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 扬州大学.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21046
  • 上传时间:2017-08-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教学大纲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课程编号:0223337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先修课程:哲学、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后续课程:科学技术学等总 学 分:3 学分教学目的与要求: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顾名思义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大部类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一学科的研究是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一步分析和吸取国外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科学思想史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等到方面的优秀成果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哲学和科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以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进一步树立唯物辩证法这个科学的思维方式,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性;有助于增强学生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自觉性,科学技术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有助于加深对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密切结合自身的科学技术工作实际,更自觉地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序号章目名称学时分配讲授实验讲授实验1第一章 导论67第七章、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62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文明68第八章、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33第三章科技变革中的人文关怀39第九章、技术与技术创新34第四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610第十章、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35第五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611第十一章、科技与伦理36第六章、科研实践与科学事实312第十二章、科技与社会3第一章 导论(6 学时)第一节 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一、科学技术的活动和发展二、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正式诞生第二节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概况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背景、概况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贡献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三节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中外历史上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三、20 世纪科学技术哲学的兴起本章重点: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概况;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贡献难点: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学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哲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 科学、技术与文明(6 学时)第一节 科学和技术的旨趣一、科学的旨趣二、技术的旨趣第二节 科学的力量一、从科学革命到文明转型二、科学的重要价值第三节 科学精神的内涵一、理性精神二、实证精神三、分析精神四、开放精神五、民主精神六、批判精神本章重点:科学的内在旨趣是认知旨趣与好奇取向综合起来的,简称为"好奇认知旨趣"而科学的首要旨趣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做出解释和预言那么,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为什么有一种不懈求索的精神呢?难点: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科学精神的核心意蕴第三章 科技变革中的人文关怀(3 学时)第一节 现代科技对人类精神的冲击一、科技革命引发新的消费方式大众消费的生产和营销导致了相对的物质丰裕,进而导致了两种新的消费倾向;消费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二、科技"在场"信仰"存封"带来个人的盲目感与无力感三、世界"物质化"与人际间的疏离感第二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互补一、科学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性二、非科学三、伪科学何谓伪科学;伪科学在当今中国有哪些类型四、反科学五、在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物本主义;人本主义本章重点:科技革命如何改变人类的精神生活;现代迷信为什么要打科学的旗号;难点:反科技思潮的特点;在当代科技变革中为什么要突出人文关怀。

      第四章 自然观的历史演变(6 学时)第一节 古代机体论的自然观一、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二、古代自然观在方法上的特征三、中西文化对自然界的认识第二节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一、神与人的分离二、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的特点三、对神创论自然观的冲击第三节 机械论的自然观一、近代自然观的形成二、近代机械的自然观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第一、社会普遍地使用机械,极大地解放了体力;第二、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使机械力学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知识手段和概念系统;第三、自然科学仍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研究的是既成事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第四、分类法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五、基督教文化仍具有强大影响等等三、近代天人分离的自然观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大自然观一、打开机械论自然观的"缺口"康德_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电磁转化理论的诞生;化学上的三大发现;1803 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1828 年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以及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生物学中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等二、现代自然观的形成三、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论大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本章重点:古代自然观在方法上的特征;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难点:现代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论大自然观的基本特征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6 学时)第一节 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一、"自然"话语的界定二、何谓"生态危机"三、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一、人类的产生、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二、人类存在的实践性是人类存在的全部矛盾性的根源三、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第三节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与原则三、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本章重点: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难点: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的科学结论;生态文明;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中国 21 世纪议程第六章 科研实践与科学事实(3 学时)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二、科研实践过程三、科研实践中的认识问题本章重点:科学问题、科研选题、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事实难点:主体与客体;偶然性与必然性;观察、实验中的机遇第七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6 学时)第一节 科学抽象一、科学抽象及其一般过程二、科学抽象的成果第二节 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二、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直觉思维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把握思维方向。

      本章重点:科学抽象的成果;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难点:创新思维第八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3 学时)第一节 科学假说一、什么是科学假说二、科学假说的作用三、科学假说成立的前提第二节 科学理论一、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条件二、科学理论的基本结构和特征三、科学理论的修改与淘汰本章重点: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创新难点:科学理论的调整与更替;第九章 技术与技术创新(3 学时)一、技术的本质与特征二、技术结构及其演化三、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四、技术的价值及其社会形成五、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本章重点:技术的定义;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认识过程;技术价值;技术伦理;技术创新难点: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技术认识的基本特征;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区别;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第十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3 学时)一、证伪主义模式二、历史主义模式  三、研究纲领模式四、进化主义模式本章重点:证伪度、确认度、逼真度;范式是什么;科学纲领的结构;知识进化的三种不同模式难点:四种模式的具体内容第十一章 科技与伦理(3 学时)一、价值与价值关系二、科学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区别三、科学的道德问题本章重点: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科学认识与价值认识的区别难点:20 世纪生命伦理问题、生态、环境与道德、核能应用与道德、工程伦理问题、宇宙伦理问题等。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3 学时)一、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四、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本章重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科学技术的体制化;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中国发展道路难点: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教材: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主要参考书目:1、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2、王鸿生主编《世界科学技术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3、沈小峰、王德胜主编《自然辩证法范畴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年执笔:卢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