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春大棚黄瓜品种.docx
10页中农 9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译成的早中熟、少刺型杂种一代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 3-5 节,每隔 2-4 节出现一雌花,前期主蔓结瓜,中后期侧蔓结瓜为主,雌花节多为双瓜瓜短圆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柄短,刺瘤稀,白刺,无棱,瓜长 15-20 厘米,品质中上等60 000 千克/公顷以上抗霜霉病、枯萎病、黑星病适宜春棚、早春茬日光温室以及秋棚延后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早春荐日光温室 1 月中旬育苗,2 月中旬定植,3 月中旬始收春棚 2 月中旬直播,9 月始收栽苗 37 500-45 000 株/公顷,畦宽 1.4 米(大行 90 厘米,小行 50 厘米,株距 36 厘米)施足底肥,勤追肥,勤采收侧枝留二叶一瓜摘心津春 2 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1993 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性状 早熟,第一雌花着生节位 3-4 节,以后每隔 1-2 节结瓜,单性结实率强,从播种至始收 65 天,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20%,总产量提高 30%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主蔓结瓜为主分枝少,叶片较大厚实,回头瓜多瓜棍棒形,深绿色,白刺较密,棱瘤明显,瓜长 32 厘米,单瓜重 200 克。
瓜柄短,肉厚,商品性好抗霜霉病、折粉病能力强适于早春大、中、小棚栽培,也适用于春、秋露地和秋延后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 2 月下旬至 1 月上旬播种,苗龄 40 天栽苗 52 500-60 000 株/公顷商品瓜及时采收津春 1 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杂种一代1996 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以主蔓结瓜为主,节成性好,不易化瓜,适宜密植单果重 150 克,刺瘤中等,白刺,瓜条深绿色,瓜柄较短高抗黑星病,兼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早熟丰产,适于早春保护地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从播种到始收 65 天,苗龄 35 天,栽苗 52500 株/公顷,商品瓜及时采收长春密刺长春市地方品种黑龙江、北京、江苏、山东、天津、山西、青海、内蒙古、河北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1990 年审定 主要性状 植株长势较强,茎粗,节间短,分枝力踵,叶片深绿色,主蔓 3-4 节开始结瓜,瓜码密,雌花节率高,回头瓜多嫩瓜青绿色,棍棒形,棱不明显,瘤密,白刺,瓜长 30-40 厘米,单瓜重200 克春季大棚定植后 25 天开始采收,产量 75 000-150 000 千克/公顷,品质好。
抗枯萎病,不抗霜霉病,耐寒性较强,喜肥适于北方地区保护地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在天津早春大棚栽培,1 月上旬育苗,3 月上中旬定植,苗龄 55 天左右变温育苗,促进花芽分化尽是降低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减少病害发生每公顷栽苗 75 000-82 500 株中农 12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中熟杂种一代主要性状 生长势强,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始于主蔓 2-4 节,每隔 1-3 节出现一雌花,瓜码较密瓜条商品性极佳,瓜长棒形,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无花纹,瓜柄短,刺瘤稀密中等,白刺,无棱瓜长 25-32 厘米,质脆,味甜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产量75000 千克/公顷以上,抗霜霉、白粉病、黑星病、枯萎病等多种病害适宜春茬日光温室、春棚及春露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华北地区早春茬日光温室 1 月中旬育苗,2 月中旬定苗,3 月中旬始收春棚 2 月中下旬育苗,3 月中下旬定植,4 月中下旬始收春露地 3 月中旬播种,4 月中下旬定植,5 月底始收栽苗 52500 株/公顷中农 7 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性三交种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侧枝强,第一雌花始于主蔓 2-3 节,雌株率 50-80%,早熟性强,从播种到始收 60-65 天,前期结瓜集中。
瓜长棒形,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纹,刺瘤中密,白刺,无棱,瓜长 30-35 厘米,瓜粗 3.5 厘米,单瓜重 150-200 克,瓜柄短,心腔小、肉厚、质脆、味甜、品质佳高抗黑星病、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产量 75000-112500 千克/公顷适宜华北、西北、华东地区春季大棚及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育苗每公顷用种量 2250 克北京地区春季大棚2 月中旬育苗,苗龄 30 天,日光温室 1 月中旬育苗,苗龄 30-35天,小苗 2-3 片叶定植,每公顷栽苗 45000-52500 株喜肥水,施足优质农家肥,勤追肥、勤采收本品种较耐低温,抗病性强,雌花多,苗期不需要嫁按和喷施乙烯利相反,嫁接后延迟采收期7-10 天津杂 2 号 天津黄瓜研究所 1983 年育成的黄瓜杂交一代主要性状 早熟品种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能力强植株长势较壮叶片中等,有侧蔓 4-6 条,主蔓先结瓜,第一雌花多发生在第 3-4 节上,侧枝瓜较多,生长期 150 天左右瓜条棍棒形,深绿色,白刺,瘤棱较明显,长 37 厘米,单瓜重 300 克,瓜头有黄色条纹,不易生苦味,皮甜脆,品质好喜短日照适于早春温室和大、中、小棚栽培,也适于春季地膜覆盖栽培。
产量 120000 千克/公顷津杂 4 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黄瓜杂交一代杂种主要特性 抗病力强,主要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该品种在疫病多发区栽培优势明显早熟、丰产,第一雌花节位4-6 节植株长势强,叶片肥大而浓绿,主侧蔓均具有结瓜的能力,下部侧枝长势强应及早摘除瓜条绿色有棱,刺瘤较密、白刺瓜条长 32 厘米,商品性好适宜春季大棚、春季露地及秋延后栽培,产量 97500 千克/公顷栽培技术要点 苗龄在 35-45 天,生理苗龄 4 叶一心,在子叶展平后温度管理为:白天 28-32℃,前半夜 16-18℃,后半夜13-15℃严禁大蹲苗,满足水分的供应,不要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前期侧蔓应及时摘除,以利根瓜的生长,提早上市总之,苗期管理一定要区别长春密刺,并要注意湿度不能过大,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定植前要注意倒苗、放风炼苗在保护地栽培栽植密度不要过大,每公顷定植 45000-52500 株苗,地温稳定在 12℃以上时,晴天大水定植耐肥力强,施基肥 75000 千克/公顷以上,结瓜后每摘两次瓜追肥化肥 150-300 千克/公顷植株 10 片叶以下的侧枝全部去掉使根瓜和腰瓜迅速生长,从而达到早熟和提高前期产量的目的。
中后期在 10 片叶以上的侧枝全部留下,侧蔓见瓜后,瓜上保留2 片叶摘心,保证侧枝瓜的数量达到丰产的目的农大 12 号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87 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1988 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主要性状 植株生长旺盛,侧枝发生力强,主蔓下部至中部可均等出现侧枝,每一侧枝 1-2 节着生 1、2 个雌花,侧蔓摘瓜后还可出现孙蔓,“回头瓜”由子孙蔓构成茎蔓粗,节间中长,第一雌花着生在 5-6 节,一般雌花率在 30%以上,叶片较长大,颜色稍浅,掌状叶尖较长瓜条直,腰瓜长 35-40 厘米,横径 3-4 厘米,瓜色深绿略有棱刺,单瓜重 200-250 克,大棚栽培成熟期比长春密刺提前 5-10 天,产量 75000-90000 千克/公顷,味香甜,质脆,低温生长性好,雌花分化对昼夜温差较敏感,能适应偏低夜温下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抗病性稍差适于甘肃、北京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秧苗生长速度快,苗龄不宜太长,温室栽培苗龄 30 天,大棚栽培 45-50 天为提高雌花数量,1 片真叶出现后保持 10℃以上的昼夜温差,白天 23-25℃,夜间 13-15℃,甚至还可以低一些。
侧枝生长强,宜适当稀植,每公顷定苗45000-52500 株,并加强整枝管理,主蔓 1/3 以下的侧蔓应及时摘除;主蔓 1/3 以上的部位发生的侧蔓,见瓜保留一叶后及早摘心温室生产可根据天气条件及植株生长情况,适当进行偏低夜温管理,能适应 12-16℃的偏低温,要适时采收,早期果肩发育快,过早采收瓜条上粗下细要求水肥条件较高,在施足有机肥作基肥的基础上,结瓜期间要不断追施速效化肥或有机肥生长势旺,由一定的耐病性碧春京市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一代杂种,1991 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性状 主侧蔓结瓜叶片深绿第一雌花着生于 3-4 节,以后每间隔 1-2 片叶着生 1 雌花瓜条顺直长棒形,瓜长 30-35厘米,横径 3-4 厘米,单瓜重 250 克早熟,从播种到始收 65 天左右产量 75000 千克/公顷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品质好,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较抗角斑病和炭疽病适于北京市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大棚栽培一般 2 月上旬播种,苗龄35-40 天,3 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栽苗 60000-67500 株/公顷,加强肥水管理,定植前施足底肥,结瓜盛期及时分期追肥。
津美 1 号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1999 年通过审定它是集国内外黄瓜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型黄瓜主要性状 早熟,主蔓结瓜,第一雌花节位在第四节左右,前期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 20%,雌花节率高,瓜码密,总产量比长春密刺提高 30%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抗性中上等,瓜条深绿色,少刺,皮色亮绿,瓜柄短,成瓜性好,农药残留量低适于早春大棚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苗龄 35 天,定植时以 3 叶心为宜苗期管理注意低夜温锻炼防止徒长栽苗 67500 株/公顷中农 20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强雌性半蔓生、极早熟、优质、抗病一代杂种主要特性 植株为有限生长型,17 片叶左右封顶,植株生长健壮,分枝少,不易徒长除基部几节有雄花外,以后各节均为雌花,主蔓结瓜,瓜条膨大速度快,瓜码密瓜为棒性,瓜长 30 厘米瓜柄短瓜条直,无黄色条纹瓜色深绿一致,有光泽,白刺,刺瘤稀密中等,小刺熟性极早,从播种到始收 55 天左右,结瓜集中,前期产量高产量 67500 千克/公顷以上高抗黑星病、白粉病、角斑病和枯萎病,中抗霜霉病适宜 、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地的春季保护地栽培由于生长季节短,尤其适合春季保护地间作套作或短期轮作。
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我春大棚栽培,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播种,苗龄 25-28 天,不能过长苗期,少控水,少蹲苗或不蹲苗,但要适当通排湿定植株距 25 厘米,大行行距 90 厘米,小行行距40 厘米,每公顷栽苗 52500-60000 株定植后尽早促进缓苗早发,疏掉基部 4 节以内雌花,早绑蔓上架及时采收中农 202生长势强,生长速度较快,第一雌花节位 2-3 节,主蔓连续结瓜,瓜长棒形,瓜柄短,瓜条直,瓜色深绿,有光泽,无棱,无黄色格纹,白刺,瘤小,刺稀密中等瓜长 30 厘米,横径 3.2 厘米,单果重 150-200 克,质脆味微甜,商品性好,熟性极早,从播种到始收 55-60 天,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产量 75000-1120000 千克/公顷植株较耐低温,抗黑星病、白粉病、角斑病、枯萎病和霜霉病适宜早春塑料小棚、大棚、温室栽培栽培技术要点 北京地区春季大棚一般 2 月中下旬至 3 月上旬育苗,苗龄 25-30 天;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 1 月中下旬至 2 月降低空气湿度小苗 2、3 片叶定植,定植前不蹲苗或小蹲苗,栽苗52500 株/公顷疏掉 1-4 节内的雌花,早绑蔓上架,该品种喜肥水,提早收获和勤采收。
中农 20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强雌性系、早熟、优质、抗病的一代杂种属于保护地专用品种主要特性 生长势强,生长速度快,主蔓结瓜为主,第 1-2 节有雄花,第 3-4 节位起出现雌花,以后每节有雌花熟性早,从播种到始收 60 天左右,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瓜长棒形,瓜柄短,瓜条直,瓜皮深绿色,有光泽,无棱白刺,瘤刺小且密瓜长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