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慈溪市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浙教版0601471.doc
10页浙江省慈溪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提示: 1. 本卷四大题,共38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 请你认真阅读,细心答题,书写工整,把握好时间,相信你一定会成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 )A.铜、石墨、橡胶棒 B.人体、石墨、食盐水溶液C.大地、塑料、油 D.铝、陶瓷、硅2.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B.水中桥A.镜中花C.林中影D.缸中鱼3.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 ▲ ) A. B. C. D.4.甲和乙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乙不带电.会出现的情形是下列图中的( ▲ ) 5.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钻石 B.月亮 C.地球 D.太阳6.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中的日光灯、插座、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之间的连接方法是( ▲ )A.串联的 B.并联的C.可以串联,可以并联 D.日光灯与插座应串联,电视机与冰箱应并联7.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B.某清洁工人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地按喇叭D.在高考、中考复习和考试期间,居民区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8.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D.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汽车后视镜成像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9. 当人进入花房时,顿感花香扑鼻,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就闻不到花香了,这是因为( ▲ )A.花的香味小了 B.嗅觉能力减弱 C.嗅觉有适应性 D.时间长了人不感兴趣10.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11.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A.在岸边看水中的游动的鱼 B.在平面镜中看自己的像C.在电影院看银幕上的画面 D.用放大镜看邮票上的字L2L1S1S2第13题图12.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巩膜→脉络膜→视网膜B.巩膜→房水→瞳孔→角膜→视网膜C.角膜→房水→虹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 D.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13.图中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14.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
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重敲音调高 B.轻敲响度大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视力表2.5m平面镜第15题图第14题图1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2.1 m B.2.5m C.4.6m D.5m 1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7.下列事实中,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①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②超声波洁牙③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 ④超声波雾化 ⑤“B超”检查病人的某部位 ⑥晚上拍手,走廊灯自动亮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第18题图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火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地像,则(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C.把蜡烛向左移动少许, 光屏适当向左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适当向右移动可得到更大的实像第19题图19.如图所示,泡沫玻璃是一种以废平板玻璃和瓶罐玻璃为原料,经高温发泡成型的多孔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防水、无毒、耐腐蚀、防蛀、不老化、绝缘、防磁波、机械强度高,与各类泥浆黏结性好等特性,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建筑外墙和屋面隔热、隔音、防水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泡沫玻璃可以用来做导线B. 泡沫玻璃可以用来做高速公路旁的隔音墙C. 泡沫玻璃也可以用来做地下管道D. 用来做建筑外墙和屋面隔热材料是利用其保温性20.在上光学实验课时,小明同学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21.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两灯属于串联的是( ▲ ) A. B. C. D.2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一直向左移动B. 一直向右移动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23.王小明在加油站看到一条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小明正确的理解是(▲)A. 组成塑料的分子间隙很小,汽油会源源不断地渗出塑料桶来B. 汽车运行中汽油和塑料不断发生摩擦,积累的电荷太多容易发生放电引起火灾C. 汽油与塑料桶发生化学反应,塑料桶将被熔化D. 塑料是热的良导体,汽车运行要发热,热通过塑料桶传给汽油达到燃点会引起火灾24.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S1S2S3L1L2第25题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对于如图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闭合S2,断开S1、S3时,电路是断路 B.闭合S1、S2、S3时,电路是通路 C.闭合S1、S3,断开S2时,电路是短路 D.闭合S2、S3,断开S1时,Ll发光而L2不发光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30分)26.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女高音歌唱家轻声吟唱,这里的“高音”是指 ▲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最终消失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本实验用到了一种探究物理规律方法是 ▲ (填“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或“实验推理法”);第29题图(3)台风和海啸会产生 ▲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建立这种声波接收站就能对台风和海啸进行预警了A B C D.第28题图第27题图第26题图27.如图为宾馆房间取电房卡将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用电器才能使用房卡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 ▲ 填“电源”、“开关”或“用电器”)第30题图28.如图所示各种透镜中,其中对光起到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 ;对光起到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 2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L1、L2并联,则需闭合开关 ▲ , 断开开关 ▲ ;同时闭合开关 ▲ 则会造成电源短路。
30.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由图可判断,入射光线是 ▲ ,折射角的大小是 ▲ 度,空气在分界面的 ▲ 侧填“上”、“下”、“左”或“右”)31.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 ▲ 像(填“实”或“虚”);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 写一种)第32题图S1S2 静电发生器第31题图3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是因为 ▲ 最终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三、实验探究题(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3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第33题图(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 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 像 ▲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4.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