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引导学生体悟语言习得特点.doc
7页1教师引导学生体悟语言习得特点,促进语文教学科学化内容摘要:这篇教学论文主要从总结本人的教学心得、体会入手,论述我们这些当语文教师的应该如何在自己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引导,从而来逐步诱导、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语言习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果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语言习得的浓厚兴趣,引起他们对于提高自己的语言习得能力的强烈欲望接下来,本人再通过运用一些相关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体悟了语言习得的“人文性” 、语言习得的“实践性”、语言习得的“渐悟性” 、语言习得的“随意性”等几个方面的特点从而以上述的有关内容说明、印证了这个道理:在语文教学方面,假如我们能够按照语言习得的有关规律,引导学生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去对一些相关的语文内容去进行学习的话,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进步!关键词:语言习得 人文性 实践性 渐悟性 随意性 语言习惯 科学化 体悟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语言习得,它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上养成一定的语言习惯,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不只一次强调过:“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认识好语言习得的特点,2它对于我们寻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道路,提高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效果,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很深远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这些当语文教师的,又该如何在自己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体悟语言习得的特点呢?本人认为,以下的做法我们不妨一试: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先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感悟语言习得的“人文性”特点大家要明白,我们说语言习得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这决不是为了要赶语言理论界的“人文论”的时髦无论是我们自身学习语言的经历,获得一些语言习得的经验,还是其它的许多典型事例都告诉我们,语言的习得决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过程甚至可以说,语言习得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种生命行为,我们总是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成长我们的思想,锻炼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性情例如,我在二 00 五年教朱自清所写的《春》这篇散文时,先提出一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篇散文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接下来,我再让学生把这篇散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的内容朗读几遍。
从而让学生比较好地感受到了朱自清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在二 00 七年,我在教臧克家所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时,就曾经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文中这四句“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不穷年,沥尽心血”的内容,从而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篇散文在语言运用方面的高妙之处,又使学生能从中受到闻一多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的感染、熏陶法国人米亚拉雷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在母语教学中,社会学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就跟我们深刻地指出了母3语学习在一个人成长自己的思想,锻炼自己的人格及陶冶其性情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揭示了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特别看重母语学习的根本原因反过来说,正因为有了母语,才使我们能有了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子子孙孙才能在母语习得中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生生息息地繁衍下去我国上海市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中学语文是教文育人 ”可以说,这也是由语言习得的人文特征决定的分而言之,听和读,决不只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感受和体验说话人和作者感情的过程;说和写,也不只是一个信息输出的机械方式,而是一个言情说理的过程这也就是电脑永远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尽量挣脱应试动机的束缚,在此基础上摆正“学”和“练”的关系,让学生深刻地体悟语言习得的“实践性”特点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大家已经知道,一个人即使不经过老师的指导,但他只要有充足的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经过充足的语言实践的锻炼,那么他就会习得语言,甚至成为一个语言运用的能手由此可见,语言习得非靠我们进行充足的语言实践不可可以说,任何人的语言习得都不是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 再高明的教师也只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语言习得的良好习惯,提高语言习得的实践效率而已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一句关于教学的至理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就是以语言习得关于这方面的突出特点——“实践性”为前提而提出的结论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更深入、真切地理解语言习得的“实践性”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于语文学习过程4中语感的重要性有了比较好的共识但语感是“讲”不出来, “教”不出来的,它是靠我们自己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之后才能慢慢地培养起来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可以说,这句话是对语言习得基本规律的总结。
因此,我们在自己日常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以这些关于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为指导,多读多背些诗词,多读些古典名著,如《红楼梦》 、 《三国演义》 、 《三言两拍》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多做一些听与思考、阅读与思考、阅读与写……等方面的活动,以便使自己能养成一些良好的语言习得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语言习得的能力还有,我们还必须时常适时地对自己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得到的有关收益和存在的失误进行反思、整理,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己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言习得“实践性”的理解和体悟再次,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体悟语言习得的“渐悟性” 我们要先让学生明白:所谓渐悟,它本来是禅宗的一种说法悟,重在强调主体自身的渗透;渐,它重在强调一个非人为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对于语言习得来说,我们首先要自己“悟” ,即自习得之语言本身的许多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语言习得必须靠“自悟” 它和数理化等学科不同,具有浓厚的情意性,使语言习得已经不再成为一个抽象而单纯的学习过程;换一种说法,即语言习得已经不象许多学科的学习主要靠“智” ,而要靠“智”与“心”的结合, “智”与“情”的结合,甚至更强调“心”与“情”的共同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的关于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5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
就是遵循语言习得的这一基本规律而总结、提炼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明白, “悟”的含义在上边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但“渐悟”并不是“顿悟” ,不是刹那间的“觉悟” ,而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悟” 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某一节课,某一篇文章的学习而来“悟”出语言习得之道而必须通过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不断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实践的不断积累,语感的积累等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学生则可自悟,此时再通过教师的“点拨” ,则学生的“渐悟”自可生效,他们自能比较深入而真切地“悟”出一些语言习得之道否则,我们想要觉悟某些语言之道就会成为空中楼、水中月,我们的说“法” ,点拨全变成徒劳还有,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弄明白,语言习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其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习得的过程无序大而言之,我们进行自己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无序大体来说,听说的培养在先,读写的培养在后,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下,事实又并不如此听与说表面上看,似乎易于读与写,限在某一层次上看是如此;但再高一层次,读写又是听说的基础小而言之,某方面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尤其无序。
学习语法知识、修辞知识和逻辑知识谁先谁后?学写应用文、说明文应该谁先谁后?全无一定之规二是凭借无定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我想这个凭借就是听说读写但各人的凭借又有不同,有人则重于听,有人则重于读但一般说必须凭借一定的相当的文字材料,而凭借什么样的材料又不完全相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同样6的材料,不同的语言习得者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习得结果;另一方面,凭借不同的语言材料,又可得到相同的语言习得成果正由于语言习得有如此“随意性”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必须尽量做到能定量的则明确量(如字词,阅读总量等) ,能有明确范围的则尽量明确范围(如文学文化常识等) ,可以定序的则明确一定的顺序,无法定量定序的则给自己制订一个定性要求,让自己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也许语言习得具有很多方面的特点,但其中的人文性、实践性、渐悟性和随意性,我们可以将它们看成是语言习得的最主要的四大特点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假如我们能够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去教,也让学生按照语言习得的规律去学在充分认识语言习得这四大特点的基础上去探索一些有关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而来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关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化的做法。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进步!参考资料:1. 《中学语文教学论》 (主编:张志善 1994 年 11 月第一版 语文出版社) ;2. 《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于漪著 1996 年 3 月第一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中学语文教育艺术漫谈》 (主编:孙春成 1998 年 7 月第一版 语文出版社) ;74. 《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 (主编:王晓辉、周娜 2003 年 10 月第一版 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总主编:薛金星 2008 年 5 月第 5 版 北京教育出版社) ;6. 《心理学》 (第五版) (主编:韩永昌 主审:杨治良 2009 年 6 月第五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 《潮阳教研》 (主编:颜思义 副主编:郑开颜、黄奇祥 2002 年 11月 潮阳市教育局教研室编) ;8. 《语文教学论》 (黄绮华 李求真编著权 1996 年 5 月第 1 版 新世纪出版社) ;9.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主编:王世堪 1995 年 5 月第 1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