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威宁县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因素分析.docx
5页2010年威宁县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对我县2010年甲肝疫情流行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流行因素及规律,为今后防控类似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甲肝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报告甲肝989例(实验室诊断病例905例,临床病例84例),发病率77.12/十万,免费收治558名甲肝病人,13个乡镇出现爆发,13岁以内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5.24%流行因素分析显示饮用生水可能是的危险因素(X2=5.40,P<0.05),不排除水源性和食源性爆发的可能结论因甲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群众防病意识较差及生活习惯较差等多种因素并存造成了此次疫情流行关键词】甲肝流行因素分析R18A2095-1752(2013)10-0373-012010年6月开始,我县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采取应急接种157000人3-14岁儿童、免费集中收治558例病人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逐步被控制探讨分析此次疫情流行发生原因,为今后防控类似疫情提供科学依据1背景我县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群众卫生防病习惯较差,农村生活环境差,厕所几乎是露天厕所,粪池浅无封闭,雨天极易造成污水四溢。
在我县甲肝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在儿童中接种率极低,全县常年有甲肝散在流行2010年5月份开展了一次学校寄宿制15岁以下学生接种甲肝疫苗,共接种10000人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上旬,我县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中旬后有陆续出现了降雨2基本情况我县地处贵州西部,全县国土面积6295平方公里,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158479人,全县经济薄弱,是西部地区一个典型的经济小县,财政穷县3结果3.1发病情况3.1.1时间分布3.1.2地区分布3.1.3人群分布年龄分布:13岁以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24%性别分布:女性占发病总数的38%,男性占发病总数的62%职业分布:学生总数的40%,散居儿童发病总数的49%,其他职业占发病总数的11%4流行因素调查4.1病例对照调查研究结果4.2病例生活及饮食习惯调查结果4.3接触史及家庭集聚性调查结果4.4家庭续发情况调查结果白马村家庭续发率为8.5%松山村家庭续发率为15.0%两个村家庭续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28,P>0.05)4.5接种后发病情况调查4.6小食品摊点“三无”食品调查4.7饮用水调查结果5流行因素分析5.1通过接触史调查可以初步说明与病例密切接触是后期发病的主要因素。
两个村续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28,P>0.05),可从一个方面说明前期和后期均存在相当程度的家庭传播因素5.2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成本次甲肝广泛传播的因素之一5.361.84%的病例经常进食一种生学指标严重超标袋装的麻辣食品,不能排除本次甲肝暴发与该食品无关5.4病例对照结果显示饮用生水可增加发病的危险性(X2=5.40,P<0.05)可能6月后的雨季导致甲肝病人的排泄物引起局部水源污染导致村民饮用生水而发病对于接触史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在甲肝流行期间,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比例为1:0.9[1],健康人群中存在较多的隐性感染者,研究选取的对照中有接触史的隐性感染者占了一部分比例而使OR值被低估有关6.5急接种过甲肝减毒活疫苗,仍然出现119例病例,是否应急接种后会刺激潜伏期病例或隐性病例显性发病,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7讨论在病例集中的几个村寨饮用水检测提示水质细菌学指标严重超标,61.84%的病例食用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的麻辣食品,不排除水源性爆发和食源性爆发的可能中国甲肝爆发主要存在学校,尤其是发生在经济发展滞后、卫生条件较差的乡及一下小学[2]我县农村经济、文化和卫生条件相对较低,农村学校周边出售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的食品,尤其学生中甲肝疫苗接种率极低,大量易感人群存在,爆发疫情的可能性增大。
本次疫情,学生发病占病例总数的40%,有典型的学校内爆发现象我县长期都有甲肝散在流行,早在疫情发生前5月分对寄宿制15岁以下学生接种过10000人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对这部分学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因各年龄组人群甲肝抗体阳性率随着自然感染或隐性感染的累积而逐步提高[3],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散居儿童,而成年人中发病人数较少疫情早期控制不严,大量甲肝病人、免疫空白人群和各种传播途方式同时存在造成了疫情爆发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后45天抗体阳转率95.35%,是控制甲肝疫情的有效手段[4],通过157000人份的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迅速形成免疫屏障,对控制甲肝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结论因甲肝疫苗接种率较低、群众防病意识较差及生活习惯较差等多种因素并存造成了此次疫情流行参考文献[1]张玉成,孙永德,等.两村15岁以下儿童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杂志,1996,10(2):155-159.[2]随海田,梁晓峰,等.甲型病毒性肝炎爆发文献系统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339-341.[3]秦保生,孙永波,等.以免疫策略为主控制甲肝发病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5):506-508.[4]耿孝心,陈红,等.甲肝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6,14(5):374-37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