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高校中预科教育学院的教育目标.docx
9页1民族高校中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连溪摘要:民族预科教育是中国特色民族高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十余年来,中央民族大学通过预科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为本科及硕士阶段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关键字:高校;预科教育;教育目标;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快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巩固和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重要的政策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各少数民族实际的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已经走过了近 60 年60 年来,伴随着学校的成长与发展,几代人薪火相传,预科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我们就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来谈谈民族高校中预科教育学院的发展及其教育目标一、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发展及其培养目标(一)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60 年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 民族预科教育起步阶段(1949—1966 年)1950 年 11 月 24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 60 次会议通过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确定了民族院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实行区域自治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干部。
1951 年 6 月 11 日,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临时校舍国子监的一所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乌兰夫同志兼任第一任院长,招生对象是当年未完全达到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但具备长期学习条件的边疆少数民族干部和学生由于当时学员文化基础较差,无法跟班学习,为此开设了文化补习班,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补习和文化基础学习,这是新中国的第一批民族预科学生学生结业后升入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本科或其他专门学校继续深造 [1]1953 年,中央民族学院第七十九次院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成立预科方案,并把预科教育列为当年学校工作的重点,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当年预科招生265 人,由 43 个民族组成1957 年,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中央民族学院相继开办了医预班、地质班、地理班、2气象班、政训班、外语培训班1960 年初,又开办了电机班、机械班等中专性质的专业班1963 年,开始为新疆地区开办高级汉语补习班,每年招生 150 人自此,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民族预科教育建立初期,学生年龄、文化水平差距很大,入学时间不一,为此,1956 年,中央民族学院预科部被分为预科一部和预科二部。
预科一部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或相当初中毕业的学生或干部,开办有汉语补习班、中学班、专业技术预备班二部招收小学毕业生,主要面向西藏地区招生,设有长期班、短期班、汉语文补习班和专业技术预备班学生毕业后升入大学或回乡参加工作 [2]2.民族预科教育停滞阶段(1966—1967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处于瘫痪状态,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先后有 8 所民族学院被撤销或停办中央民族学院的民族预科教育也受到极大的影响,1966—1970 年期间预科的招生、教学等项工作几乎停止虽然 1971 年恢复招生和教学,但只面向西藏和新疆地区3.民族预科教育恢复、转向、发展、提高阶段(1977—1999 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高考制度的恢复、新时期民族教育任务的提出和民族院校的转轨,使民族预科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招生形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民族学院的民族预科教育也随之进入了一个迅速而健康发展的历史时期1984 年 3 月,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领导和进一步办好少数民族班的意见》明确了高等院校的民族班分为预科、专科、本科三种预科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同时,对民族班的招生、毕业生分配、教学和管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此,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4.民族预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办学层次提高时期(2000 年至今)2000 年开始,学校对预科教育的招生计划做了重大调整在过去的二中,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主要是为其他重点大学代为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学生而从这一年开始,转向为本校培养、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2001 年招收本校预科生 220 人,本校预科生的比例也由原来的 20%左右增加到了当年预科招生总数的 80%左右2005 年中央民族大学开始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研究生层次民族预科教育的创办,加快了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办学层次,促进了民族预科教育在规模、质量、效益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3开创了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目前,预科教育学院有教职工 32 人,学院下设语文、数学、英语、汉语四个教研室2010 年本科预科生招生 441 人(其中“新疆班”73 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293 人,学生分别来自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包括 41 个少数民族成分。
在校生总数达 782 人(含“新疆班”二年级学生 48 人)二)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在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起步阶段,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实行区域自治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级和中级干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补习和文化基础学习在民族预科教育恢复、转向、发展、提高阶段,预科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采取特殊措施,着重提高文化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专科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民族预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办学层次提高时期,预科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本校培养、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今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为在高等院校本科及硕士进行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如何构建民族高校预科教育学院的教学目标(一)切实转变民族预科办学观念,科学定位民族预科教学目标由于民族预科教育是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如何科学制定它的教学目标,一直没有定论长期以来,都是在“预”和“补”之间徘徊主张“补”的观点认为,民族预科生都是降分录取的,基础较差,应该认真补习基础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主张“预”的观点则认为,民族预科生虽然相比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基础差一点,但已经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关键是今后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因此,应该进行大学知识的预备学习。
随着近年来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招生制度的不断规范,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知识基础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于是就出现了第三种观点,主张“预、补结合” ,即在补习一部分基础知识的同时,再预备一些大学的学习内容关于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几来,我们一直在模糊不清的“预”和“补”或者“预、补结合”的理念中徘徊,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才的培养,弱化了这种特殊教育层次在高校中的地位要想科学定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首先应从转变五种观念,深化五种认识入手一是转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高中教育的观念,深化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二是转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是高考文化补习班的观念,深化预科教育是高校重要的办学层次的认识三是转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只局限于“预”和“补”的观念,深化预科教育4教学必须体现与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相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四是转变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补而补、为预而预的观念,深化预科教育的教学就是要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认识五是转变预科教育的教学内容可以粗糙,过程可以简化,活动可以随意的观念,深化这种教育层次的教学务必严谨科学的认识。
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这种观念和教风,深化治学务必严谨的认识,预科教育的教学便无目标可言 [3](二)着力提升预科学生能力素质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一部分是由预科生缺乏学习能力决定的预科学生普遍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和开发自我、依靠自我的学习能力,这是导致他们知识视野不开阔,知识资源不丰富,学习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不成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又一任务和目标要求三)坚持强化学生基础教育目标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由预科学生的学业状况决定的从生源构成来看,预科生中不少人在高中阶段是被校方视为高考无望、被抛弃的“差生” 他们大多知识面狭窄,知识视野不开阔要想在一年内全部解决好学生在学业上存在的诸多缺陷,简单地把“预”和“补”当良方,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把强化、夯实学生的各科基础,作为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来抓要强化学生的基础教育,首先必须把抓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材的改革摆在优先的位置来考虑现阶段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语、数、外教材陈旧、落后,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滞后于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要求,必须加快预科教育教材改革的力度,尽快编写出与时代相适应的预科教学教材。
二是必须改革一门课一份试卷的传统考试方法应从强化、检验学生基础出发,实施笔试与口试结合,高中或本科内容与新课讲授内容结合,知识点与知识面结合等,以有利于强化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三、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教学目标(一)扩展学生视野自 1952 年 6 月 11 日中央民族学院成立开始,由于当时学员文化基础较差,无法跟班学习,为此开设了文化补习班,主要任务是进行语言补习和文化基础学习,学生结业后升入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本科或其他专门学校继续深造1957 年,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国家有关部委的委托,中央民族学院相继开办了医预班、地质班、地理班、气象班、政训班、外语培训班1960 年初,又开办了电机班、机械班等中专性质的专业班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增5加新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种类的知识如今预科教育学院更应在开阔学生视野上下功夫,努力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除了结合课堂教学给学生规定一些必读的书目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读好书;同时配之以举办各种读书讲座,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预科生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民族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二是多才多艺、个性特长突出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展示特长和培养能力的机会,既能帮助他们开展文化交流,融人到班级和学校的集体中,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这里的综合素质,除了学习能力外,还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组织交往能力,等等 “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因此,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被称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展示了民族文化,加强了民族文化交流,又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融洽了感情,培养了能力,提升了素质,拓展了成长发展的空间,为进入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据不完全统计,预科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当中有 5000 多人走上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岗位,十多人成为省、部级领导,也有相当多的人成为石油、地质、水利、电力、医药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