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杨廷麟阅读题及答案参考.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5871317
  • 上传时间:2022-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杨廷麟阅读题及答案参考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延麟具疏让道周,不许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那么为不怿者久之   初,张假设麒、沈迅官刑曹,谋改兵部,御史涂必泓沮之必泓,廷麟同里也两人疑疏出廷麟指,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会廷麟报军中曲折,嗣昌拟旨责以欺罔事平,贬廷麟秩,调之外黄道周狱起,词连廷麟,当逮未至而道周已释,言者多荐廷麟十六年秋,复授职方主事,未赴,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福王立,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宗室朱统翷诬劾廷麟召健儿有不轨谋,以姜曰广为内应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

      同升自雩都至赣,与廷麟谋大举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廉价从事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会广东援兵至,大兵退屯峡江已而万元吉至赣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败,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延麟具疏让道周,不许 让:责备   B.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 画:谋划   C.御史涂必泓沮之 沮:阻止   D.事平,贬廷麟秩 秩:官阶品第   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杨廷麟为人磊落、忠心为国的一组是(3分)   ①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   ②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   ③都城失守,廷麟恸哭,募兵勤王   ④用御史祁彪佳荐,召为左庶子,辞不就   ⑤王不问,而廷麟所募兵亦散   ⑥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当崇祯皇帝向杨廷麟征询保举和选举哪一个更能得到的时候,杨廷麟直言进谏,皇帝听了也为之动容。

        B.受黄道周一案的牵连,杨廷麟也应当被追究,抓捕他的人还没来,黄道周已被释放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进展了诋毁   C.朱统翷上书诬陷廷麟征招一批勇猛的青年,想以姜曰广作为内应,图谋不轨,福王却未加追究   D.顺治二年,杨廷麟到江西,与巡抚李永茂一起在绅士中募集军饷九月,明军副将徐必达战败,而杨廷麟却和刘同升乘虚收复了吉安、临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3分)   (2)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那么为不怿者久之3分)   (3)因与嗣昌比而构廷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局部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那么不及人不为忧矣   9.A(让:辞让,推让)   10.B(①表现其“勤学嗜古”的 ④这里的“辞不就”不能说明其磊落⑤“廷麟所募兵亦散”是不得已   11.B(“言者多荐廷麟”是说“朝廷中还有很多人上书推荐他”   12.(1)(3分)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重点词语“是”“得”)   (2)(3分)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重点词语“意”“怿”)   (3)(3分)于是就和嗣昌勾结起来一块诬陷廷麟重点词语“比”“构”)   13.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那么不及人不为忧矣每两处1分,多断不得分)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