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教案.doc
30页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东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应地理信息,提升识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成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山河分布特点和气候特点 难点:山河分布及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法给学生播放李谷一先生的《赠缅甸友人》,引导学生注意听其中的歌词: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提问学生:这里的江水是指的哪一条江?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到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位置与国家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地图和东南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点拨识图技巧 【提问】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吗?并试着说一说他们的地理位置特点? 【学生回答】连两大洲,通两大洋,类似于一个十字路口 【教师总结】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大致位于23.5°N与10°S之间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行政区划图,引导学生找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有哪些?哪些与我国接壤?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东南亚包含的国家主要由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11个国家,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有老挝、缅甸、越南。
2.自然地理特征 【教师活动】出示中南半岛的地形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观察 【提问】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与之相关的河流呢? 【学生回答】山河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北部的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河流上游湍急,流速快,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水流平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出示中南半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中南半岛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旱雨两季每年的6—10月盛行西南风,为雨季;每年的11—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为旱季 【教师活动】展示马来群岛的分层设色地形图,马来群岛的年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提问】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马来群岛岛屿众多,其中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很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赤道横穿马来群岛中部,群岛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拓展延伸】 【提问】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如此这般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回答】人口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教师总结】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而山区和岛屿则人口稀少水热条件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对比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地理特征,并完成下表: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臧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识记秦岭—淮河线的位置 2、根据已学的知识,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 4、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组内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必答和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我国辽阔的美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 [学习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这句话提出为什么?从而引出秦岭—淮河一线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一)认识秦岭—淮河的位置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 1、 根据地图请你说说秦岭的走向? 2、 淮河的流向是自 至 3、 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经 注入东海 4、图上填注秦岭—淮河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5、判断下列,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 B、山东 C、江西 D、山西 E、河北 F、浙江 (第1、2题为读图基础题;第3题为知识拓展题;第4、5题既复习了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又为进一步明确位置奠定基础) (二)、介绍秦岭和淮河 1、 介绍秦岭:学生看景观图并阅读课文材料 2、 介绍淮河: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完成下列问题 A、 黄河夺淮入海是怎么回事? 黄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黄河夺淮入海后,淮河成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畅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从复习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温度带的分布、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水资源的分布,加深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理解 0℃、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2、课本P76活动 3、课本P77活动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
请你解释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竞赛)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拓展) 综上所述: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课本P77) 三、四大地理区域 (课本P78活动) 看一看下列山脉是哪些地区的分界线并用线连接起来 阴山 第二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秦岭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课本P79活动根据课本阅读材料,用直线将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连接起来 沙漠广布 东南半壁 农耕为主 牧业为主 西北半壁 人口众多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及包括的国家,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掌握东南亚地形、气候的一般特点,及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在地形、气候方面的差异 2.通过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分析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了解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教学重点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教学用具 《东西半球图》、《东南亚地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的天气示意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教学提纲 第一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二、自然条件 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 2.气候: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学习东亚区域地理时,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居民及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东南亚的区域地理,仍然是从这几个方面分析,找出它与东亚的差异,/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东南亚区域地理特征 学习新教材 一、范围、地理位置及国家(板书) [读图]读《东西半球图》,教师指图明确范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教师做简单介绍 [提问]从图上看东南亚位于哪两个大陆和哪两个大洋之间?(从海陆位置看,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濒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正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海上交通要道,马来半岛南面的马六甲海峡,是通过这个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1.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联系两大洲、沟通二大洋的“十字路口” [读图]读“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教师介绍马六甲海峡 [提问]日本把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这是为什么?提示学生可参看“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日本的工业原料依赖于进口,需从亚洲、非洲等地进口石油、铁矿石等,而马六甲海峡是它必经之地日本向亚洲、非洲等地大量出口工业产品,同样需经马六甲海峡,它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的发展 [读图]读《东南亚政区图》引导学生思考,东南亚地区和东亚地区所占纬度有什么不同?哪些国家位于赤道两旁?(东亚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亚则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位于赤道两侧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东南亚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参看课本附表,东南亚国家概况,做/Article/Index.html>总结归纳 3.位于南纬10°至北纬25°之间 东南亚的这种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然条件(板书) 1.地形 [读图]读《东南亚地形图》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总的看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略)教师指图介绍主要地形的分布。
[教师归纳]总的看东南亚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和三角洲多在大河的下游及沿海从中南半岛看,(教师边讲边绘中南半岛山河示意图,要求学生从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河流名称)与我国西南部山水相连,呈南北向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提问]这种山河大势给当地居民生产活动带来什么影响呢?(上游流经山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动力下游水流缓慢,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土质肥沃,灌溉便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提问]在图上找出中南半岛上五个国家的首都,它们所在位置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都在河流沿岸这一带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做一做]填写课本第114页表格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板书) [提问]指导学生读《东南亚地形图》后问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相比较,地形有什么区别?(同样多山,但大河很少,一般河流短小,平原少,地形崎岖,而且多火山如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看景观图]指导学生看课本“坦博腊火山大爆发”图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15页的“读一读” [提问]为什么马来群岛多火山?提示学生参看《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并注意与日本比较。
[教师归纳]马来群岛与日本群岛一样,也是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不同的是,马来群岛处于印度洋、太平洋两大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提问]火山爆发会给当地带来什么影响?(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富多种元素,也会使当地的土壤肥沃 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