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学方案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6页第五章 数列5.3.1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函数、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与深化,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的深化,体现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它是从什么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呢?还记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哪个函数有关呢?师生活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预设的答案:是从前后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定义的;通过累加的方法推导出来的;一次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等差数列,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也为以下研究等比数列提供了类比依据.【探究新知】知识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问题情境:观察课本P28页所提出来的数列:① 1,2,4,8,16,32,….② …. ③ 10001.03,10001.032,…,10001.035. 问题1:以上三个数列在数学中都称为等比数列,类比学过的等差数列,总结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给等比数列下一个定义吗?师生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相关结论,提问回答.预设的答案:学生类比等差数列可以总结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一个常数,具体地,数列①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2;数列②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数列③从第2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1.03. 教师总结:一般地,如果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 恒成立,则称{an}为等比数列,其中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想一想】:公比可以为0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预设的答案:公比不能等于0,等比数列中也不能有0这样的项.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大家熟悉的情境中提取数学概念,更通俗易懂.通过类比等差数列来进行总结,更容易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函数相同,的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问题2:通过等比数列的定义,你能写出数列的前四项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 追问1:观察总结以上式子的规律,类比等差数列,你能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吗?预设的答案:教师总结: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设计意图: 通过先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经过观察、总结、猜想的过程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我们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追问2:这个是观察总结得到的结论,如何证明呢?提示:等差数列我们通过累加的办法抵消掉了除了以外的其它项,得到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不能借鉴呢?师生活动:学生会有很多想法,一边提问一边总结,进行归纳.预设的答案: 这n-1个式子两边分别相乘,可以得到.教师总结:累加法和累乘法是研究数列的一种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 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证明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再让学生体会通过先猜想再证明的研究思路.再者,通过类比等比数列的累加,观察等比和等差形式上的区别从而得出累乘,更能突出这两种方法的特点,从而掌握这两种方法.【巩固练习】例1 判断以下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指出公比;如果不是,说明理由.(1)1,10,100,1 000,10 000;(2)0,1,2,4,8;(3) 解:(1)因为 所以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10. (2)因为没有意义,因此不是等比数列.(3)因为所以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为.教师点评:①可以通过等比数列定义来进行判断是否为等比数列.②因为 ,所以,在已知每一项均不为0的前提下,可通过检查是否恒成立来判断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例2 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27,公比(1)求;(2)判断18是否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求出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 (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知 (2)设18是数列中的第n项,则,化简得,因为这个方程无正整数解,所以18不是数列中的项.设计意图: 熟悉等比数列的定义,强化定义的理解.【尝试与发现】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的关系与以前所学过的什么函数有关?师生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总结.预设答案:与指数函数有关教师总结: ,所以如果记 则可以看出 ,且 ①当公比时,f(x)是常数函数,此时数列{an}是常数列(因此,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是常数列);②当公比时,f(x)是的乘积,此时,f(x)的增减性既与a1有关,也与q有关.追问:常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吗?预设回答:除了各项均为0的数列外的常数列,即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设计意图: 数列的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从上文中数列仿照研究函数思路,从一般数列到特殊数列,以及这里数列函数理解的直接提出,都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这点.例3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32n,判断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求出公比;如果不是,说明理由.解 因为 所以数列{an}是等比数列,且首项为6,公比为2.事实上,可以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中k,q都是不为0的常数. 设计意图: 进一步明确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例4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求证:对于任意的正整数m,n,有证明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则 即例5 已知等比数列{an}中,,求.解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q,则,解得代入a3可得 【想一想】:如果把题目改为那么q唯一吗?预设答案:不唯一,教师总结: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符号相同,所有偶数项的符号相同.设计意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和理解.【课堂小结】1. 本节课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认识了等比数列的定义. 即:一般地,如果数列{an}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 恒成立,则称{an}为等比数列,其中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2. 通过归纳前几项的规律总结然后再进行证明,得到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 认识到了等比数列是与指数函数有关.4. 等比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进行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符号关系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的符号相同,所有偶数项的符号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