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与理性拯救——以积极道德教育微视角.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1807892
  • 上传时间:2022-04-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与理性拯救——以积极道德教育为视角崔梦恬(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惩罚不是扼杀,而是拯救,惩罚给人新生,使人复活,惩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 育手段,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目前,公众对惩罚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存在很大误区,缺 乏对惩罚教育意义的理性思考而积极道德教育立足于尊重、关爱、理解和信任,倡导积极 体验和正面用语,可为当前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提出有效的指导原则及实践策略,从而回归 教育惩罚的意义与价值关键词:教育惩罚;积极道德教育;指导原则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 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⑴然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惩罚的概念产生了混淆,把正 当介理的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和心罚,忽视惩罚的教育意义不仅如此,多数教师和家长习 惯性的用消极的心理看待学牛的犯错行为,并把这些消极思想渗透到惩罚中,为了惩罚而惩 罚,失去了惩罚的冇效性,使惩罚成为教师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如何积极、理性地看待教 育惩罚并指导实践,或许我们可以从积极道德教育的思想中得到启发一、教育惩罚在实践中的误区若想正确使用教育惩罚,回归教育惩罚的意义与价值,就耍对当前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 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梳理,以下从认识的偏颇、概念的混淆、目的的偏离以及价值的曲解, 对现今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进行综合分析。

      一) 教育惩罚的认识偏颇:赏识教育等于无惩罚教育赏识教育并不是表扬与鼓励的简单叠加,赏识教育通过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 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 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牛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教 冇,是爱的教冇,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冇⑵在重视民主化教育的今天,赏识、鼓励、表扬是必不町少的教育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 '赏识教冇就是无惩罚的教冇目前,人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认识上的谋区尤其 是初任青年教师,他们实践经验不足,往往走不出理论的束缚,本着尊重学牛的教育理念, 过度包容学生的所作所为,英至对学生的错谋行为采取无作为的态度,为了避免家长和学校 问责,过度包容犯错i吴学牛,不敢对具使用惩罚,这样的“好好先生”行为看似很民主,实 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的,这样的教育环境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止确的价值观与是非取向因此, 即使是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这一手段施以辅助赏识、表扬要与批评、惩罚有效的结合才 可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当赏不赏,当罚不罚,这都是教师的失职赏识教育并非无惩罚 的教育,没冇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都少不了惩罚这一教育手段。

      二) 教育惩罚的概念混淆:惩罚即体罚、心罚在心理学的概念中,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 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人和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 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主⑷而体罚是以损伤人体、侮辱人格为手段的处罚方 法惩罚是教育的手段之一,而体罚与变相体罚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行为⑸随着西方民主教育思想H渐深入人心,“惩罚”仿佛成为了一个不光彩的贬义词,更多 吋候它被看做“体罚”的代名词教育者往往把惩罚与体罚、惩罚与心罚混为一谈,并以偏 概全,对教育惩罚全盘否定,没有认识到惩罚附带的教育性具实我国多数法律条文都明确 规定了禁止体罚,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近年来关于教师体罚学生 的事件却频频曝光,这都可归结于教师对H身的权利划分不够清晰,行使权利的度拿捏不好, 加Z法律小缺少对教师惩罚权的明确规定,教师使用惩罚的范围和力度没有得到清晰的界 定为了减少校园纠纷和免于问责,更冇甚者用不易察觉的心罚來取代体罚,对学生实施语 言眾力和人身攻击,使学牛产牛厌学等消极心理,造成学牛心灵的永久创伤以上皆是对教育惩罚概念上的混淆,仅仅把教育惩罚视为体罚和心罚,这是对教育惩罚 外延的肆意强加。

      体罚是针对个人的身体方面造成的程度不一的伤害,心罚主要对学生心灵 施加负面的消极创你两者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惩罚以痛苦的结果收尾,缺少 教育性的关爱,不属于正当教育惩罚的范畴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 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牛: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牛的责任 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⑹山此可 见,教冇惩罚异于单一的体罚与心罚的范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三) 教育惩罚的目的偏离:为了惩罚而惩罚为了惩罚而惩罚,这也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对惩罚目的的一个认识谋区,有些教师为了宣 沖泊己的情绪而滥用惩罚,将学生放置于一朝被惩罚,终I」无法抬头的黑暗恐惧中,使惩罚 成为了禁锢学生健康成长的牢笼学生在接受惩罚Z后,除了身心的痛苦之外别无他获,这 样的惩罚即为了惩罚而惩罚,不仅失去了教冇惩罚的最初Id的,英至也不能确保类似的错谋 不再犯,从而走进了搂犯搂罚的怪圈,那么教育惩罚便失去了价值教冇惩罚的目的应当是改正不良动机与错课行为,而非汕愤或其他恶性意图教冇家夸 美纽斯曾在《人教学论》中论述纪律与惩罚的问题,他反对“学校充满呼号和鞭挞的声音”, 又强调“犯了过错的人就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而是 要使他们口后不再犯。

      惩罚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対其不良行为给子否定评价 或相应处罚的一种教冇行为檀传宝先生认为惩罚的对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学生木 身任何指向学生的身体、尊严、人格、心灵的惩罚都是违反教育规律的⑻因此中小学教 师一定要正确的使用惩罚,明白教冇惩罚的真正1=1的,秉持“对事不对人”原则,杜绝为了 惩罚而惩罚四) 教育惩罚的价值曲解:惩罚仅对个人起作用教育惩罚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惩罚还貝有社会意义这是大多数教育者容易忽视 的一点惩罚的社会意义有两个内涵:一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替代惩罚效应,二则是 教冇惩罚本身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认为替代惩罚同样对学生起作 用,他通过模仿学习实验,得出对榜样人物的惩罚对以减少观察者此类行为出现的次数,这 足以证明惩罚不仅对个体有效,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即适当的教冇惩罚可以帮助个人 改正错误行为,也具有惩前瑟后的作用也就是说,在班集体的F1常教学中,榜样的力量是 存在的,教师实施惩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万不可把惩罚的受用对象单纯的列为个人,旁观 者都可以成为潜在的替代惩罚者,惩罚对其具有影响力教育惩罚的社会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⑼。

      在学校教育中,惩罚也是保 证纪律性的有效手段,对于学生来说,因违反纪律、犯错而接受惩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树 立一种规范的纪律意识,还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制精神,步入社会后,学生便会口然而 然的重视纪律和法律秩序,因而教育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应川对培养遵纪守法的社会公民具 有一定价值反Z,长期生活在没有任何限制和纪律约束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 培养因此,教冇惩罚于个人和社会而言具有双重价值二、基于积极道德教育的惩罚指导原则教育惩罚在教育中是必要的,具冇教育意义然而当前教育惩罚的实践误区普遍存在, 归其原因即教育者不会合理运用惩罚,不懂得怎样运用惩罚,这就需要对■惩罚的指导原则进 行深入地探讨积极道德教育,是周围教授提出的一种德育理念,她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积极 道徳教冇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在道徳教冇中的拓展和运用,也是针对传统和当代中国消极 取向道徳教育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策略枳极道德教育们导从受 教育者的积极道徳品质、道徳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 正面为主的道徳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匸的道徳关系,以 增进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休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道徳发展愿望与潜能,促成 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在积极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消除不良的道德品质,预防恶 习的萌芽和产生读完周I制教授的理念深受启发,积极道徳教冇的思想和教冇惩罚在一定 程度上是交织在一起的。

      传统的惩罚方式过于消极,把惩罚这一行为视为一种消除错误行为 的病理性治愈,重视惩罚的过程和问题木身;而积极道徳教冇侣导一•种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 的道德行为,正确客观看待学牛•的犯错行为,着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其道德品质的提升,长远 的看待学生的徳冇问题,这便是选择用积极道徳教冇指导教冇惩罚的原因 尊重与关爱原则尊重是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为尊重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即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和审美的需要他认为只有 在尊重的环境中,个体才能身心健康地生活,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格的独立积极道德教育也 强调惩罚的询捉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即惩罚的目的和实施的效果,不仅在于减少学牛的 不良动机和行为,而口还耍在惩罚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关爱不以尊重关 爱为原则的惩罚或许能够减少受教育者的不良道德动机和行为,但这种惩罚势必会带來隐形 伤害,因此这种惩罚不可取研究表明,惩罚Z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起“我 与你”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牛是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对话、协商和共同参与⑻如若道徳 关系不佳,教育惩罚的结果便会不尽人意,是故不能“亲其师”,必难“信其道”,亦难任 其罚。

      二) 信任与理解原则信任与理解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唯有基于信任与理解的惩罚才具有效力离开了信 任与理解这一前提条件,也就失去了对惩罚的客观判断信任与理解原则是指,实施惩罚而 麻要抱着信任理解的态度看待事情的前因后果,避免主观、武断和随意实施惩罚不能刻板 地使用单一粗眾的惩罚手段,要根据対象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的惩罚,并注意惩罚形式的多样 化做到了信任与理解原则,惩罚才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公平的方式来实施惩罚,既可 以保护受教育者的尊严和口我效能感,也有助于教师权威地位的树立,惩罚得以有效并顺利 进行如果惩罚导致受教育者的口我怀疑、口我否定,甚至口暴口弃,那么这样的惩罚即使 制止了学牛的不良言行,也是不成功的,因此教育惩罚必须要保证信任与理解原则以信任 为前提,公平的评判是非对错,才能使得惩罚心服口服三) 合理与有效原则惩罚应遵循合理有效原则,包括以下几点,惩罚的吋间要适度、惩罚的强度因人而界、 惩罚的方式积极、正面首先,惩罚的时间应当适度,开始的时间不宜过晚,持续的时间不 宜过久惩罚耍具有及时性,这样符合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在行为发生后及时进行负强化, 有助于学生接受负强化的有效性,这种惜况下的惩罚效果最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化的作 用就越弱,因此惩罚的吋间不可延迟,也不可太久 心理学上讲的超限效应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是再合理的惩罚方式,超过了合适的吋间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使被惩罚者感到厌烦,从而削弱强化的作用所以把握好惩罚的时间很关键,通帘认为被惩 罚者开始产生发口内心的反省作为惩罚可以结束的时间标志惩罚的强度是一个不好控制的因素,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差异來实施,符合 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低年级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机制尚不够成熟,惩罚的实施 强度就不应过大,还应注意保护其脆弱的心灵;女牛比较敏感脆弱,惩罚的方式就可以放在 私下进行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从积极道德教育出发,正而教育的方式比较恰当,当受教育者出 现不良言行吋,教育者应及时指出并提出积极的建议的方法,如果受教育者能够幡然醉悟, 并积极改正,并且以后逐步减少甚至未再出现此类言行,那么教育者可以不采用惩罚的方法, 并对其纠错行为积极进行表扬和赞赏,使受教育者知错必改的良好品质得以强化反Z屡教 不改甚至变本加厉者,则要适当给予一定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