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四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教学设计.doc
10页语文四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读准生字词,学会书写,理解生词的意思 3.以课文表达王冕两件事例中的重点语句为抓手,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4.感受文中风光描写的优美,揣摩体会作者风光描写的顺序 5.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填补课文,丰富课文内容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2.学习课文刻画人物和景物描写的细腻笔法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局部内容,给每局部加小标题,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美好品德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4.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儒林外史》,激发学生自觉亲近名著的阅读愿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见附件) 教师: 1.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3.阅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课文,了解文学常识 1.读题:少年王冕 2.对《儒林外史》你了解多少? 3.这篇课文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意,借名流隐括全文” 《儒林外史》被称为“儒林百丑图”,可作者惟独对王冕大加赞扬《中国历史名人传》中更是对王冕给予了至高的评价:“王冕堪称儒林楷模,学者典范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这一“儒林楷模,学者典范”的少年时代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1.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王冕 耽误 贴补 高手 孝敬 牵挂 隔壁 明媚 晶莹 荷花争先恐后 (指导书写“冕”的上面不是“日”,它本来的意思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下面两横左右都不靠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适时纠音形式可多样化 3.从这些词语中选择一些词简单地的内容 (三)理清文章脉络,概述课文内容 1.课题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课文写的是王冕少年时代的生活少年是一段时光,那么,作者抓住了王冕哪些年龄段的生活来写的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圈出文中描写到的王冕的年龄变化七岁、十岁、十三四岁、十七八岁) 2.用几个词或一句话分别概括王冕这几个年龄段的生活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3.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呢? (教师板书:弃学放牛、自学画荷) 4.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根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板书:孝顺母亲、勤奋好学) 5.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读读这局部内容他,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环节二、局部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悟言行,感受王冕孝顺母亲,勤奋好学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孝顺母亲、勤奋好学)今天让我们再次走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细品位,来感悟这位少年的高尚品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字、词、或者中你体会到了王冕的孝顺母亲、勤奋刻苦的好品质了呢?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或适当做些批注,写下你的 2.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况 3.师生交流一下 出示一: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讨论:王冕在学堂里“闷得慌”吗?为什么?他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 联系上文——父亲去世,家境贫寒,母亲迫不得已,家庭需要懂事、孝敬母亲) 联系下文——带书读,买旧书酷爱读书、勤奋好学) 学生交流王冕的话: ⑴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了王冕孝顺母亲的呢?(闷得慌、贴补家用) ⑵你能读懂王冕说“闷得慌”这话的用意吗?(导:他是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吗?意见可以是多种,理由很重要) ⑶王冕是体谅母亲才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母亲就舍得王冕弃学放牛吗? ①(不舍得)那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②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母亲的心情怎样?(无可奈何、伤心??) 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种心情的呢?(只靠、这点、实在、只好??) 启发读出感受: 师:10岁,几乎和你们一样大的年龄,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正是天真烂漫的年龄, 正是无忧无虑的年龄,而王冕却有着和你们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10岁的王冕辍学去放牛的原因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询问 找到原因了吗?指生说一说年成不好;靠母亲做针线活挣的钱供不起王冕上学;王冕在学堂闷得慌,愿意去放牛 老师知道你们是从王冕与母亲的对话中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王冕的母亲这段话,除了读出王冕辍学的原因外,你还能读出什么?(生读) 预设学生的思考——还读出了母亲让王冕辍学是迫不得已,没有方法,母亲很无奈 师激情引读:(放音乐)身为母亲,都想望子成龙,可是生活无靠,难以维持,母亲矛盾地拉着王冕的手说??(生读王冕母亲的话);身为母亲,知道王冕勤奋好学,只要有一点方法,她都不愿耽误孩子的前程,可是丈夫早逝,无力供学,母亲无奈地对王冕说??(生读王冕母亲的话);身为儿子,眼看着母亲这几年是含辛茹苦,日夜操劳,受苦受累,王冕心疼地对母亲说??(生读王冕说的话);身为儿子,他怎能不知道母亲内心的那份煎熬,他要为母亲分忧,他要承当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王冕懂事地对母亲说??(生读王冕说的话) 从王冕与母亲的对话中,你能读懂王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板书:懂事孝顺) ④母亲的话虽然不多,但字字心酸、句句含泪啊!难怪孝顺的王冕会说出这样的话语。
那么面对母亲的无奈与悲伤,他在讲这句话时的语气或神态是怎么样的呢?(教师出示:王冕 地说)说说你的理由?并让答复的学生练习朗读 ⑤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二: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容许,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这段对话如果学生说到就出示交流一下,只要注意这个“一一容许”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一带而过 过渡:你还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王冕的孝顺母亲、勤奋刻苦了呢? 出示三: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交流第四自然段,抓住两个“舍不得”,理解王冕对母亲的孝心、对读书的用心 (1)指名学生交流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王冕的孝顺母亲、学习勤奋刻苦的呢? ①抓住 “陪伴”“总”“舍不得吃”,体会王冕的一片孝心。
②抓住“舍不得花”来体会王冕的好学之心,尤其“一两个月”要好好品位:每天的点心钱,王冕不舍得花,就是每天早上不吃早饭啊,一二天不吃可以,但王冕是一两个月不吃啊,为什么?可见??另外舍不得花钱买点心,那他舍得花的又是什么呢? 舍不得吃好东西,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钱,都是为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这一片孝子之心和好学之心 (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潜心涵咏,体会王冕细心观察、刻苦学画 课件出示: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画面,这幅图画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深深吸引了你呢? 2.课件出示填空一: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 )云边上镶着( )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透亮 (1)谁愿意对照课本来填一填生填)看看填的词语,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美(黑、白、红、青、紫、绿) (2)丰富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到雨后的风光很美请大家读一读这段文字,感受雨后的美景 3.课件出示填空二: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 )着白云阳光( )了,( )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 ),岩石( );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 )树枝像水( )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这次的填空,有什么特点?(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用这样词有什么好处? 这些词,让静态的景物充满了动感,把景物写活了请同学们读读这段文字,感受这种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