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瓷器风韵——青花瓷》文本解读.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379310461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珍珠白沁就烟雨 孔雀蓝映著月光——《瓷器风韵之青花瓷》文本解读 田树宝一、 读教材,思教材,知China由来,浅析编者教材设计背景China,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瓷器之意,通常情况下,更重的这也是西方人指称中国的意思一种物体的名字能和一个国家的名字相同,可见这种物体是多么具有地域特色和代表性这深深吸引着我,感动着我很荣幸,能接触到和瓷器有关的《瓷器风韵》这一课《瓷器风韵》是浙美版八年级美术第15册中一堂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课本中在首页指出:China,是中国英文名称,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你知道吗?为什么西方人会用这样的意思来指称中国呢?许多学者认为:西方的瓷器原本是从中国输入的明朝时,大批量中国瓷器输往海外其中一个主要输出地就是波斯波斯人称中国瓷器为Chini,欧洲人从波斯人买中国瓷器的同时将Chini也带回了欧洲并改为China按照我们以往的想法,欣赏评述这种类型的课一般不会作为教材中的重点,然而这本教材却不是这样?编者为何这样设计,让我不得其解,让我很好奇这一课前后在大小场合我上了多次,每次上都感觉不同,对这一堂课也越来越感兴趣了课余之时,仔细翻看教材、细细品读教材,体味编者教材设计意图,每一次翻看都有不同的思考,越看越觉得:教材中那些不同时期的中国瓷器,每一件瓷器都有自己的故事,仿佛像人一样难以琢磨。

      编者就是编者,全面而又深刻,的确啊,瓷器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一份极为珍贵而绚丽的文化遗产二、 读教材,思课标,品读教材内涵,充分了解瓷器历史文化背景(一) 读教材,知瓷器,找准教学着力点纵览浙美版次学段的教材中欣赏评述类课程有:第13册《走进美术》、第15册《瓷器风韵》、《流光溢彩》、第16册《中国书法》、《印学西冷》、第17册《用泥造型》、《盛唐气象》从上述中内容来看,初中阶段欣赏评述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重点是欣赏不同年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尊重人类文化遗产,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本课整体内容的设置与课程标准非常吻合作为此类工艺美术作品,特别是瓷器作品的欣赏,从认识瓷器不同形式的作品以及对不同时期瓷器作品的鉴赏到学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不同瓷器作品进行简短评述,学生已经感知了欣赏这些瓷器作品所带来的魅力这为我们的教学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这一课虽属欣赏评述领域,但在具体执教时我将本课定为以欣赏为辅、学生体验为主的教学设计二),读教材,品教材,思编者意图,理清陶瓷界限,了解瓷器发展历史在许多学生眼中,通常把陶和瓷概念混淆,分不清什么是陶,什么是瓷。

      瓷器,是中国独有的一个伟大发明,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性产品瓷器源于陶器,而又精于陶器,远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制造和使用陶器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实现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进化教材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区分陶器和瓷器,教材中所出示的下面的表格中便一目了然: 原料不同烧制温度不同硬度吸水性敲击声音陶黏土,砂土800~1100摄氏度低有吸水性沉闷瓷 瓷土, 高岭土 1200~1400摄氏度高 密实不透水清脆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出现了原始青瓷青瓷又是从釉陶发展过来的;我国由陶向瓷的演变过程在汉代完成,真正的青瓷瓷器起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最早烧制成功的青瓷产地是浙江省的上虞市小仙坛和帐子山一带其佐证是在浙江省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发现的东南瓷窑遗址,以及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东汉墓葬出土的青瓷器由此可见,从原始青瓷的产生到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经历了大约1000多年的时间青瓷一经问世,就以其坚固耐用、古朴典雅的风韵得到人们的喜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360多年间,南方青瓷的生产更是突飞猛进。

      课本中也讲到:经过秦、汉、六朝、隋、唐的发展,宋代瓷器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青花瓷器是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品种,元代最为经典,明清时蓬勃发展,明清时期则是青花瓷、彩瓷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的青花瓷以白地兰花为主要特征,景德镇有“瓷国明珠”之称纵观我国瓷器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课本中出示的22件瓷器中,宋朝瓷器有6件;元朝瓷器有4件;明朝瓷器有4件;清朝瓷器有5件;现代瓷器有3件另外,陶器共有两件:一件是汉代彩绘陶罐,另一件是唐代三彩陶马可以说展示的是整个瓷器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教材中对于陶器是如何发展为瓷器的介绍并没有出现查遍资料,不能得到明确答案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三)读教材,思教材,立定位,知青花有学者认为,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可以理解为唐代的青瓷就是初始状态下的青花瓷随着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青花生产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朝是青花瓷发展史上的大成时期,这时的青花色彩浓艳,胎质细腻,造型丰富。

      此时的青花瓷凭借独特的工艺开始登上了世界瓷器的历史舞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人眼中的China,或许指的就是瓷器家族中的青花瓷!可以说,随着元、明青花瓷制作的成熟,打破了唐宋以来瓷器舞台上‘群瓷’争霸的局面,一举成为元明和清早期瓷器舞台上的主角其价值之高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教材中,用了整整一个版面来展示青花瓷,足见教材编者也是因为青花瓷在瓷器中非同凡响的地位因此,泛泛讲众多的瓷器,学生只是做了一回看‘流水账‘的看客,不如把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大胆调整,放在青花瓷的教学定位上来教材中所出示的四件青花瓷中,没有出示最初的唐代青花瓷器,也没有出示瓷器制作鼎盛时期宋朝的青花瓷,更没有出现花瓷繁盛时期元朝青的青花瓷器,而出示的是青花瓷制作顶峰时期明朝的三件青花瓷器特别是在本课首页整版中,向我们展示的是明代青花瓷器《青花群仙庆寿图罐》翻看次器物资料,我才知道:该器通高64cm,造型厚重古拙,色调浓,蓝中泛紫红盖面上绘龙纹腹部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题材,形似莲瓣的岩石上,头颅硕大的老寿星手拿如意,面带微笑坐在上面,周围祥云缭绕,雾气茫茫,梅花、牡丹、仙鹤、奔鹿烘托着诸位神仙来向老寿星祝寿意到笔随,生动的构图,将群仙清高超脱、不同凡俗的神韵描绘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层次分明,色调明快。

      底中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款在2009年一次拍卖会中以200万元当日最高成交价拍卖我有些疑惑了,在2005年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叫做《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以2.45亿元高价拍卖,成为了青花瓷拍卖史上目前的标王,这样的一件瓷器编者为什么没有放在教材当中,更不用说放在这课首页整版了仔细翻看资料,从以下青花瓷发展史中我找到了答案:青花瓷初始于唐→繁盛于元→顶峰于明→缤纷于清明 《青花群仙庆寿图罐》 元 《鬼谷下山》从这个青花瓷发展简表中并没有看见作为历史上瓷器高度发达时期,也就是宋朝青花瓷的身影按一般思维,这是不可能的很遗憾,这的确是事实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

      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通过资料查找,我发现:元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一个比较特殊的少数民族朝代,元代的青花瓷因普遍器型较大,多为使用器皿而非陈设瓷,因此留世量较少,不少元代青花瓷甚至都是孤品,‘物以稀为贵’,这都导致元朝的青花瓷的价格居高不下就不难理解了我们不能把一件青花瓷器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同看待,作为青花瓷发展最成熟阶段的是明朝青花瓷,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青花的艺术品位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完美阶段,极具代表性,因此编者将这件明代《青花群仙庆寿图罐》作为本课的首页整版就不足为奇了,将明代青花瓷《青花卷叶纹洗》、《青花婴戏莲纹碗》和讲解瓷器制作过程为范例的现代制品《民间山水》青花纹瓶也放在教材中就更说明问题了《青花卷叶纹洗》 《青花婴戏莲纹碗》《青花卷叶纹洗》,制作于明正德年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7.5厘米,口宽23.8厘米,足径18.8厘米,洗敛口,圆鼓腹,圈足。

      口沿下青花双方框内自右至左横书“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以青花为饰,呈色淡雅,腹部绘卷叶纹两周,足上亦绘圆珠纹正德青花常见以阿拉伯文、波斯文、龙穿花纹为装饰,而此碗通体以卷叶纹装饰,且描绘得精美细致、雅洁古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青花婴戏莲纹碗》,明隆庆年间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高9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5.1厘米,景德镇窑制作此碗构图新颖,描绘生动,婴孩娇憨之态惟妙惟肖.足内青花双长方框内楷书仿款"大明宣德年造".是隆庆青花瓷器的精美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在讲解瓷器制作过程时,将现代青花瓷器《民间山水》青花纹瓶的制作过程作为范例,足见编者在教材编排时的想法,这更加肯定了这节课的定位四)、看教材,明析青花制作 教材中的四件青花瓷可以说各具特色,每次欣赏都有不同的收获翻看青花瓷这个‘大家族’的发展历史,总是让人感慨万千青花瓷的制作工艺更是让人拍案叫绝作为瓷器‘大家族’中的‘宠儿’,青花瓷制作生产工艺十分讲究教材中的青花瓷制作方法共有三个步骤,即瓷泥拉坯、铅笔画稿、青料上色其实青花瓷的加工生产过程十分复杂也十分讲究,具体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采集瓷石瓷土:瓷器都是以瓷石和瓷土(高岭土)为基本原料烧制而成的。

      先人们最初是在生活中发现经火烧过的泥土会变得十分坚硬,并在千百次实践后发明了陶,在烧制陶器原料选择中发现了瓷石瓷土并烧制成了瓷,瓷石瓷土具有烧成瓷器所必需的矿物成分和特性   第二步:粉碎磨细瓷石瓷土:将采集到的瓷石瓷土利用专门工具进行粉碎磨细例如在古代用巨碾或巨石锤在石臼内把原料舂细   第三步:陶洗澄淀细瓷粉:把加工成极细碎的石土瓷料倒入或方或圆的陶洗池内进行陶洗具体作法是依山就势,利用斜坡,从高而下建三、四个池子(多至五、六个),将细碎瓷料倒入池子化成泥浆,水浆经不同池子顺势流向低池子中,粗大的瓷料先沉淀,最细的瓷料沉淀在最低的池子内,蒸发水分后成泥块状,也就是制瓷坯泥多次揉和后即可用来制作瓷坯了   第四步:制作瓷坯:将坯泥放在制坯工具上,一般是转轮,也有模框等,由已熟能生巧的工匠们妙手做成各种器物晾干当然制作的方式方法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如由先古时期的泥土涂抹,泥条盘(圈)筑到利用慢轮进而快轮旋制,如果是大件器,则需分上下两截分别拉坯,然后用胎浆或胎泥连接成整器   第五步:勾青花就是等瓷坯干燥后在器皿表面先用青花料绘制图案通常情况下先在瓷坯上直接用铅笔画稿,然后再用专用毛笔蘸着青料在瓷坯上绘制图案。

        第六步:均匀上釉:将装饰完毕的坯胎上釉在不同时期所用的釉料不同,上釉的方法也不同例如拓(涂)釉法,用笔或刷子蘸釉浆后涂于素胎之上;吹釉法,用管筒据需要,一端蒙细纱,蘸釉浆后吹于胎体之上,多次反复至均匀乃成;浸釉法,一般用于胎体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