤网式 n n根据患者的体重选用适当的型号 . .. .辅助装置辅助装置n n氧饱和度仪n n空气氧气混合器n n液面报警装置n n气泡报警装置n n压力报警装置. .氧饱和度仪氧饱和度仪. .空气氧气混合器空气氧气混合器. .液面及压力报警液面及压力报警. .二、体外循环管理二、体外循环管理.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1.了解病情:访视病人,阅读病例。
2.了解手术术式3.物品准备:根据手术需要准备体外循环用品;预充液;药品等 .病情评估病情评估危险因素包括:1.1.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不全,LVEF<30LVEF<30%%; ;2.2.心衰心衰; ;3.3.年龄年龄>65>65岁岁; ;4.4.急诊;急诊;5.5.再次手术;再次手术;6.6.肺高压,严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不全,恶液肺高压,严重心率失常,脏器功能不全,恶液质;质;7.7.复杂畸形复杂畸形. .根据病情制定转流计划根据病情制定转流计划1.物品准备:氧合器,循环管路,微栓滤器,插管2.预充液及药品的准备:血、血浆、白蛋白、甘露醇、甲基等3.根据手术术式决定体外循环的温度,稀释度,灌注流量及灌注方法 .体外循环物品的安装体外循环物品的安装尽量减少接头的使用,避免加重血液破坏充CO2利于排除气体排气时泵转速大于100转/分对连接管道进行压力测试,观察有无渗漏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预充及预充量:预充是指体外循环前,所有管道、氧合器、动脉滤器等物品充盈液体排除气体的过程所需液体量为预充量2.静态预充和动态预充:在转流前,静止在储血室内的最低液面——静态预充;转流中不同的动脉流量维持动态平衡的液面于最低点时的预充量——动态预充。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预充液预充液的种类: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复方氯化钠;勃脉力;代血浆类;全血;血浆;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血液稀释血液稀释血液稀释:是指外源性无血液体输入血管内血液稀释:是指外源性无血液体输入血管内或因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容量增加,或因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容量增加,血液中细胞浓度下降的状态血液中细胞浓度下降的状态血液稀释分类:轻度稀释血液稀释分类:轻度稀释HCT>30%HCT>30%;; 中度稀释中度稀释HCT25HCT25~ ~3030%;%; 深度稀释深度稀释HCT21HCT21~ ~2525%;%; 重度稀释重度稀释HCT10HCT10~ ~2020%;%; 极度稀释极度稀释HCT<10HCT<10%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控制性血液稀释在控制性血液稀释在CPBCPB中的优点:中的优点:1.1.减少输入库血,减少血源性传染病及缓解血源紧减少输入库血,减少血源性传染病及缓解血源紧张;张;2.2.减轻减轻CPBCPB中对红细胞的机械性破坏和术中丢失血液;中对红细胞的机械性破坏和术中丢失血液;3.3.减少血液细胞和凝血因子的激活和消耗;减少血液细胞和凝血因子的激活和消耗;4.4.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组织灌注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组织灌注。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1.CPB1.CPB中,血液粘滞度下降可因增加血流量和减少中,血液粘滞度下降可因增加血流量和减少微循环前阻力而改善微循环;微循环前阻力而改善微循环;2.2.血液携氧能力:血液携氧能力:HCTHCT在在3030%时,携氧能力最佳;%时,携氧能力最佳;HCTHCT在在2020%以下,携氧能力急剧下降%以下,携氧能力急剧下降3.3.过度稀释会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浓度降过度稀释会导致血液中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浓度降低,易引发术后出血,渗血,还可引发水肿,酸中低,易引发术后出血,渗血,还可引发水肿,酸中毒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转中预计转中预计HCT=(HCT=(转前转前 HCTxHCTx血容量血容量+ +库血库血HCTxHCTx库血量)库血量)/ /(血容量(血容量+ +预充总量)预充总量)HCT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HCT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液。
液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转流前的检查核对工作转流前的检查核对工作1.1.管道有无扭曲打折及气栓;气血及变温管道的进出方向,管道有无扭曲打折及气栓;气血及变温管道的进出方向,左右心吸引方向动脉管路各接口处匝带左右心吸引方向动脉管路各接口处匝带2.2.电源、泵、摇把、流量调节电源、泵、摇把、流量调节3.3.气源的检查:报警否;氧气管安装到位,排气孔开放,氧气源的检查:报警否;氧气管安装到位,排气孔开放,氧气瓶到位气瓶到位4.4.变温水箱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变温水箱工作状态是否正常5.5.预充液中加肝素预充液中加肝素6.ACT6.ACT值在正常范围值在正常范围7.7.记录转前的记录转前的MAPMAP、、CVPCVP、、temp.temp.等参数8.8.与外科医生核对管道与外科医生核对管道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前并行前并行1.前并行期:是病人自身循环与心肺机运转同时并存的时期,是实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完全由人工心肺机支持的过渡阶段2.前并行期要注意血流动力学平稳,视病人HR、MAP、CVP等逐渐上升流量,直至全流量3.注意泵压及静脉回流。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动静脉插管问题动静脉插管问题1.1.动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动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①①型号选择不当,过粗或过细,影响血压或泵压过高;型号选择不当,过粗或过细,影响血压或泵压过高;②②插管位置、方向不当,管道扭曲,造成灌注压低,泵压高插管位置、方向不当,管道扭曲,造成灌注压低,泵压高预防及处理:选择弹性好、内径合适的插管,插管和动脉供预防及处理:选择弹性好、内径合适的插管,插管和动脉供血管道连接后,注意管道的位置,以防扭曲、打折若转中血管道连接后,注意管道的位置,以防扭曲、打折若转中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给予脑保护措施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给予脑保护措施2.2.静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静脉插管易出现的问题:型号选择不当;型号选择不当;位置不当,过深,脱出位置不当,过深,脱出转中测静脉压应为负值或零,若发现引流不畅或病人颜面发转中测静脉压应为负值或零,若发现引流不畅或病人颜面发绀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调整绀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调整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氧合器的使用1.膜式氧合器: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
根据温度和血PaOPaO2 2调节氧浓度;调节氧浓度; 根据根据PaCOPaCO2 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流量时,流量时, 停止通气停止通气/ /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脉路抽血脉路抽血2.鼓泡式氧合器:氧浓度氧浓度100100%,根据血气%,根据血气PaCOPaCO2 2、、PaOPaO2 2调节氧流量调节氧流量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1 1.掌握降温时机,需要保温的手术要及时保温有些手术需要在安放左心引流管后才能降温2.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氧合器性能等来确定血液降温的温度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温度的控制温度的控制根据病种及手术方法可将温度控制在下面几个阶段:1.浅低温浅低温:3535~~32℃32℃ 一般适用于一般适用于VSDVSD、、ASDASD、、CABGCABG;;2.中低温中低温:32 32 ~~ 28 ℃28 ℃ 一般适用于一般适用于VSDVSD合并畸合并畸形、形、BVRBVR、、AVRAVR、、MVR/MVPMVR/MVP、、CABG+CABG+换瓣换瓣;3.深低温深低温:24 24 ~~ 20 ℃20 ℃ 适合大血管手术、复杂先适合大血管手术、复杂先心病手术;心病手术;4.超低温超低温:20 ℃20 ℃以下,以下, 停循环手术。
停循环手术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低温的利低温的利体外循环结合低温的优点: 氧耗降低,可采用中等流量灌注,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有利于重要脏器的保护同时可提供清晰的术野 .1.1.成人成人30℃30℃以下,小儿以下,小儿28℃28℃以下,易心率失常;以下,易心率失常;2.2.低温下血液粘滞度升高,体温下降低温下血液粘滞度升高,体温下降1℃1℃,血液粘滞,血液粘滞度升高度升高5 5%,停循环时,有脑血管内血球凝集及脑%,停循环时,有脑血管内血球凝集及脑栓塞的危险;栓塞的危险;3.3.深低温下,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释放及脑组深低温下,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释放及脑组织摄取氧;织摄取氧;4.4.存在温差:降温不均匀,组织脏器间存在温差,存在温差:降温不均匀,组织脏器间存在温差,脑部温差可引起脑损害,心脏温差可影响心肌保脑部温差可引起脑损害,心脏温差可影响心肌保护,复温过快或温差过大可产生气栓和血液破坏护,复温过快或温差过大可产生气栓和血液破坏注意:均匀变温,水温、血温温差小于注意:均匀变温,水温、血温温差小于10℃10℃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低温的弊低温的弊.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血容量的调节血容量的调节引流通畅、容量充足时,可维持氧合器液平面的稳定。
若手引流通畅、容量充足时,可维持氧合器液平面的稳定若手术前容量不足(术前容量不足(CVPCVP低,大量丢失血液低,大量丢失血液),),应及时补充容量应及时补充容量在转流中,经常遇到液面较低,动脉流量难以维持的情况,在转流中,经常遇到液面较低,动脉流量难以维持的情况,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种原因:1.1.转前容量不足;转前容量不足;2.2.降温后,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床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降温后,在低温状态下血管床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3.CPB3.CPB中水肿;中水肿;4.4.静脉引流不畅;静脉引流不畅;5.5.大量排尿;大量排尿;6.6.胸腔开放,血液进入胸腔胸腔开放,血液进入胸腔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流量的调节流量的调节1.1.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灌注流量常温下成人流量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灌注流量常温下成人流量维持在维持在2.2 2.2 ~ ~ 2.8L/M 2.8L/M2 2/min/min, ,婴幼儿流量维持在婴幼儿流量维持在2.62.6~ ~3.4L/M3.4L/M2 2/min/min中度低温下成人流量维持在中度低温下成人流量维持在1.6 1.6 ~ ~ 2.2 L/M2.2 L/M2 2/min/min, ,婴幼儿在婴幼儿在2.0 2.0 ~ ~ 2.4 L/M 2.4 L/M2 2/min/min。
深低温深低温时流量可降至时流量可降至3030 ~ ~ 50ml/Kg/min 50ml/Kg/min2.2.判断流量是否适宜的标准:判断流量是否适宜的标准:PHPH在正常范围;混合在正常范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饱和度>60>60%;尿量%;尿量>1ml/Kg/h>1ml/Kg/h3.3.在低温下,过高的流量可影响术野,增加血液破在低温下,过高的流量可影响术野,增加血液破坏的机会,也可至脏器水肿坏的机会,也可至脏器水肿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电解质的调节电解质的调节钾离子的调节:1 1. .低钾的原因:大量排尿;术前长期服用利尿剂,存在隐性缺钾;过度低钾的原因:大量排尿;术前长期服用利尿剂,存在隐性缺钾;过度通气、通气、PHPH偏碱、低温等因素,钾向细胞内转移偏碱、低温等因素,钾向细胞内转移处理:体外循环中补钾要求少量、多次,慎重复查血钾注意钾的来处理:体外循环中补钾要求少量、多次,慎重复查血钾注意钾的来源:陈旧库血,停跳液回收,转中追加液体是否含钾等源:陈旧库血,停跳液回收,转中追加液体是否含钾等15%KCL 15%KCL 1ml=2mEq1ml=2mEq2.2.高钾的原因:术中回收含钾停跳液;严重的血液破坏;高钾的原因:术中回收含钾停跳液;严重的血液破坏;CPBCPB下肾功能抑下肾功能抑制;严重的酸中毒;停跳液配置错误。
制;严重的酸中毒;停跳液配置错误处理:利尿;适当给予处理:利尿;适当给予NaHCONaHCO3 3,碱化作用使,碱化作用使K K+ +向细胞内转移;给向细胞内转移;给Ca Ca 2+2+可可抑制心肌动作电位抑制心肌动作电位3 3期的钾外流;胰岛素疗法:期的钾外流;胰岛素疗法:1 1单位胰岛素单位胰岛素:4:4克葡萄糖;克葡萄糖;平衡超滤:加入无钾或低钾液体滤出高钾液体平衡超滤:加入无钾或低钾液体滤出高钾液体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电解质的调节电解质的调节钙离子的调节:1.1.低钙的原因:低钙的原因:CPBCPB中,肝脏分解枸掾酸的能力下降,加入中,肝脏分解枸掾酸的能力下降,加入库血或血浆(含枸掾酸)后,枸掾酸与体内钙结合,使血钙库血或血浆(含枸掾酸)后,枸掾酸与体内钙结合,使血钙降低;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稀释2.2.钙的补充:钙的补充:依照检查结果依照检查结果1.151.15~ ~1.25mmol/L1.25mmol/L;加入库血或血浆后,每;加入库血或血浆后,每200ml200ml血或血浆补血或血浆补0.5g0.5g钙在心脏复苏时,大量钙内流,增加氧耗,使氧供需失衡,易在心脏复苏时,大量钙内流,增加氧耗,使氧供需失衡,易导致再灌注损伤。
所以在心脏复苏导致再灌注损伤所以在心脏复苏5 5~ ~1010分钟后再常规补钙分钟后再常规补钙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电解质的调节电解质的调节镁离子的调节:正常血清镁正常血清镁0.750.75~ ~1.25mmol/L1.25mmol/L多尿可引起细胞内镁多尿可引起细胞内镁缺乏镁离子是数百种酶系统的辅因子;钙镁有协调作用,镁离子是数百种酶系统的辅因子;钙镁有协调作用,镁缺乏可能使给予外源性钙无效补钾同时补镁可镁缺乏可能使给予外源性钙无效补钾同时补镁可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对血压有影响,不宜快速大减少心率失常的发生对血压有影响,不宜快速大量补镁镁离子的补充:镁离子的补充:0.5mEq/Kg(10%MgSO0.5mEq/Kg(10%MgSO4 4 0.6ml/Kg) 0.6ml/Kg).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的调节CPBCPB中常见有呼碱和代酸,发生严重代酸时中常见有呼碱和代酸,发生严重代酸时用用NaHCONaHCO3 3纠正补充补充NaHCONaHCO3 3公式:公式: NaHCONaHCO3 3(mEq)=1/4×BE(mEq)=1/4×BE纠纠正值正值× ×体重体重补补NaHCONaHCO3 3时注意首次给全量的时注意首次给全量的1/21/2~ ~1/31/3,或,或根据血气补充。
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注根据血气补充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注意提高灌注流量和红细胞压积;还要注意监测意提高灌注流量和红细胞压积;还要注意监测血糖,注意血糖增高引发的代酸血糖,注意血糖增高引发的代酸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灌注压的调节灌注压的调节转中灌注压受监测部位、血管阻力、血液粘滞度、转中灌注压受监测部位、血管阻力、血液粘滞度、体温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体温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在CPBCPB中,一般成人维持中,一般成人维持在在50~80mmHg50~80mmHg,婴幼儿维持在,婴幼儿维持在30 ~70mmHg30 ~70mmHg较理想对于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基础血对于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基础血压比较高,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差,故转中应维持压比较高,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差,故转中应维持较高的灌注压脑血流自主调节阈在低温时下移较高的灌注压脑血流自主调节阈在低温时下移,低温时成人阈值可由,低温时成人阈值可由50mmHg50mmHg降至降至30mmHg30mmHg,小儿,小儿降至降至20mmHg20mmHg,故低温时动脉灌注压有降低的表现故低温时动脉灌注压有降低的表现。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体外循环中的管理——灌注压的调节灌注压的调节CPBCPB中低血压常见原因:中低血压常见原因:1. 1.转前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转前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 2.自身循环过渡到体外循环掌握不得当;自身循环过渡到体外循环掌握不得当;3. 3.无搏动血流;无搏动血流;4. 4.血液稀释引起粘滞度下降,血管阻力降低,体内儿茶酚胺血液稀释引起粘滞度下降,血管阻力降低,体内儿茶酚胺浓度降低;浓度降低;5. 5.过敏反应过敏反应CPBCPB中也常见血压增高中也常见血压增高1.PaO1.PaO2 2过高或过高或PaCOPaCO2 2过低;过低;2. 2.麻醉渐浅,引发机体应激反应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麻醉渐浅,引发机体应激反应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CPBCPB可使吸入麻醉药浓度下降可使吸入麻醉药浓度下降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静脉引流的调节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静脉引流的调节CVPCVP是反映血容量及心功能的指标之一一般体外循环中,是反映血容量及心功能的指标之一一般体外循环中,测得的测得的CVPCVP为零或负值在转中,它的重要作用是监测静脉为零或负值在转中,它的重要作用是监测静脉回流有无梗阻的情况。
若上腔静脉回流不畅,往往有头部充回流有无梗阻的情况若上腔静脉回流不畅,往往有头部充血,颜面发绀,严重者可引起脑部并发症下腔静脉回流不血,颜面发绀,严重者可引起脑部并发症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可引起腹腔脏器淤血以上均可造成氧合器液面不易维畅,可引起腹腔脏器淤血以上均可造成氧合器液面不易维持,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调整、纠正在转中,除特殊需要,持,应及时告知外科医生调整、纠正在转中,除特殊需要,一般不需要控制静脉回流量,特别是小儿尤应注意小儿脑一般不需要控制静脉回流量,特别是小儿尤应注意小儿脑血流量比成人高,脑代谢也高于成人,所以静脉回流通畅更血流量比成人高,脑代谢也高于成人,所以静脉回流通畅更为重要 .静脉引流的调节静脉引流的调节静脉回流不畅是CPB引发水肿的原因之一静脉回流不畅的原因:1.静脉插管选择不当;2.静脉插管位置不当、过深、脱出;3.管道扭曲、打折;4.管道内大量气栓;5.管道选择不当,过细过长,回流阻力增加 .转中尿量转中尿量CPBCPB中排尿量是估价灌注满意与否及下腔静脉有无梗中排尿量是估价灌注满意与否及下腔静脉有无梗阻的可靠指标之一一般不少于阻的可靠指标之一一般不少于1ml/Kg/h1ml/Kg/h。
如果转如果转中灌注流量正常,灌注压满意,但无尿滴出,除应中灌注流量正常,灌注压满意,但无尿滴出,除应排除尿管问题外,可考虑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排除尿管问题外,可考虑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可酌情应用利尿剂若下腔静脉滤过率降低所致,可酌情应用利尿剂若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应及时纠正对于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回流不畅应及时纠正对于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心衰、风心病),给利尿剂要慎重心衰、风心病),给利尿剂要慎重 .转中尿量转中尿量对于转中尿量较多的病人,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对于转中尿量较多的病人,应注意电解质的补充,另外,对于术前已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注意适当另外,对于术前已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注意适当掌握血液稀释,尽量减少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掌握血液稀释,尽量减少对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维持足够的灌注流量,适当使用利尿剂或应用人工维持足够的灌注流量,适当使用利尿剂或应用人工肾超滤在长时间肾超滤在长时间CPBCPB中,因机械损伤和吸引因素,中,因机械损伤和吸引因素,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此时应适当使用利尿剂,并给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此时应适当使用利尿剂,并给予予NaHCONaHCO3 3, ,以防止铁血红素在肾小管内沉积,造成以防止铁血红素在肾小管内沉积,造成肾衰。
肾衰 .转中的心肌保护转中的心肌保护1 1.心脏在停跳前和复苏后,保持心脏空跳,并维持一定的灌注压,使心脏获得高灌注,低负荷2.心肌阻断后,及时有效地灌注心肌保护液,使心电活动处于静止状态 .抗凝抗凝由麻醉医生给肝素进行体内肝素化,一般400IU/Kg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1000~2000IU需要预充库血时,应将肝素直接注入血袋内轻轻摇匀后方可输入储血室内转前核对ACT值,达到转机标准后可转机转中监测ACT,保持其在安全范围 .左心引流的管理左心引流的管理——左心的作用左心的作用1 .1 .减压作用:在心脏阻断之前和减压作用:在心脏阻断之前和/ /或开放后防止心脏膨胀对或开放后防止心脏膨胀对围术期心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果引流不畅,很容易引起左围术期心肌保护有重要意义如果引流不畅,很容易引起左室膨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低心排和急性心衰室膨胀,严重者可导致术后低心排和急性心衰2. 2.吸引支气管动脉血流,提供清晰术野吸引支气管动脉血流,提供清晰术野左心引流量多可能提示的问题:主动脉阻断不全;左心引流量多可能提示的问题:主动脉阻断不全;PDAPDA漏诊;漏诊;支气管侧支循环丰富;肺部长期疾患;并存左上腔未阻断。
支气管侧支循环丰富;肺部长期疾患;并存左上腔未阻断3. 3.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后,通过主动脉根部吸引排除心内残排气:开放升主动脉后,通过主动脉根部吸引排除心内残留气体4. 4.停机前判断呼吸功能情况停机前判断呼吸功能情况 .心脏复苏的配合心脏复苏的配合1. 1.创造心脏复苏的有利条件创造心脏复苏的有利条件: :血温血温32℃32℃以上以上; ;灌注灌注压压60~80mmHg,60~80mmHg,心脏充分引流心脏充分引流, ,防止膨胀防止膨胀; ;血气、电解质血气、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在正常范围2.2.开放后,保持心脏空虚状态,高灌注,低负荷开放后,保持心脏空虚状态,高灌注,低负荷3. 3.若心脏复苏困难,常见下列原因:若心脏复苏困难,常见下列原因:A.A.低温;低温;B.B.严严重酸中毒;重酸中毒;C.C.高血钾;高血钾;D.D.冠状动脉栓塞或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栓塞或冠状动脉损伤;损伤;E.E.心肌保护不佳心肌保护不佳4. 4.处理:处理:A A、、B B、、C C对症处理对症处理D D、、E E 提高灌注压,必提高灌注压,必要时重新阻断进行心肌灌注或辅助循环要时重新阻断进行心肌灌注或辅助循环。
.后并行期后并行期后并行期是心脏复跳后到停机的过度时期在这一期间,应后并行期是心脏复跳后到停机的过度时期在这一期间,应维持较高的灌注压,视心率及心肌收缩力恢复状况,逐渐增维持较高的灌注压,视心率及心肌收缩力恢复状况,逐渐增加前负荷一般可根据加前负荷一般可根据MAPMAP、、CVPCVP、、LAPLAP、、HRHR等指标,逐渐补等指标,逐渐补充血容量,缓慢减低流量在还血过程中,若心脏不胀,收充血容量,缓慢减低流量在还血过程中,若心脏不胀,收缩有力,血压维持满意,可逐渐停机缩有力,血压维持满意,可逐渐停机若在调整容量时,心脏胀满,收缩无力,血压有下降趋势,若在调整容量时,心脏胀满,收缩无力,血压有下降趋势,则应高流量继续辅助循环,不可侥幸停机经辅助和调整药则应高流量继续辅助循环,不可侥幸停机经辅助和调整药物且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后,方可考虑停机如果停机后心脏物且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后,方可考虑停机如果停机后心脏胀,心跳无力,胀,心跳无力,LAPLAP升高,心率失常等,应立即恢复循环升高,心率失常等,应立即恢复循环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的注意事项n n鱼精蛋白可中和肝素,但可扩张周围血管,鱼精蛋白可中和肝素,但可扩张周围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如心功能好,这种作用可引起血压下降,如心功能好,这种作用可部分地被增加心排血量代偿,但注入速度部分地被增加心排血量代偿,但注入速度过快,用量大或左心功能不全时即可引起过快,用量大或左心功能不全时即可引起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 .预防鱼精蛋白引起的低血压可采取的措施1.1.静脉注入速度勿大于静脉注入速度勿大于0.5mg/kg/min0.5mg/kg/min2.2.体外循环停止,成人可先拔静脉插管而暂时保留体外循环停止,成人可先拔静脉插管而暂时保留升主动脉插管,在注射鱼精蛋白同时小量缓慢自升主动脉插管,在注射鱼精蛋白同时小量缓慢自动脉端输血,但在小儿因主动脉插管较细,注射动脉端输血,但在小儿因主动脉插管较细,注射鱼精蛋白后管腔内易凝血鱼精蛋白后管腔内易凝血3.3.鱼精蛋白与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或高渗葡萄糖同鱼精蛋白与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或高渗葡萄糖同时注入钙剂既可增加心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时注入钙剂既可增加心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又可促进凝血反应又可促进凝血反应4.4.鱼精蛋白改在左房注入鱼精蛋白改在左房注入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的注意事项3.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前用右心吸引吸净手术野内的血液,尤其是CABG取乳内动脉时打开的胸腔中的血液中和肝素后应立即停用右心吸引 .机器余血的回收1.1.如果体外循环时间较短,不超过如果体外循环时间较短,不超过2 2个小时;血球破个小时;血球破坏少,无明显肉眼可见血色素尿;血液质量较好,坏少,无明显肉眼可见血色素尿;血液质量较好,血色素血色素7g/dl7g/dl以上,可将所有的机器余血都回收到以上,可将所有的机器余血都回收到无菌生理盐水瓶内。
无菌生理盐水瓶内2.2.如果机器内的余血较多,血色素也较低,血浆成如果机器内的余血较多,血色素也较低,血浆成分较多,为了保证回输血的质量,可以应用红细分较多,为了保证回输血的质量,可以应用红细胞分离机或超滤胞分离机或超滤3.3.每每输输入入100ml100ml机机器器余余血血,,给给3~5mg3~5mg鱼鱼精精蛋蛋白白,,视视体体内内总总的的鱼鱼精精蛋蛋白白中中和和总总的的肝肝素素情情况况,,最最多多可可达达100ml100ml机器余血,给机器余血,给10mg10mg鱼精蛋白鱼精蛋白 .三、体外循环后三、体外循环后ICU配合配合. .n n了解术中是否应用了胰岛素 * * 术中高血糖要应用胰岛素术中高血糖要应用胰岛素 * * 术中高钾要应用胰岛素术中高钾要应用胰岛素n n高血糖,易引发酮症酸中毒n n低血糖,等于汽车发动机无油,机体应激反应低 术后注意血糖术后注意血糖. . 术后注意电解质平衡术后注意电解质平衡n n术中注意补充各种电解质n n回ICU后电解质的缺失(尤其是钾离子)n n术中做过零平衡超滤的患者,更要注意细胞内的电解质缺失. .n n注意核对余血血型n n注意余血无菌n n注意余血保存时间(4小时内输注)n n超过时间丢弃术后体外循环余血术后体外循环余血. .n n体外循环中使用变温毯,手术时间长,体重大的患者,臀部、背部等易压伤n n使用柔软的物体隔开,贴柔软的敷贴术后注意皮肤护理术后注意皮肤护理.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