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设备的进展.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4040040
  • 上传时间:2022-0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设备的进展一、传统类型DSA设备的进展(一) CCD装置完全替代了摄像管目前所有厂家生产的大型DSA设备均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替代 了传统的摄像管采集來自影像增强管的光学信号目前普遍采用的CCD至 少有100万像索,显示距阵通常为10242,可具冇12bit的分辨力最高可 达4096的发阶分辨力设计上也有公司采用医学专用者代替通用型者二) 普遍实现了三维信息采集目前所有的大型DSA设备均可采用旋转曝光方式的三维信息采集以实 现三维图像显示,旋转速度从最初的15° —20° /秒,目前已可达40° — 60° /秒,一次最大旋转角度可达305°快速大角度旋转采集的信息量 大,除可作更为精细的血管结构的三维巫建外,还可扩展到某些非血管结 构的三维显示,如颌骨三) 监视器的改进Philips公司己实现了逐行扫描方式的监视器图像显示,可以克服传统 的隔行扫描方式中的图像闪烁此外,一些公司实施了三(电子)枪扫描 方式,从而在背景亮度较大时仍可获得高分辨力的图像四) 软件功能的改进除了已经较成熟的旋转采集、三维显示功能外,DSA目前已可实诞血管 内窥镜显示,心脏功能分析,冠状动脉分析,血管分析(含从不同方向显 示狭窄血管的真实管腔大小)筹功能。

      动态数字补偿是通过造影检查中的动态调节使图像始终保持最佳质量 的方式不同厂家的方式备有不同,如Toshiba公司采用的是动态数字补 偿滤过的方式;Siemens公司采用的是动态密度优化处理方式,即以兴趣区 (R0I)内的影像信息反馈作为调节各项扫描参数依据的处理方式等GE公司提出了一种扩增透视系统(augmented fluoroscopy),系把31)巫建的影像与2【)影像融合的透视显示方式,可给观察者以实时的立体 感五) 降低剂量措施的改进备种降低剂量的措池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中:(1)数字脉冲透视曝光, 可根据需要设置各种脉冲模式(0.5-5-30脉冲/秒),据介绍最多可节省 达90%的曝光剂量2)无辐射病人定位,即应用冻结的图像作为参照的 定位系统3)改进X线滤过,如使用铝滤过,以得到更宜的射线能谱4)可更敬感实丿施的依照检查部位的自动mA调节系统5)自动Y曲 线调节(可在0.3秒内完成)6)设计上改变X线管-影像增强器的位 置,从而在检查中可遮蔽部分对操作人员的辐射7)对因活动而不易保 证减影影像质量的部分,如腹部,采用调节图像中的对比,不作减彩的直 接显示方式,从而节省多次蒙片曝光的剂量。

      六) 消除腹部伪影的技术岛津公司采用了一种RSM-DSA的成像方式,即对易因活动产生减彩影 像伪影的部位,特别是腹部,在曝光中有意使蒙片模糊,再与血管显影片 作减影,实际上是采用了种不完全的减影方式,克服减影彩像中的移动 伪影的方法该方法获得的影像还可作引)显示七) 其他改进其他的改进还有:1)根据需要实施2D或3D导向径路图(road map) 显示2)对置入的导管作3D定位显示3)下肢血管无缝拼接显示4)以血管自身(而不是导管)作标准参照的测定定量方式二、平板检测器(flat panel, FP)型 DSA备家公司均己研制FP型DSA. FP的空间分辨力会明显高于影像增强管(I.I)者,且信息的转换更便捷使用的FP仍有宜接方式与间接方式两 种类型者直接方式者检测元件已多用无定形硅加薄膜晶体管(TFT)因 检测器晶体的厚度较薄,转换速度会较快但直接方式FP的量子检测效率(DQE)略逊于间接方式者,应用中需使用较高的电压,从而引起较大的噪 声,但其空间分辨力要优于间接方式者;间接方式者则采用碘化锥(CSI) 或硫氧化轧(GdSO) (+无定形硅+TFT)间接方式的FP稳定性较好,但 空间分辨力比直接方式者略聾。

      直接或间接型FP的时间分辨力通常可满足 血管造影的要求,现可达7.5-30帧/秒目前的主要问题是FP自身性能 的完善,比如目前FP作透视时的DQE尚不如影像增强管(I. I),照片时 则优于后者;更适用于DSA系统的FP的研制(如尺寸、采集速度);FP的 照射剂量目前会比LT系统要求高;FP及处理系统的价格昂贵等目前淌 无厂家可于一年内供货—摘自《安盛影像学》2002年第一期《2001年北美放射学会(RSNA)第 87届年会——人型影像学装备的技术进展》作者:祁吉戴建平章宗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