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调查报告及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83934254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调查报告及分析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学习本来是生活中最有趣、最伟大的游戏,所有的孩子生来如此认为,而且将一直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生活中最艰难、最困苦、最无味的事情的确,现在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儿童的学习变成了“军训”,使乐趣变为了讨厌学生将学习看成了一种困难生活,不再有乐趣,而成为应酬和负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阐述过:“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揭示了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学有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生活融入课堂,让知识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独特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高坑中学、泉江中学、茶亭学校、高坑中心小学共142名学生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所采用的问卷是根据“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学”的基本内涵和高坑教育的实际情况而由我亲自设计的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了解学生对“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学”的了解情况、对“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解与使用情况和教师对“生活化情境创设”运用方式4、调查时间:2012年9月----10月5、问卷收回情况:一共发出142份问卷,收回142份回收率100﹪三、调查结果   1、教师会创设生活场景教学吗? 教师会创设生活场景教学吗? 教师会创设生活场景教学吗?( )  经常  有时  没有     12 8.5%  78  55%  52 %   2、 课堂上创设生活的情境的方式有哪些? 课堂上创设生活的情境的方式有哪些? 课堂上创设生活的情境的方式有哪些? ( )  多媒体演示  教师示范  学生表演   78  55%  70  49%  20  14%      3. 在课堂上见到熟悉的生活情景,你觉得有趣吗?  在课堂上见到熟悉的生活情景,你觉得有趣吗? 有趣  一般  无所谓  52  37%  73  51%  22 16%   4.教师会拿些生活中的小型实物、动物、植物、矿物样本、工具等物品到课堂中来吗? 教师会拿些生活中的小型实物、动物、植物、矿物样本、工具等物品到课堂中来吗?  经常  有时 没有    16  11%  95  67%  35 25%     5.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经常会运用以下哪些技艺? 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经常会运用以下哪些技艺?跳舞唱歌表情体态绘画实验操作118%3323%5337%4733%3625%7352%  四、分析与思考  1、总体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镇中小学学生“课堂生活化情境教学”发展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特别是教师们对“生活化情境教学”内涵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学校教师参与生活化教学的改革实验的态度与热情等方面都令人满意,这表明不管在城镇还是在乡村,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或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改革实验是可行的。

      因为我镇自开始实施课改,就多次召开各个层次的现场会,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标、新理念的培训,其中也多次进行有关“生活化情境教学”理念的“灌输”,从历次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中所上的课来看,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从而使广大教师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生活化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面上不够充分、使用频率不高这次调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镇抓“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必须持之以恒2、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教师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41.2%的镇区教师和70%乡村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了解仅限于“了解一些”的层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培训与推广工作必须面向全体教师,深入基层学校,而不能仅限于课改年级和实验班的教师,或少数的几名骨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作用,使《标准》的理念和“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内涵深入每一位教师的脑海  (2)教师业务学习的渠道较窄44.1%的城区教师和80%的乡镇教师都是通过自学报刊杂志知道“生活化教学”的,从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的教师业务学习态度是良好的,能克服外出学习或培训机会不多的困难,通过自学报刊杂志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电视、网络,录像等电化视听媒体十分发达和公开教学教研活动十分活跃的今天,调查的结果又显示了教师们的业务学习渠道十分“单薄”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拓宽教师业务学习的渠道,积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根本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活动  (3)“生活化情境教学”使用频率较低调查显示,虽说约占90%左右的教师有使用过“生活化情境教学”,但其中“有时使用”所占的比率太高,特别是乡村学校比率竟达90%这说明目前“生活化情境教学”“生存状况”并不乐观,特别是约占一成左右的教师还“很少使用”要让“生活化情境教学”成为教师日常教学最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路还长得很  (4)“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各个环节中使用不够均衡调查显示,80%以上的教师只是在引入新课和例题教学中才使用“生活化教学”,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课外作业这一重要环节中没有一位教师使用生活化的作业这说明教师们只把它作为学习新课前的激趣手段和解答例题的一种辅助手段,没有真正理会“生活化教学”的实质内容今后在巩固目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提倡布置生活化和实践性的作业   (5)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困难认识上有偏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认为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教学设施不完善。

      这说明一方面目前由于收费体制改革,学校的“银根”紧了,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偏少或严重不足,有些学校的日常教学还停留在“三个一”的工程上(一张嘴巴、一本教科书和一支粉笔);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能动性与创造性不足再一个,30%左右的教师认为最大困难是“生活化情境例题偏少”,这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在收集生活素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上还有较大的不足  (6)对生活情境的认识上不够到位调查显示半数左右或半数以上的教师都认为生活情境“尽可能”是学生化的、本地化的、学生亲历过的生活情境,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只有一成左右的教师能清醒地说“不一定”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生活”二字的理解上有些片面,对“生活化教学”是重经验还是重情境上认识有些模糊  (7)“虚拟情境是不是生活情境”的争执还在延续好几年前我就听到了“虚拟情境是不是生活情境”的疑问,这次的调查显示,只有60%左右教师们在这一点上的持肯定观点,这说明相当部分的教师在这一点上是“举棋不定”的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在这一点上的“犹豫”,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这就需要培训者和指导者加以专业引领,还大家一个“明白”  (8)“随意教”背后的忧思当遇到纯教学内容,80%以上的教师都能积极地创设情境,把它转化为一种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一点值得肯定,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纯”都要转化,“纯”的理性思维也是教学培养目标之一。

      但约两成左右的教师却选择了“按书上说的教”和“随意教”,却令人忧心忡忡,因为这部分的教师几乎都不是课改实验班的教师,他们需要的是“穿旧鞋走新路”,而他们还在走旧路这说明把非课改年级的教师思想引上新课标理念之路,已迫在眉睫    (9)学校的态度值得肯定调查显示,100%的教师认为学校能支持他们进行这项改革与实验这就为这项教学改革与实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当然也希望各校领导要加大保障力度,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把握这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和推进这项改革实验  五、相关问题及对策  (1)教师的认识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教师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狭窄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如何提高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丰富他们对这项教学改革积极情感体验,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标准》,领会其理念精髓;二是加强这项改革实验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一些影响广泛、花钱不多、切合实际的专业学习活动,如组织有关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和组织有关专家、教研人员送讲座下乡的活动等;四是举办或参加各个层次的专题公开观摩教研活动;五是扎实开展校本研究和培训工作;六是开展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学活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七是继续做好个人的自学、自修、自研工作。

        (2)教改实验的监管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教师使用生活化进行教学的频率不是很高,使用的方式上也有所偏差等,这些问题除了教师方面的原因外,跟学校领导者的监管不力也有很大的关联,如何提高监管力度,使“生活化情境教学”成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高教师对这项改革实验可行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都要开展一次有关“生活化教学”的包含说课、研课、上公开课、评课和课后反思等环节的专题活动,以及一定量的互听互评活动;三是在学期计划、课时教案等材料中要求体现有关“生活化情境教学”实质性内容;四是学校领导者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深入课堂听随堂课和“推门课”;五是在考试、评价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3)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教师对生活情境的理解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有所偏差,总认为情境尽可能是本地化的、儿童化的、现实化的,根据《标准》的培养目标、卡西尔的“可能生活”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可知,这种“认为”是不够准确的,在生活情境的创设方面要让教师们领会以下几项道理:一是教学情境的“三个超越”:①可以适当地超越“本地”这个空间的限制。

      ②可以适当地超越“已亲历”这个时间的限制③可以适当地超越“在学儿童”这个年龄界限二是要掌握教学情境的特点:①形象逼真形象逼真”并不意味着所有情境都必须是生活真实情境的再现②情意真切情”必须植根于教材及生活中③意境广泛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基本做法①创设直观性情境②创设描述性情境③创设欣赏性情境④创设体验性情境  (4)课堂使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教师们在使用“生活化”教学大多集中在“引入新课”和“例题教学”这两个环节中,在“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作业这两个环节中很少或完全没有使用针对目前这种情况,除了保持目前的“状态”外,还应要求教师布置以下三种生活性作业:1、布置生活实践作业:如学习“比一比”“分一分”以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要求能将房间内物品按类别、按顺序摆放整齐; 2、布置动手操作作业:如学习“认物体”后,要求学生“找找家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形体在你家里是如何组合的;你认为这种组合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组合出更美的图案吗?请你用笔画下来3、布置调查、访问的研究作业:如学了“统计”以后,要求学生统计班内男女生的人数;统计一家人的爱好等。

        (5)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及对策  调查显示,教师们感觉实施“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最大困难是教学设施不完善虽说这种“感觉”的“味道”有点不对,但目前各校的教学设施(特别是乡镇小学)不完善或少得可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解决了教师的这一困难,对提高教师参与这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