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丰台区经济发展情况(5篇).docx
34页2024年丰台区经济发展情况(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丰台区经济发展情况篇一 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1992年正式启动建设,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最早的“一区三园”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丰台园已经成为丰台区最核心的经济增长极,首都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高技术创新基地,全国知名的央企、民企总部经济聚集区未来,丰台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国总部经济引领区、首都城南发展的样板区和丰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一、空间布局 扩区前,丰台园在空间上由东区、西区和科技一条街(“两区一街”)构成,共计8.18平方公里,其中,东区位于四环西南角,面积4.01平方公里,分为东区一期、二期、三期;西区4.17平方公里,位于北京永定河生态发展带,毗邻园博园,分为西区i和西区ii;科技一条街位于西四环南段,全长12公里,以北京国际企业孵化中心(ibi)为品牌,由15个孵化器分中心,19栋孵化楼、2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网络构成,是中小科技企业创新成长的重要基地。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丰台园的面积由8.18平方公里扩展到17.63平方公里,新纳入政策体系的包括汽博中心、丽泽商务区、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动漫城、二七车辆厂、二七机车厂、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7个区域 建成区——东区一期、二期共计2.89平方公里,建筑规模超过300万平方米,以总部基地、总部国际、总部基地金融港、托普科技园、航天海鹰产业园、国美商都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形成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示范区,是丰台园产业和企业聚集区 在建区——东区三期规划面积1.81平方公里,是四环沿线最后一片成规模待开发的产业用地,预计建筑规模将超过3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的重大项目主要包括中铁诺德(已建成)、三洲能源科技中心、专利技术研发中心、海格通信导航园、华夏幸福商务区、中国通号科技研发中心等在功能定位上,以樊羊路为界,樊羊路以东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樊羊路以西重点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活力商业带,着重完善东区整体商业、商务配套上述两个区域共同作为总部基地3.0的重要支撑 待建区——西区采取多种模式结合开发西区i立足自主开发,打造总部基地西区,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聚集。
西区ii通过单宗出让、整体开发、自持物业三种模式进行开发,打造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区域构成“永定河生态科技新城”园博会的举办,不但提升了西区的品牌影响力,加速建设进程,更会赋予西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使西区成为北京市生态品质最高的科技园区,加之高端完备的配套设施,西区将成为国际、国内大企业的重要聚集点,构建可期待的后发优势 二、总部企业发展情况 目前,丰台园已入驻企业40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聚集了央企一、二级企业总部83家,上市公司总部2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形成了中央企业、上市公司和地方企业三大总部群2023年,丰台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10亿元,同比增长12.6%,位居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前列,留区财政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8.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7.4%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部效应日益凸显202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打造了总部基地品牌,形成了以企业决策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五大中心为特征的总部经济;集成了以服务总部企业为核心的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了以总部文化论坛、总部广场等为平台的总部文化体系;汇聚了中铁电气化局、北京全路通、航天科工、建龙钢铁等400余家总部型企业。
在总部效应的带动下,丰台园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央企、民企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 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一是研发机构聚集成势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7家、北京市专利试点单位190家;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0项产品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2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38项科技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9家企业入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专利申请量7655项,授权4076项二是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拥有专利授权2825项,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产品入选国家火炬计划 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形成了人才引进、产业促进、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体系四是创新人才方面,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13.3%,拥有硕士和博士以上学历5千人三是产业集群特色明显丰台园以总部经济为特色,打造了航天军工、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和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群一是轨道交通产业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足,近年来,平均增速高达38%,税收增长达41%,产值占全市60%,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两个国家级的产业基地,正在推动“轨道交通安全控制系统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加快中国通号集团、北京交控科技通信和信号控制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产业的集群优势。
二是军民融合产业丰台园是国家航天、航空和兵器工业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主要以大型军工集团为依托,关键技术20多项,涉及产品40多个,应用领域20多个,均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共聚集了包括海格通信、元六鸿远、太空板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军民融合企业共33家,涵盖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新材料、航空航天、后勤保障等领域,产业规模将近700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1/4,近几年实现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三是应急救援产业作为丰台区特有的优势产业,应急救援产业布局两大产业园,2023年正式开建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将建设“新兴际华集团中央技术研究院”及“应急救援技术工程研究院”,已组建的“应急救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应急救援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设在创新园内应急救援科技产业园”将成为以高端装备和产品制造为主,国内领先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的基地 三、丰台园发展历程 回望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丰台科技园的发展不仅是丰台区发展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更是顺应了首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功能完善的升级调整、城市扩张的空间拓展的发展趋势,紧紧抓住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有利周期,依托自身空间、成本等自身禀赋优势,形成了支撑丰台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
第一阶段是园区初创时期(1991-2023年)90年代初期,首都经济经历了近10年去重工业化的艰难结构调整转型,重新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服务业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方向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和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为契机,丰台高举火炬计划的大旗,于1991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丰台科技园,并于1994年4月进入国家高新区行列,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最早的三个园区之一 第二阶段是园区的总部经济转型期(2023-2023年)10年前,为突破科技园区同质化发展的困境,园区抓住了中国加入wto,首都服务业快速升级发展的机遇,率先提出总部经济的理念,打造总部基地的品牌,使园区由原来的科技工业园成功转型为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区,北京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丰台区核心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园区的建设发展毫无疑问是过去二十年推动丰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对丰台区整体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支撑和历史意义 (一)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拉开了丰台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 90年代初期,丰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9.1:41.2:49.71,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依然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丰台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1994年加入国家高新区之后,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极大地带动了区域传统产业的升级,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丰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丰台服务业也逐步迈入高速发展的通道,丰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序幕就此拉开,逐步从工业化经济步入现代服务业经济,截至2023年,丰台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78% (二)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搭建了城市发展格局跃升的平台 一直以来,丰台作为京南门户,城南腹地,在服务首都北京的快速发展中,承担了大量现代城市的基础与保障功能,成为重大交通枢纽设施的承载地,航天军工、大型央企的聚集地,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首都向现代服务综合城市的升级过程中,丰台原有的产业基础已经难以形成与首都发展相呼应的匹配节点丰台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形成了与中关村的支撑,同时弥补了首都南部地区增长极的缺失,再次使丰台成为首都南城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节点,为丰台在新一轮首都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中占据有利位臵搭建了区域跃升的平台 (三)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打造了丰台科技创新的区域品牌 园区成立之初,围绕“科教兴丰”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发挥丰台科研单位、大型央企和军工企业的创新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发,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资源,逐步提升市场化的创新孵化能力,逐步构建了丰台科技园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科技园区的建设促进了丰台创新资源的潜力释放和整合利用,同时随着“总部基地”这一发展定位的确立,丰台园区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新技术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区域品牌逐步被市场认可,打造了丰台区过去20年以来最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同时也为下一步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创新驱动力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丰台科技园的建设提升了丰台经济发展的承载环境 丰台科技园的开发建设也是丰台区城市空间规模开发的关键阶段按照1994版北京城市规划,丰台作为北京主要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大部分区域属于城市近郊丰台科技园区就是在以农村地区为主、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的区域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设起来的,在丰台区空间提升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尤其是2023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河东地区纳入中心城区以来,园区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的提升,成为全区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形成了“两区一街”的空间格局,完成了500万平方米产业基地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极大地改善了丰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提升了与周边区县的竞争能力 (五)丰台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丰台区快速增长的推动器 园区自成立以来,依托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宏观周期,紧紧抓住北京市去工业化阶段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转型的机遇,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政策优势、自身的空间和成本优势,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同时促进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0年来,园区通过空间的持续开发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了区域创新资源、总部企业的集聚,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与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加速了丰台从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跨越升级,成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支撑点和发展推动器 四、支撑丰台科技园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从园区发展的宏观环境来看,房地产扩张周期内的地产开发动力配合市场化的商业开发机制,形成了园区总部基地建设的市场动力首先,首都房地产开发急速扩张的周期,为园区特别是总部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市场环境通过研究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我们看到,199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