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染性腹泻细菌学分析临床医学论文.doc
2页感染性腹泻细菌学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菌 耐药性在感染性疾病中,感染性腹泻所占的比例较高,常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了掌握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给腹泻患者防治提供 科学 依据,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54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进行细菌病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感染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2 试剂来源碱性蛋白冻水由湛江市卫生防疫站供应,SS琼脂、mac琼脂由郑州安图生物公司提供,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细菌鉴定试剂由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提供,药敏试剂购自北京天坛生物技术公司1.3 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质控菌株采用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1.4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用阳性率及构成比表示2 结 果2.1 病原菌分布 540例腹泻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55株,检出率为65.74%,其中志贺氏菌属占41.98%,沙门氏菌属占7.89%,变形杆菌属占18.03%,类志贺氏菌占20.85%,霍乱弧菌占1.97%,见表1: 表1 540例腹泻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及构成比2.2 病原菌血清型分布149株志贺氏菌中,福氏志贺氏98株,占27.61%,其中1b型56株,2a型32株,其次为宋内志贺氏菌24株,占6.76%;痢疾志贺氏菌2型15株,占4.32%。
鲍氏志贺氏12株,占3.38%28株沙门氏菌中,甲型副伤寒沙内氏菌8株,占2.25%,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4株,占1.13%,鼠伤寒沙门氏菌16株,占4.51%2.3 药敏试验,见表2表2 各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3 讨 论 感染性腹泻在多数国家,尤其是 发展 中国 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重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感染性腹泻的发生与人们的居住条件、健康状况、卫生习惯和文化程度有重要关系[1]本市从54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355株致病菌,表明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高达65.74%高于国内水平20%—50%,从病原菌分布来看,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为志贺氏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邻单胞菌、弧菌其中志贺氏菌占41.98%,变形杆菌占18.0%,沙门氏菌占7.89%,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占20.85%,霍乱弧菌占1.97%149株志贺氏菌中,福氏98株占27.61%,宋内氏24株占6.76%,鲍氏12株占3.38%,痢疾志贺氏15株占4.23%,28株沙门氏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8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16株,表明本地区以志贺氏菌引起感染性腹泻为主,其中又以福氏多见,宋内氏和痢疾志贺氏次之。
观察2005年—2007年抗菌药物对主要腹泻病原菌的敏感性,以红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的耐药率最高,其中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达80%以上,沙门氏菌对红霉素、痢特灵、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以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痢特灵的耐药性较高,故对于检出病原菌的腹泻患者,宜选择对敏感性较高的药物针对性 治疗 ,大便的细菌培养也应列入常规检查 改善水供应的公共卫生措施和环境卫生设备对控制大多数肠道感染是重要的另外,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谨慎的使用抗酸药、抗菌药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无论感染性腹泻的原因和类型,治疗中重要的是液体的替代治疗根据皮肤黏膜的充盈度和尿量来评价脱水程度,实践证明,尽管在霍乱中最严重的分泌紊乱者,小肠上段对葡萄糖的吸收结合钠和水的吸收依然是完整的,因此很多病人能够简单地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完全被再水化[2]在严重的水样泻中液体的替代应包含电解质的恰当浓度此外,抗生素的及时和合理应用,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 文献 】[1] 肖树生.闽东 农村 腹泻病调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4,10(4):150.[2] 宋诗译.临床感染病学[J].天津:天津 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4.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