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俄国贵族与农奴制存废的关系.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984727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俄国贵族与农奴制存废的关系摘要:俄国贵族作为统治阶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基辅罗斯时期,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中坚力量随着贵族自身的不断强大及沙皇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贵族最终在叶卡捷琳娜大帝统治时期其权力达到顶峰,也促使农奴制在俄国的最终形成贵族做为既得利益者,似乎没有理由引导农奴制的废除但是信仰危机的出现,彼得一世时期要求贵族到国外学习使启蒙思想的传入,贵族自身不实的自由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些都将作为专制统治核心的农奴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8 世纪下半期就出现了各种抨击专制统治的呼声19 世纪 20 年代的卫国战争,使更多的贵族军官来到启蒙思想的发源地,感受到俄国专制体制的落后,终于在 1825 年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进步的的贵族知识分子在 19 世纪 40 年代又活跃起来,并最终促使了 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完成关键字:俄国 贵族 农民 农奴制 改革俄国贵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基辅罗斯时期早期的贵族主要担任军事职务,因为与王公订立了契约而帮助王公守卫土地、拓展疆土贵族为王公服役,而王公则赐予贵族土地作为酬劳随着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贵族不断崛起。

      16 世纪是贵族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伊凡四世为了取得君主专制的地位而重用贵族进行对外扩张和加强国内政体的改革,贵族顺势成为专制统治的中坚力量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是贵族发展的第二个黄金阶段彼得大帝去世到叶卡捷琳娜大帝上台,俄国国内陷入了三十多年的宫廷政变时期作为贵族精英的近卫军在宫廷政变中是统治阶级主要依靠的对象,贵族的权力、威望也顺应时势地得到不断的提高到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贵族权力发展达到顶峰,因此叶卡捷琳娜也有“贵族女皇”之称贵族可以说是 18世纪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但随着贵族自我意识的发展,贵族不再只顾于自己的发展而更多的担心未来国家的命运第 1、东正教的衰弱导致的贵族信仰危机从俄国农奴制于 17 世纪中期正式确立到 1861 年被废除,期间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在这段时间里,西欧各国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为何农奴制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在俄国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东正教对俄国的影响美国的塞缪尔·亨廷顿和劳伦斯·哈里森曾在其合编一本书中提到,社会的“不发达是一种心态” , “落后的社会与精神基础有关” 1尼·别尔嘉耶夫在其《俄国思想史》也提到:“信仰是历史的主导因素,宗教信仰是全部文明的基础” 2。

      的确,一个民族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作为文明的基础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历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俄国著名法律史学家,农奴制没落时期的地主卡节林也曾指出:农奴制的根源就在于“人民的思想和信仰农奴制不是靠暴力而是靠观念支撑下去的 ”3在这种“宗法制”观念下,受奴役者对于奴役现状只是存有消极的逆来顺受心理,而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这种奴役与被奴役关系的不平1 【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 ,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2 年,第 83 页2 【俄】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 ,雷永生、邱守娟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 年,第 44 页3 【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米罗诺夫:《俄国社会史》 ,张广翔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390 页东正教是 988 年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引入俄国,并定东正教为国教在东正教被定为国教之前,当时的俄罗斯民族保持着“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崇拜在这种混乱的信仰状态下,统治者希望能找到一种宗教,结束这种信奉不一的状态罗斯大公最终因古罗斯与拜占庭帝国的各方面类似而且更因为基督教与国家政权天然的联系,所以将基督教定为古罗斯的国教,并强制全体人民进入第聂伯河接受上帝的洗礼,这就是有名的“罗斯受洗” 。

      东正教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俄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俄语的形成以及教育的发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俄罗斯民族的文化信仰得以确立对于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的深层次的影响,俄罗斯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弗兰克认为:“宗教是包罗万象的和内在的人类社会生活范畴它首先为任何一种神权政治所固有,具有这个概念最广泛、最普通的意义,当然也可能有许多变化的形态——宗教不仅存在于祭司或牧师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的地方,还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在宗教中得以确认并通过宗教得到净化的地方 ”4丘特切夫也曾说过:“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的是特殊的东西在俄罗斯,只有信仰是可能的 ”5确实,东正教对俄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涵盖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宗教精神、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对俄罗斯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东正教传入之初就将“君权神授”的观念灌注与人们心中,并使之成为了奴役人民的思想武器,东正教也日益成为专制统治者的工具封建割据时期,由于教会主教与王公之间的依附关系,教会帮助了王公夺取政权甚至答应其获得神权的要求1547 年,东正教主教马卡里为伊凡四世举行了加冕典礼,伊凡四世也成为第一个获得“全俄沙皇和大公”称号的人,这使“君权神授”说更加合法化和神圣化。

      作为统治阶级的贵族也不例外地受到“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而对王公很忠诚但这时的教会还有一定的自由彼得大帝时期,教权完全处于政权统治之下,教会威望日渐跌落18 世纪初,彼得大帝以东正教牧首尼康企图与之争夺王位从而限制了牧首的权力,加强了王权对教权的控制1721 年彼得大帝又颁布法令,废除了牧首制,取而代之的是东正教事务管理局,由彼得大帝自己任命局长,实行教会集体领导至此,教权划归皇权之下这时俄国的东正教中也正式掺进了新教关于皇权领导教权的学说的成分,这种被教会教会认为不合理的因素最终渗透了国家法律 “这种政教集中制在此只是国家与教会的不正当关系,事实上是把教会变成了国家的一个部门, ‘正教信仰部’ ” 6马克思也认为:“东正教会变成了国家的普通工具,变成了对内进行压迫和对外进行掠夺的工具 ”7“教会等级制度和神职人员直接参加了沙皇政权对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者的行动的镇压 ”8东正教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它神化了广大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教会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工具,不仅在4 【俄】C·谢·弗兰克:《社会的精神基础 》 ,王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年,第 115 页5 【俄】 尼.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思想》 , ,雷永生、邱守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5 年,第 16 页。

      6 【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 ——教会学说概要》 , ,徐凤林译,商务印书馆,2001 年,第 197页7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65 年,第 10 卷,第 141 页8 H·M·尼科利斯基:《俄国教会史》 ,丁士超、苑一博、杜立克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 年,第 9 页精神上,也在经济上压迫人民群众随着东正教势力的不断衰弱,教会人员更多地追求精神世界,而形成了“学院哲学” 他们主张“东正教哲学的任务在于通过重要的宗教教条和认识宗教的本质使人们形成基督教的世界观,在于帮助神学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进行斗争,并宣传更精致的神秘主义 ”91812 年卫国战争后,俄国国内曾经到过西欧的一些青年的贵族军官受法国革命思想的影响而对国内政治的黑暗产生了不满情绪 “他们越来越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反对战后年代日益加剧的反动统治,······反对肆意宣扬宗教——君主的思想 ”10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俄国知识分子开始对国家的发展道路进行探讨,东正教问题成为了他们争论的焦点,并以此而分为两个对立的派别俄国国内也正式又贵族知识分子掀起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

      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俄国解放运动以宗教为开端是不无用意的,无怪乎象诺维科夫、卡拉辛、恰达耶夫,像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的共济会会员、马丁派神秘教徒以及其他神秘主义者那样的人物与 12 月党人保持内在的最紧密的联系 ”11而以贵族为代表,作为宗教解放的主导人,更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第 2、启蒙思想的传播使贵族自我意识的加强1672 年,彼得大帝登基以后便进行了一系列的西化改革彼得大帝将去国外学习作为贵族必须尽的义务,以提高贵族阶层的文化素养其实在彼得大帝以前,臣民是不被允许出国或与外国人交流的彼得大帝的父亲阿列克谢就曾在 1672 年发布诏令,要求“俄国人不得离开自己的国土,因为到国外他们将学到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染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思想,这将是可怕的” 12而开明的彼得大帝为了国家的发展与繁荣,选择了与西方交流,学习西方,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道路当然,贵族刚刚在西方接触到启蒙思想时,虽然对阅读伏尔泰以及其他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颇有兴致,但他们并未将启蒙思想中的精华,即消灭一切特权阶级而解放全体劳动人民,而仍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贵族阶级多从实用的方面去对待启蒙思想,将其作为知识积累的一个方面。

      但到了 18 世纪下半期,贵族中的一部分人开始转变了这种只注重实用而忽视其内在本质的观念特别是 1762 年《贵族自由宣言》的发布,贵族从其封建义务中解脱出来,开始逐步认识到知识对社会的意义,转而成为农奴制社会的批评者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一些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如:卡拉比因、科泽尔斯基、加杰布什,他们就开始感觉到现有制度对农奴的不公,开始对农奴制产生反感之情恰达耶夫在其著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中首次公开地无情地揭露了地主的丑恶,强烈地表达了对农奴制的反对虽然 18 世纪下半期,皇权的威信受到冲击,但大多数贵族的忠君爱国思想以及他们对既得利益的维护,使启蒙思想并未在这时的俄国产生多大的反响到了 19 世纪,启蒙思想对俄国的影响才突显出来在莫斯科王公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中甚至神圣的东西都渐渐熄灭了十九世纪的特殊意义是这样显示出来的,即经过长期的无思想以后,俄罗斯人民终于在缺乏自由的极为沉重的气氛中语言和思维进行了自我表述 13在 19 世纪初,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使拿破仑登上了9 乐峰:《东正教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第 58 页10 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从远古至 1917 年》 ,张开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 265 页。

      11 【俄】梅日烈科夫斯基:《重病的俄罗斯》 ,李莉、杜文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年,第 35 页12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 ,商务印书馆,2008 年,第 34 页历史的舞台,这位及其自大的统治者在其统一法国后便以推广革命为由而想称霸全球1812 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贵族军官们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纷纷投入到战斗中去,保卫祖国的和,最终将法国侵略者赶出俄国境内为了解放其他被法国所奴役的国家,贵族毅然决然地踏上了1813-1814 年的出国远征在军队远征的途中,贵族军官到达了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西欧国家,他们在这片孕育与传播“民主” 、 “自由” 、 “平等”的土地上呼吸到了最自由的空气与启蒙思想家们的接触也使他们真正地了解了启蒙思想的精髓,意识到了俄国现有体制的衰败与落后,并开始萌发了变革社会的愿望这些贵族军官回国不久就开始组建各种协会,期望早日改变国内落后的农奴制的专制制度其中最有影响的要数因在 1825 年 12 月发动武装起义而被命名为“十二月党人”的贵族知识分子群体十二月党人起义,企图以武装起义的方式,消灭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作为俄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废除农奴制而举行的武装起义,对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起义失败后,参与起义的贵族都被流放,成为一批为革命而殉难的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我极其渴望革命早日到来虽然我明知在长时间内、也许是非常长的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也许很长时间内只会扩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