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及基础建设.pdf
4页土地及基礎建設土地及基礎建設 簡介簡介 新界拓展署於 1973 年成立,負責推行新市鎮發展計 劃1986 年,新界拓展署與當時的市區拓展處合併, 成為拓展署合併之後,拓展署除負責新市鎮發展外, 還負責港島及九龍的地區工程管理和新大型發展計 劃在 2004 年 7 月,土木工程署與拓展署合併,成為 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 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工作是確保各個新市鎮和鄉鎮的發 展能夠與市區的新大型發展計劃妥為配合 發展新市鎮的基本概念是盡可能提供一個均衡和設備 齊全的社區,這包括基礎建設和社區設施至於鄉鎮 發展,政府着重改善及增補現有的基礎建設和社區設 施,並在有需要時實施鄉村防洪計劃市區的新大型 發展計劃則提供新土地,以應付人口的增長、分散市 區現有的人口,及供建設或改善設施之用,以便重建 舊的市區範圍各項發展計劃在功能、環境及美化方 面的事宜,都會獲得優先考慮 新市鎮發展新市鎮發展 自從新市鎮發展計劃於 1973 年展開以來,香港發展了 九個新市鎮,以應付人口的增長,分散市區過於擠迫 的人口,從而改善居住環境新市鎮發展計劃展開時 的目標是在荃灣、沙田及屯門三個首先發展的新市鎮 內,為約 180 萬人提供居所。
當時香港的人口約為 420 萬,現時人口約為 700 萬 九個新市鎮可劃分為三代首三個新市鎮,即荃灣、 沙田和屯門的發展工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動 工;大埔、粉嶺/上水及元朗屬第二代新市鎮,於七 十年代後期動工建設;第三代新市鎮,即將軍澳、天 水圍和東涌的發展工程則於八十及九十年代展開九 個新市鎮現時的整體人口約 330 萬,預計到 2016 年將 增至 350 萬 所有新市鎮包括區內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均設有所需 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亦有完善的對外連接交通 網,全部均有鐵路通往市區,而連接路亦提供便捷途 徑直達毗鄰地區連接路改善工程仍繼續進行 荃灣:荃灣:荃灣新市鎮包括荃灣、葵涌及青衣島,總發展 面積約 3 285 公頃,規劃人口為 857 400 ,現時人口 約 884 700 荃灣以往是工業區,現時大部分工廠已遷往內地,但 仍保留昔日工業中心的特色香港的九個貨櫃碼頭都 設在這個新市鎮的葵涌及青衣區內 多項進行中的大型公路工程將進一步擴大主要道路 網,以應付區內的交通增長八號幹線的青衣至長沙 灣段,已於 2009 年 12 月通車荃灣大河道與馬頭壩 道之間的一段楊屋道擴闊工程已於 2008 年 10 月展 開,預計於 2011 年年中完成。
此外,荃灣路改善工程 的詳細設計工作,亦已於 2009 年年底展開 港鐵荃灣綫,西鐵綫,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和主幹道 路網為荃灣新市鎮提供便捷的交通設施 沙田:沙田:七十年代初期,沙田只是一個約有 30 000 人居住的鄉鎮時至今日,沙田已發展為大型新市 鎮,人口約 634 100沙田新市鎮(包括馬鞍山) 的總發展面積約為 3 591 公頃,規劃人口 735 000 土地主要由吐露港填海開拓而成 港鐵東鐵綫和馬鞍山綫,以及一個包括四條隧道的完 善道路網,為沙田新市鎮提供便捷的交通設施 土 木 工 程 拓 展 署 土 木 工 程 拓 展 署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T3 號道路主幹線 屯門:屯門:屯門新市鎮位於新界西部,發展主要集中在青 山灣填海區及青山與大欖山之間的谷地,總發展面積 約為 3 259 公頃現時人口約 506 000,規劃人口為 649 400 香港的內河貨運碼頭建於屯門西南部的填海土地上, 作為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間貨櫃和散裝貨物的集散中 心龍富路(青山山麓繞道)則連接毗鄰一幅作特殊 工業用途的填海土地 屯門新市鎮設有完善的道路網,而港鐵西鐵綫及輕鐵 系統亦提供便捷的交通設施。
大埔:大埔:大埔從前是一個舊式墟鎮,現時人口約 267 400大埔新市鎮的發展面積約為 2 898 公頃,規 劃人口為 347 000 白石角發展計劃覆蓋香港中文大學北面一塊面積達 118 公頃的土地,其中會闢設科學園、住宅、策略性 康樂設施和專上教育擴展區填海工程已經完成 基建工程則正分階段實施,以配合科學園及其他已 規劃發展項目的施工 港鐵東鐵綫及主幹道路網為大埔新市鎮提供便捷的 交通設施 粉嶺/上水:粉嶺/上水:粉嶺/上水的總發展面積約 768 公頃 與大埔一樣,粉嶺和上水從前是舊式墟鎮,現時人口 約 254 500整項發展計劃完成後,人口將增至 290 900 港鐵東鐵綫及完善的連接路,使來往粉嶺、上水附近 地區及市區各處方便快捷 元朗:元朗:昔日元朗亦是一個舊式墟鎮,現已發展為新 市鎮,元朗的總發展面積約 561 公頃,現時人口約 139 500發展計劃完成後,人口將增至 196 000 港鐵西鐵綫、輕鐵系統及主幹道路網,使往來元朗、 附近地區及市區各處方便快捷 元朗南發展計劃 - 元朗第 13 及 14 區道路工程 (沿十八鄉路的綠化地帶) 天水圍:天水圍:天水圍佔地約 430 公頃,由后海灣對開的低 窪地填平開拓而成,現時人口約 292 300,規劃人口 為 306 400。
天水圍新市鎮毗鄰建有一個由漁農自然 護理署管理的濕地公園 港鐵西鐵綫、輕鐵系統及主幹道路網,使來往元朗、 屯門及市區各處方便快捷 將軍澳:將軍澳:將軍澳新市鎮現時人口約 359 100,規劃人 口為 450 000將軍澳的總發展面積約 1 738 公頃 將軍澳新市鎮的交通設施有三條對外連接路、完善的 區內道路網和港鐵將軍澳綫現正規劃的主要道路設 施包括跨灣連接路及對外的將軍澳–藍田隧道 將軍澳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在市中心南和百勝角的較 低密度住宅發展,並建設休憩公園、康樂設施和一個 富活力的海濱區這些發展的基礎設施現正分階段施 工 白石角發展區及大埔 39 區 跨灣連接路特色大橋電腦模擬圖 東涌︰東涌︰東涌位於北大嶼山,現正分期發展第一一期發 展已於 1997 年竣工,為東涌建成了一個約有 18 000 名居民的社區,以支援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 第二期發展及為第三 A 期發展而進行的填海工程亦已 完 成 現 時 東 涌 的 總 發 展 面 積 約 155 公 頃 , 人口約 80 000 政府將會以最新的規劃參數進行研究,以確定東涌新 市鎮餘下發展計劃的規模,及容納約 220 000 人居住 的可行性。
東涌新市鎮依靠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及港鐵東涌綫,與 香港其他地區連接起來 東涌新市鎮 新界新發展區:新界新發展區:當局之前進行的規劃及發展研究確定 了在新界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三合一新發 展區)及洪水橋建立新發展區的可行性 為制定發展建議及推行策略,當局已在 2008 年 6 月展 開三合一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預期於 2011 完 成 , 而洪水橋新發展區研究的展開日期則正在檢討中 三合一新發展區 落馬洲河套地區: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雙方初步認為面積約 87 公頃 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的發展可考慮以高等教育 為主,輔以高新科技研發設施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用 途當局已於 2009 年 6 月聯同深圳市政府就河套的 發展展開綜合規劃及工程研究,並預期於 2011 年年 底完成 落馬洲河套地區 蓮塘/香園圍新口岸:蓮塘/香園圍新口岸:蓮塘/香園圍新口岸將在新界東 北部提供一條方便快捷的過境通道直達廣東東部與 新口岸工程相關的勘查及初步設計現正進行中,目標 在 2018 年內啟用新口岸我們正在與深圳方面合作 籌辦客運大樓設計比賽,期望能為客運大樓找到一個 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案 市區發展 市區發展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現正分期 進行,將提供所需土地,以便沿港島北岸興建連接中 環與港島東部的重要連接路和鐵路。
中環填海計劃第 一一、二期及灣仔填海計劃第一一期已經完成,除了提供 用地建造連接路和鐵路之外,亦提供土地興建機場鐵 路香港站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擴建部分 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現正進行中,預計於2011年下半 年完成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已於2009年年底開展工 程,預計可於2017年完成 中環填海計劃第III期 啟德發展計劃:啟德發展計劃:發展範圍超過 320 公頃,涵蓋前啟 德機場和附近地區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在 2007 年 11 月核准,為該區提供法定的發展架構主要 發展項目包括遊輪碼頭、多用途體育館、直升機 場、政府大樓、都會公園和跑道公園、公共房屋、 沙田至中環線鐵路及 T2 公路 於前南面停機坪的地盤整理及土地淨化工程現正 進行,預計於 2010 年年初完成前跑道及北面停 機坪將發展例如新郵輪碼頭和公共房屋等早期項 目, 與其配合的基礎設施工程已於 2009 年下半年陸 續動工,而新郵輪碼頭發展計劃的土地平整工程亦 已於 2009 年 11 月展開,預計首個郵輪碼頭泊位將於 2013 年啟用 藝術家眼中的啟德發展計劃 彩雲道及佐敦谷毗鄰的發展計劃:彩雲道及佐敦谷毗鄰的發展計劃:我們於彩雲道及 佐敦谷附近開闢了約 20 公頃土地,作大型房屋及 學校發展之用。
相關的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兩條行車天橋、三條行人天橋及多個道路交匯處改善工 程,亦已於 2009 年基本完成 在佐敦谷新開闢的土地上正進行房屋建設 西九文化區:西九文化區:西九文化區發展計劃,是將一幅位於 西九龍填海區南端面積約 40 公頃的優質海旁土 地,發展成為世界級綜合文娛藝術區西九文化區 管理局定下目標,於 2013 年初展開工程,以期在 2015 年完成第一期核心文娛藝術設施由土木工程 拓展署負責的西九文化區內的基礎建設工程則計劃 在 2013 年初動工以配合西九文化區分期落成啟用 藝術家眼中的西九文化區 安達臣道的發展計劃:安達臣道的發展計劃:這項位於秀茂坪區的工程計 劃,包括道路、橋樑和綠化措施等,已在2008年1月展 開,預料在2011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分階段完成, 將提供約20公頃的建築地台以及相關的基礎建設,以 配合日後公營房屋、學校、地區休憩用地、和其他政 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發展 2010 年 4 月 如何聯絡我們? 如何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何文田公主道 101 號 土木工程拓展署大樓 14 樓 查詢: (852) 2762 5111 傳真: (852) 2714 0140 電郵: enquiry@cedd.gov.hk 網址: http://www.cedd.gov.h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