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大海洋调查船.pdf
11页英国挑战者号环球考察B 添加义项? 目录展开1 简介2 详细信息2.1 考察概况2.2 考察发现2.3 研究成果简介(English Challenger Circumnavigational Expedition )1872 年 12 月 7 日~ 1876 年 5 月 26 日,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船进行环球海洋考察这是世界上首次环球海洋考察,也是近代海洋科学的开端详细信息考察概况“挑战者”号船是一艘由军舰改装的木制调查船,长68 米,排水量2306 吨,依靠风帆和蒸汽机的动力推进船上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调查仪器、设备和实验室 英国爱丁堡大学博物学家C.W. 汤姆孙任科学调查队队长;调查队员是6 名科学家; G.S. 内厄斯任船长 航行三年半 ,航程达68890 海里,对除北冰洋以外的世界各大洋都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学、 海洋地质学和地理学、海洋化学、 海洋物理学等 在 362 个站位上进行了水文观测;在 492个站位上做了深度测量;在 133个站位进行了深水拖网采集到大量的海洋底栖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和深海鱼类标本以及水样和沉积物样品考察发现调查中第一次使用了颠倒温度表经过测量, 了解到海洋深层水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海水分析结果,得到世界各海域海水化学成分恒定的重要结论;新发现4400 多种海洋生物,其中甲壳类约1000 种;发现大量深海动物,证明生物在深海可以生存,能够承受巨大水压;绘制了等深线图; 首次在大西洋加那利群岛、太平洋塔希提岛和夏威夷群岛附近深海底采到了锰结核,并发现了深海软泥和红粘土。
研究成果1880 年 7 月 2 日成立了“挑战者号出版委员会”,由汤姆孙负责,邀请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对调查中所获得的样品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德国海洋生物学家E.H.哈克尔对这次考察采集到的生物标本进行了10 年研究,写成3 卷有关放射虫类的论文;海洋地质学家J.默里认真分析考察所取得的12000 个底质样品 ,写成深海沉积学的经典论著科学家们整理编辑的海洋学巨著《H.M.S.挑战者号航行科学成果报告》共50 卷,于 1895 年出齐德国流星号考察编辑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英文名: German Meteor Expedition 继英国挑战者号之后,德国流星号于1925~ 1927 年对南大西洋进行了考察,历时2年零 3 个月考察过程中, 用电子技术和其他近代科学方法调查这个海域的海洋物理性质首次采用回声测深仪,取得7 万多个海洋深度数据,揭示了大洋底部崎岖不平的地形,发现了纵贯整个大西洋的中央海岭(北大西洋中脊早已在19 世纪敷设海底电缆时发现),用柱状采样管取样进行岩石学和矿物学的研究,且首次推算出深海区海水中悬浮物质在洋底的沉积速率。
这次考察还揭示了海洋环流和大洋热量、水量平衡的概况调查的结果总结成16 卷考察报告出版,包括海底地质地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气象,以及内波等内容基本简介雪龙号 是中国的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 1993 年 3 月 25 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姐妹号是俄罗斯VasiliyGolovnin 号除了可搭载直升机外,该船还配有北极级定期自主水下载具雪龙号”由中国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恒命名,“龙”代表中国, “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地图” 多在“雪龙号” 上的餐厅、 会议室、 驾驶室、 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 长城站的地形图 ,, 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 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规矩”多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照片”多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讲座” 多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 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基本设施船上的实验室面积达580 平方米, 拥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直升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一系列科学考察实验室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他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船上设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气象和洁净实验室面积200 平方米另外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全船共 6 层,可乘载人员130 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10 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调,有24 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口可供上网发邮件雪龙号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OK、洗衣房、手术室等。
另外船上配有一架救援运输#直升机和三艘工作小艇性能介绍 “雪龙” 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 0.5 节航速连续冲破1.2 米厚的冰层 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 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 摄氏度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 )、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北极星号 ”破冰船隶属于美国海岸警卫队,与“希利”号、“北极海”号共同组成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中型极地破冰船队其中“北极海”号和“北极星”号均是从20 世纪70年代起服役至今的破冰“老兵”,今后预计需要花费数以百万计美元保养和维修设计理念“北极星号” 使用了四种不同的电子导航方式来克服高纬航行操作的困难,以及一个计算机动力管理系统以有效地管理六个柴油动力发电机,三个燃气轮机, 三个船只服务发电机和其他保障船只平稳运行的设备自动化和低维护成本材料的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人员的要求北极星”号的三个泵轴由柴电发动机或燃气轮机所驱动每个轴连接到一个直径16英尺( 4.9 米) ,四叶,可调螺距的螺旋桨柴电发动机可以提供18000 轴马力( 13 兆瓦),而燃气轮机共可提供75000 轴马力( 56 兆瓦)。
北极星” 号拥有足够的船体强度以吸收经常进行的破冰操作时的巨大能量船体和相关的内部支撑结构由耐低温性能相当强的钢制造船首和船尾部分设计破冰能力为1 又 3/4英寸( 45mm) ,船中则为1 又 1/4 英寸( 32mm) 船体强度几乎完全由大规模的内部支撑结构提供北极星”号的船体结构设计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船只动能破冰通过重力向下拉动船首及船尾的浮力推动,弓弧可以让 “北极星” 号开上冰面并利用船身重量压碎冰层通过这种坚固的船体和高功率的驱动,13000 吨( 13200 公吨)的北极星能够撞破厚达21 英尺( 6 米)的冰层,或以3 节( 6 公里 /小时)航速连续通过6 英尺( 1.8)米厚冰北极星有其他独特的工程特点,旨在帮助破冰 比如船只上的横倾系统可以摇动船身避免被陷在冰面上,该系统由船身两侧的三对相互联通的水箱组成水泵通过在50 秒内转移水箱中的35,000 加仑的水到对面的水箱来为船只提供65MN·m 的力矩该系统因为维修问题已被移除由于破冰任务是长期而艰难的——特别是一年中远离母港的八个月——仔细考虑船上15 名军官和126 名军人的需求后,船只配备了四个相当大的休息室,一间图书馆,一间健身室和一家小型船上商店。
它也有自己的美国邮局,卫星付费,业余无线电设备,电脑室(用于互联网接入,远程学习,等等),和电影库鲜艳的色彩和现代的风格与传统军用舰船单调乏味的印象大相径庭北极星”号在重要任务时可以容纳两架HH-65“海豚”救援直升机,用于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冰区侦查以及货物转移,搜索和救援 行动支队曾经来自阿拉巴马州海岸警卫队航空培训中心的极地作战师,但由于“海豚”直升机的机身检查,PPODIV 已经暂时解散北极星有各种各样的任务,而在极地的操作在南极的部署, 主要任务包括打破一个通道通过海冰补给麦克默多站在罗斯海补给船使用信道带来食物,燃料,和其他货物,使它通过另一个冬天除了这些义务,北极星也作为一个科学五实验室和20 个科学家住宿研究平台 “J” 型起重机和工作区靠近船尾和船的左舷让科学家有能力做在地质学领域研究火山,海,海洋,海冰物理和其他学科在远程操作, 危险和无情的极地地区做为北极星的船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必要机组人员由人事培训,导航,工程,焊接,机械修理,电子,划船,消防,损害控制,水下潜水,医学,和几乎所有其他类型的特殊的技能,可能需要2006 法下,由于血管被指定为主的研究船,国家科学基金会支付和运行的美国破冰船, 海岸警卫队队员使用。
2006 年 6 月 30 日, 美国海岸警卫队把北极星”的西雅图委员会特别”的地位,瓦这个看守状态需要减少34 名船员把船准备好冰可能返回2009,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他们将结束维护北极星资金由美国国会研究服务26 2008 二月报告估计400000000 美元的成本25 年的使用寿命延长改装为北极星, 56000000 美元的成本为8 至 10 年的寿命延长改装或美元一个季节延寿改装费用 82000002010 三月,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撒德艾伦宣布,北极星将在西雅图托德太平洋船厂获得投资 62000000 美元的大修美国海岸警卫队计划大修于2012 十二月完成 2012 十二月14,美国海岸警卫队宣布北极星的复役北极星的大修,由工业造船厂完成活力(原名托德太平洋船厂) ,成本 57000000 美元北极星将进行测试2013 回到服务之前北极星是在运行在 2013 年末和 2014 年初,从事南极行动金星号海洋调查船船舶简介金星号海洋调查船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海洋调查船,总吨位 930 吨,满载排水量1700 吨,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6 个实验室和1 个气象观测室,可分别进行有关海洋的各项研究。
船上配备了自记水温计、无线电测向仪等新式仪器,能够自动记录海洋的温度、海流、深度,其设备在那时是最完善的[1] 科考情况1957 年 6 月 28 日,金星号海洋调查船开离青岛港,驶往渤海正式开始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综合性海洋调查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海洋考察队随同调查船出海工作海洋物理学家毛汉礼博士任考察队长,另有 4 位苏联海洋生物学家也随队配合考察此行是中国首次对海洋、海产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为中国开发海洋资源收集和提供各种资料,揭开了中国海洋研究工作崭新的一页东方红 2 号海洋综合调查船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9000 万人民币建造, 1996 年 1 月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国国内最先进的海洋综合性调查船之一全船设有15 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总面积达325 平方米,甲板作业面积330 平方米该船机构布局适于进行多学科交叉,主要核心设备均为发达国家制造和使用的成熟产品该船航行保障设备可靠安全、操作管理简单, 维护检修容易,经济实用,机动性强相继增添了近2000 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已经能够满足各学科同航次综合调查的要求,船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调查船的先进水平。
[3] 中文船名东方红2 船舶呼号B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