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监管创新的若干思考.doc
9页海关监管创新的若干思考[摘要]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 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 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 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创新金融机 制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海关作为特殊监管区域的法规 授权管理机构,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海 关监管模式,理顺管理机制,以适应加快自由贸易区 建设的要求[关键词]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建立上海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给海 关工作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海关作为特 殊监管区域的法规授权管理机构,应抓住这一有利时 机,调整和优化海关监管模式,理顺管理机制,以适 应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要求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区 通过签署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 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多数货物的关税和 非关税壁垒,改善服务和投资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 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特定区域一、自贸区建设中海关监管所面临的新挑战 自贸区建设为海关带来了 一次改革创新的好机遇,为我们简政放权、创新制度模式、手段提供了难 得的舞台。
但更多的还是面临的挑战:(一) 自贸区建设对海关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自贸区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先行先试,还在于要切实管好从中央、总署到地方党政都要求必须管 得住面对“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管 理目标,海关的执法环境、监管能力、信息化水平、 设备及监管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快 速增长的业务量与有限的人力资源之间、企业对便利 化需求与海关有效监管之间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这 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贸易安全与便利 的原则,从体制机制上考虑顶层设计问题,逐步建立 健全一套较为完整的自贸区海关新制度体系、管理体 制和监管模式,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培育 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二) 自贸区建设对海关改革形成倒逼机制自贸区担负着国家战略性试验任务,在国内外者P 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地方党政、企业和社会对自贸区的期待很高,希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 务院下发《总体方案》中明确了自贸区6大领域、18 类、23项开放措施,涉及各类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和功 能拓展措施,包括鼓励跨国公司建立亚太地区总部、 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 地建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等,要求海关必须在 改革、创新、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大突破。
我们必须 清醒认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给海关工作带来的机遇, 全力发挥好海关职责作用,在确保有效监管前提下, 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服务好经济发展方 式转变三)自贸区建设对海关监管提出全新课题 自贸区有许多重大突破,释放了新的改革红利,特别是投资管理、金融、贸易监管等制度创新,标志 着我国改革开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金融领域改革 对海关防控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更新挑战上海自 贸区将打造成我国离岸金融中心,利率市场化、外汇 自由兑换、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业开放和创新都将 有所突破,与金融业相关的实体货物跨境流动,成为 海关监管需要面对的新课题海关应主动加强与相关 部门联手合作和信息共享,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模式和 “防火墙”,防范金融套利,引起资金非法流动,冲击 我国实体经济的安全海关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把 握自身定位,全面高效履职、优化监管服务,在最大 程度地促进货物和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便利合 法贸易进出的同时,积极防范新一轮开放可能带来的 金融、税收等风险二、推进海关监管创新的举措 (一)创新海关管理体制上海自贸区的实验,从根本上讲是要深化制度创 新对海关而言,应以此为契机,在创新海关管理体 制上下功夫。
通过切实转变职能实现方式,最大程度 减少行政审批,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 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口岸办的牵头作用,加强 与其他部门的协同管理,借助电子口岸平台,推动上 海自贸区“单一窗口”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探 索扁平化管理,将总署、总关部分审批事项直接下放 到上海自贸区海关,以满足总部经济发展和产业链条 垂直整合的迫切需求探索虚拟大关区建设,打破关 区界限,将上海自贸区海关与南京、杭州、苏州等长 三角海关的监管业务联动起来,实现区内海关管理要 素的协调使用,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区域通关 一体化积极推进海关作业制度、审批制度和监管模式创新一是及时总结评估试验区内“先进区、后报关”、 “分送集报、自行运输”等监管机制创新的试点情况, 抓好业务运行态势、业务统计数据等内容的梳理汇总,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相关试点范围二是 简化进出境货物备案手续将备案清单填制内容从现 有40项减少至29项,并规范相关预录入专用申报通 道三是开展舱单、提货单、报关单监管一致性等重 点课题研宄以新舱单管理系统切换为契机,提升舱 单数据申报的完整性,为“三单”信息互联互通、互 相印证、相互比对奠定基础.研宄利用新舱单系统开展 风险参数提炼加工,对有较高风险的舱单采取布控和 锁定措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是推进海关监管制 度化、常态化完善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以守法便利 为前提确定和调整便捷措施适用范围,实施差别化管 理通过优化完善进出境备案清单比对、企业物流底帐 管理、卡口实货核注、企业稽查等监管手段,形成自 贸区完整有效的海关监管链条;强化卡口、行政通道、 隔离网巡查和突击整治,确保海关实际监管到位 (三)强化海关规范化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按照总署部署要求,分步对海关系统涉及自贸区 的内外部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逐项研宄制定补充完善的方案及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综合机 制,一方面加强开展宏观层面风险分析定期开展联 合风险研判,重点监控数据异动情况,及时制订应急 预案,加强实时异动跟踪,确保一旦出现异常和紧急 情况有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另一方面,强化微观层 面执法活动风险分析及时纠正和指导基层规范执法 从企业进出口申报、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量化信息数 据入手,做好事前风险分析预判应用计算机实施科学 布控,加大抽查比例,加强事中综合防控处置.通过风 险参数的加工应用、信息化监控技术,为后续监管执 法工作提供指引和辅助 (四)进一步提升自贸区海关信息化管理水平主动适应自贸区信息建设和企业需求的迅速发 展,加快推进海关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集约化。
一是在总署统一组织下推进海关信息化平台建设,构 建人工、人机、计算机作业相结合的作业体系,最大 限度地精简人工程序性工作积极参与自贸区信息共 享和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海关监管系统与区内其 他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的互联 互通二是切实发挥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货检X光 机、辐射探测等各类监管查验设备作用,探索运用视 频监控、移动查验单兵设备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查 验效能三是推进卡口智能化管理,研宄应用智能1C 卡实现海关监管数据自动识别、自动监测、自动比对、 自动报警,并将所有卡口视频接入总关及三级指挥中 心,加强货运车辆GPS轨迹监控四是探索统一的电 子围网管理,借助信息系统联动、中央视频全程监控、 电子围网等科技手段,逐步实现对区内、区区、区港 之间流转货物的实时监控、风险研判、及时处置,减 少监管“盲点”,更好地适应自贸区范围和功能拓展(五)大力支持自贸区新型贸易业态发展及功能拓展坚持理论和调查研究先行,注重对新业务、新情 况的收集与分析,加强成果转化,在总署指导下完善 相关监管办法重点包括;一是大力促进发展服务贸 易,支持试验区内开展销售、结算、物流、维修和研 发等业务,不断创新优化与新型贸易业态相适应的海 关监管。
二是支持扩大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品种、 企业和范围,拓展进出口业务,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 中定价的话语权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在 提供税收担保情况下开展区外保税展示交易,并实行 先销后税,促进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支持自贸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五是对 区内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区外的货物,实施选择性征税政策六) 强化内外部综合监管与执法合作机制 推进自贸区建设绝不是区内某个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包括海关在内的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合力推进 的结果一是对内完善海关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通关 监管、风险管理、企业管理、税收征管、稽查核查等 各环节管理,统筹配置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力量, 突出通关管理高效便利,确保风险防控整体到位充 分发挥自贸区海关缉私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确保打私 工作统一指挥和协调推进二是对外注重加强执法合 作借鉴国际“单一窗口”做法进一步发挥好综合服 务大厅功能,推行海关、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并 联审批”和信息共享,提高政府整体办事效率,节省 企业成本加强与其他执法管理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共同强化风险防控,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拓展区内社会 化预归类服务、引入中介机构协助海关开展稽查等工 作,最大限度体现简政放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 创新机构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建设,提 高海关科学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新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从机构设置、 人员素能培养、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海 关科学管理的能力一是着重推进机构运作机制创新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将机构改革与信 息化、智能化改革和流程再造紧密结合,“瘦上强下”、 明确事权、提高效率,实现科学化、扁平化运作二 是注重内部挖潜与整合优化重点研宄构建一整套管 理机制更加优化合理、流程改造更加科学有效、技术 备配更加完善齐全、部门协作更加顺畅和谐的监管制 度,真正做到节省人力、提高效能,严把国门、严防 风险三是加强关员宏观政策和业务素能培养持之 以恒地在全关不同层面开展涉及自贸区新情新势、政 策文件、监管模式、业务流程等各类培训,帮助大家 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在规范执法、安 全有效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自贸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