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例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病因研究.doc
5页197例儿童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及临床病因研【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常 见病因及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对197例经血涂片证实的异型淋巴细胞>0.05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形态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患儿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病因包括:病毒性感染、几种病毒混合感染或病毒混合其他菌感染形态以I型、II型最多见,III型次之,个别可见两种形态的异型淋巴细胞结论: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提 示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及早正确的病因诊断是临床及早合 理治疗的前提;同时了解到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检出异型淋 巴细胞,不能取代血细胞形态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复检率低, 检验人员掌握显微镜下异形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提高复检 率是防止异型淋巴细胞漏检、误检的关键关键词】儿童疾病;感染;病因;异型淋巴;形态学异型淋巴细胞又称病毒细胞、非典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刺激性淋巴细胞等口]形态分为三型,|型为泡沫 型,II型为单核细胞型」||型为幼稚型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血常规的检查质量都在下降一方面缘于五分 类分析仪生产厂家盲目宣传其对血液细胞辨认的可靠性,使 医院检验科放松了对血液细胞形态学镜检的质量控制,甚至 有的医院放弃了血液细胞涂片染色镜检的步骤。
临床实践表 明,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血液分析仪对血液细胞形态的辨认都 是不够准确的,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的要求分析仪不能将有 核红细胞、少量的原始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与 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区别开来[2]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197 例经血涂片证实的异型淋巴细胞>0.05的儿童患者临床资 料、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以了解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临床价值,增强检验人员的认知性和责任性,提高复检率,尽可能减少漏检率、误检率,为临床迅速明确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或者为进一步检查做出正 确选择及为临床及早合理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1年住院和门诊初诊患儿197例,男103例,女94例,年龄2个月T2岁,以1~5岁者居多,计123例,占62.44% ,其他年 龄段74例,占37.56%o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哭闹、 全身不适,部分患儿有黄疸、腹泻、咽痛、皮肤斑丘疹、浅 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1.2方法 常规消毒采集无名指指尖血液涂片1〜3张, 干后进行瑞氏染色,步骤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1.3异型淋巴细胞检查 采用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油镜观察。
1.4异型淋巴细胞的辨认及形态分型依据按文献⑶ 进行综合详细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分析病因得 出诊断结果通过对197例患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检查,结果异型淋巴细胞增高除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还存有其 他病毒单一及混合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形态多样,以I型(泡 沫型)、II型(单核细胞型)为主,III型(幼稚型)次之,个别可见 两种形态的异型淋巴细胞见表仁 表2和表3表1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病因分布表2 197例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混合感染的病因分3讨论从表1中看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除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外,还可见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 腺炎、流行性感冒、巨细胞病毒、风疹等病毒性疾病从表2中可以看出,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还见于几种病毒合并感染 及病毒合并支原体、结核杆菌等感染过去通常认为出现大 量的异型淋巴细胞,是EB病毒感染所致“传单”的特征性实验室依据现代实验观察与临床发现,诸多种其他病原性病 毒感染也会引起细胞免疫的敏感应答反应,血液中出现大量 的反应性变异T淋巴细胞增多所致,故异型淋巴细胞并非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特有[4]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患儿异 型淋巴细胞增多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分别占17.77%, 17.26%, 12.18%O两种以上的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占8.12%0此外,病毒性肺炎合并支原体感染占1.02% ,病毒性肝炎合并结核杆 菌感染占0.51% ,巨细胞病毒合并风疹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占0.51% ,可见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复杂,比例不高的混 合感染也不容忽视。
涂片检查异型淋巴细胞有助于患儿明确 感染病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本文197例患儿的血涂片镜检,检出I型异型淋巴细胞占57.87% , II型异型淋巴细胞占26.39% ,山型异型淋巴细胞占15.23% ,1型、II型异型淋巴细胞同时检出的少见I型、II型检出率最高,与文献[5]报告基本一致III型异型淋巴细胞核/质比例高,有核仁,染色质疏松,胞质嗜碱性,应与急性白血病的原、幼稚淋巴细胞相区别,后者有核仁,核染色质细致,胞质少,淡蓝色,透明,核周界明显形态学的鉴别 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定的识别能力,阅片 时特别要注意观察片尾及片边的区域,同时要求血片制作要 厚薄适中,着色均匀清楚,忌用其他快速染色液笔者认为, 应重视涂片镜检异型淋巴细胞,提高复检率,可以弥补全自 动血液分析仪的局限性,尽可能降低儿童病毒性感染疾病的 漏诊率及误诊率参考文献[1] 王凤计,曲垣瑞•血液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7 : 48.[2] 张国平,冯莉娟•简明实验血液学[M].湖南:中南大学 出版社,2006 : 1.[3] 王淑娟,王建中,吴振茹•现代血液学图谱[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 130.[4] 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 224.[5] 林培国,杨晓艳,刘瑞明,等•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 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江苏医药杂志,2002 ,6(6) : 472-473.(收稿日期:2012-04-05)(本文编辑:李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