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Civil3D曲面.docx
25页第二章 Civil 3D曲面1、曲面生成当我们从别处拿到场地地形相关数据时,我们开始使用Civil 3D来生成曲面,这里有五种方法,分别对应五种类型的数据文件,步骤如下:1.1创建曲面定义单击— “新建”,在“选择模板”对话框中,浏览到C:\Program Files\Autodesk\AutoCAD Civil 3D 2012\Help\Civil Tutorials 文件夹下,选择 Surface.dwt,单击“打开” 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浏览”选项卡上面的“曲面”,如图2-1所示,右击“创建曲面”,如图2-2所示,修改名称为“原始地形”,单击“确定”,该曲面定义不包含任何数据图2-1图2-21.2将数据文件直接导入曲面定义中① 由点文件(txt格式)生成曲面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浏览”选项卡上面的“曲面—原始地形—定义—点文件”,右击“添加”,如图2-3所示,然后在“指定点文件格式(过滤关闭)”中选择“PENZD(空格分隔)”,再点击,选择EG-Surface-PENZD .txt文件,单击“打开”,再单击“确定”,结果如图2-5所示图2-3图2-4② 由三维等高线文件(dwg格式)生成曲面用Civil 3D打开“最后用地形图”文件,创建曲面定义。
单击图形中的任意一条等高线,右击“选择类似对象”,如图2-5所示,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浏览”选项卡上面的“曲面—原始地形—定义—等高线”,右击“添加”,出现“添加等高线数据”对话框,如图2-6所示,单击“确定”,如图2-7所示图2-5图2-6图2-7③ 由三维点文件(dwg格式)生成曲面用Civil 3D打开“地形图--点”文件,创建曲面定义,隐藏除点外的其他图形,如图2-8所示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浏览”选项卡上面的“曲面—原始地形—定义—图形对象”,右击“添加”,出现“从图形对象添加点”对话框,如图2-9所示,单击“确定”,然后框选所有的点,单击“回车”,如图2-10所示图2-8图2-9图2-10④ 由二维点文件(dwg格式)生成曲面二维点文件(dwg格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有高程文字,如图2-11,还有一种是带有高程文字和代表点的图块,但是图块的高程为0,如图2-12图2-11图2-12前一种的处理方式为:用Civil 3D打开“地形图—文本点”文件,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工具箱”选项卡上面的“附加工具—点—转换文本点”,右击“执行”,选择绘图窗口中的任意一个代表高程的数据,出现如图2-13所示的提示。
图2-13然后在刚才所选择的数据旁边点击,以表示代表高程的数据的位置接着出现“请输入高程点描述”的提示,单击“回车”后如图2-14所示图2-14高程点处理好后,创建曲面定义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浏览”选项卡上面的“曲面—原始地形—定义—点编组”,右击“添加”,如图2-15所示图2-15选择“所有点”,单击“确定”,如图2-16所示图2-16后一种的处理方式为:用Civil 3D打开“地形图—文本点和图块”文件,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工具箱”选项卡上面的“附加工具—点—地形点赋值”,右击“执行”,按照命令行提示选择绘图区域里的任意数据所对应的点,出现“输入匹配距离”的提示输入匹配距离是指代表高程的数据和数据对应的点的距离) 单击上一步所选择的点,出现如图2-17所示的提示图2-17 然后再单击所选择的点对应的数据的位置,如图2-18所示,再两次单击“回车”,如图2-19所示之后再用这些点创建曲面,这里就不多说了图2-18图2-19⑤ 由二维线文件(dwg格式)生成曲面二维线文件是指等高线的高程为0,说明地形图为传统的二维地形图二维线文件生成曲面的方式为由二维线转换为三维等高线,然后再由三维等高线生成曲面,前面已经讲过如何由三维等高线生成曲面,这里只讲解二维线转换为三维等高线。
这里主要借助于Civil 3D扩展包来实现AutoCAD Civil 3D 2012 中国扩展包下载地址为:)(1)用Civil 3D打开“地形图—传统”文件,如图2-20所示图2-20(2)在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二维等高线处理,比如等高线是一段一段的,如图2-21所示,或者等高线顶点过于密集,如图2-22所示图2-21图2-22如果等高线顶点过于密集,应该连接却没有连接,需要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在命令行输入“mapclean”,如图2-23所示图2-23选择“清理动作—融合伪节点”,单击“添加”,如图2-24所示,单击“完成”图2-24如果等高线顶点过于密集,可以将顶点抽稀,以减小曲面数据量在命令行输入“mapclean”,选择“清理动作—清理多线段”,单击“添加”,如图2-25所示,单击“完成” 图2-25(3)选择“工具空间”面板的“工具箱”选项卡上面的“附加工具—曲面—等高线赋值”,右击“执行”在命令行输入最外侧等高线数据,比如1170,然后回车;在命令行输入增量高程值,比如1,然后回车;在命令行出现“请输入起点”的提示时,在外侧等高线外任意点击一点,如图2-26所示。
图2-26命令行出现“请输入终点”的提示时,在等高线外侧或者空隙间点击,如图2-27所示,然后出现如图2-28的结果图2-27图2-28(4)继续将其他等高线赋值1.3添加特征线打开“Surface-1B”文件,单击“常用—图层”,在_EG_BREAKLINES图层(现有道路铺装层边缘)旁边,单击,如图2-29所示,再关闭图层 图2-29选择曲面,右击“曲面特性”,在“曲面特性”对话框中的“信息”选项卡上,为“曲面样式”选择“Contours and Triangles(等高线和三角形)”,如图2-30所示,单击“确定”图2-30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添加数据—特征线”,如图2-31所示,单击确定,然后选择蓝色多段线,按“Enter”键,如图2-32所示图2-31图2-321.4添加边界单击“常用—图层”,在_EG-BNDY图层旁边,单击,如图2-33所示,再关闭图层图2-33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添加数据—边界”,如图2-34所示,单击确定图2-34选择在边界的蓝色多段线,按“Enter”键,如图2-35所示图2-352、曲面特性2.1曲面特性查看、修改用Civil 3D打开文件“最后用地形图—曲面完成”文件,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曲面特性”,如图2-36所示。
图2-36在“信息”栏,主要是曲面介绍;在“定义”栏,可以排除一些错误点、曲面操作过程可逆等;在“分析”里头,可以对曲面高程、坡度、流域等进行分析;在“统计信息”里头,可以看到曲面的最大高程、最小高程等信息2.2曲面样式查看、修改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曲面特性—编辑曲面样式”,如图2-37所示图2-37在“信息”栏,主要是曲面创建介绍;在“边界”栏,主要是曲面边界类型、显示模式介绍;在“等高线”栏,主要显示曲面等高线的特性,包括范围、间隔、显示模式、平滑等;在“栅格”栏,主要显示曲面栅格特性,包括主次栅格的间隔、方向等;在“点”栏,主要显示曲面点的特性,包括点的大小、显示模式等;在“三角形”栏,主要显示曲面三角形特性;在“流域”栏,主要显示曲面流域特性;在“分析”栏,主要显示曲面分析的特性,包括方向、高程、坡度、坡度箭头等;在“显示”栏,主要是曲面部件显示控制,包括可见性、颜色、图层、线型等;在“概要”栏,主要是以上曲面样式的归纳和简化2.3曲面编辑这里主要介绍曲面点的删除和简化曲面,粘贴曲面在放坡里讲2.3.1点的删除(点的添加、修改、移动类似)(1) 用Civil 3D打开文件“最后用地形图—曲面完成”文件;(2) 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曲面特性—编辑曲面样式”;(3) 在“显示”栏,关闭“三角形”,打开“点”可见,如图2-38所示,单击确定;图2-38(4) 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编辑曲面—删除点”,然后点击某一点,如图2-39所示,然后按回车键即可。
图2-392.3.1简化曲面(1) 用Civil 3D打开文件“最后用地形图—曲面完成”文件;(2) 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编辑曲面—简化曲面”,如图2-40所示;图2-40(3) 选择曲面简化方法,这里有两种,选择好后,单击“下一步”;(4) 进入“区域选项”(这里主要是指定现有曲面,还是某一区域),单击“下一步”;(5) 进入“减少选项”,设定一个删除点的比例,单击“完成”即可2.4曲面高程分析(其他分析类似)(1) 用Civil 3D打开文件“最后用地形图—曲面完成”文件;(2) 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曲面特性—编辑曲面样式”;(3) 在“显示”栏,关闭“三角形”,打开“主等高线、次等高线、高程”可见,如图2-41所示,单击确定;图2-41(4) 选择曲面,在出现的上下文选项卡中,单击“曲面特性”;(5) 在“分析”栏,设定:“分析类型”为高程,“图例”为标准,“范围”为范围间隔和2,单击“运行分析”,修改“范围详细信息”里“1”的最大高程为1170,颜色方案为红色,“2”的最小高程为1170,颜色方案为蓝色,如图2-42所示;图2-42(6) 单击确定,如图2-43所示。
图2-433、曲面输入与输出3.1曲面输入曲面输入有多种方式,这里主要提出四种:一是LandXML格式(Civil文件之间的数据传递,注意复制文件时别丢掉LandXML);二是外部点文件(txt、dwg格式);三是Google Earth,可以将Google Earth里头的地形提取到Civil当中;四是建筑场地,可以将Revit里头的建筑场地导入进来3.2曲面输出曲面输出也有多种方式,这里主要提出三种:一是LandXML格式(Civil文件之间的数据传递);二是外部点文件(txt、dwg格式);三是等高线文件(dwg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