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社会原理重点整理.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lil****ar
  • 文档编号:276695083
  • 上传时间:2022-04-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48.6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社会学原理复习重点整理试卷结构(闭卷)单选 (2×5)名词解释(2×10)判断 (2×10)简答 (5×4)论述 (30)第一章1.P5 社会的定义: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人际交往为纽带,人们之间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结构和能动性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P16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课本: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精神文化 PPT:人口要素、自然环境要素、文化要素3.P47 社会运行: (1)概念:社会运行,指一定社会的持续与变化的进程它包括一定社会的“结构持续”与“结构变化”两方面内容,即“社会持续”与“社会变迁”前者是社会运行的“静态”方面,后者是社会运行的“动态”方面 (2)特征(简答&判断)社会运行具有“结构性”(详见P47)第二章4.P69 社会化的定义: 课本:人学习社会生活技能、规范,获得个性,并通过社会文化内化,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PPT: 狭义: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5.社会化的条件:(1)无先天的行为模式 前提条件:不能象其它动物那样仅仅依靠本能依存,也无先天的行为模式(2)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完善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制需较长时期形成(3)有语言能力 特殊媒介条件:迅速、广泛、准确地进行社会化 语言: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形成表象、概念和思维的外部表现(4)特殊的学习能力 特殊的能动条件:能动的认知 ,任何动物的学习能力与人的学习能力有本质区别6.社会化的类型:(一)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早期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儿童期)(二)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大量在青年期)(三)发展社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主要在成年期)(四)逆向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五)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规范7.P74 社会化的主体: 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等 8.P82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概念 广义:人类的创造物。

      与未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物相区别(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狭义:行为方式、知识、社会观念、社会意识等非物质的现象(精神财富)具体表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9.P96 制度的定义及分类:定义: 广义:制度是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特定的组织、设施和规范 外延:所有对行动主体在各种情景下的社会行为具有制约作用的一切规则和规范形态 文化意义上:凡是能给人的行为以规约的社会文化形式都被界定为制度第三章10.P112 什么是自我(名词解释) “自我”就是个体将自己作为客体对待的能力个体能够针对自己采取“行动”,就像针对另外一个人一样;个体进行内心的自我交流,就像与另外一个人交流一样 这种与自己“交谈”的过程,是人类意识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11.P129 什么是心灵(心智)心灵,就是指人类的反思性智力或思维,具有以下特征:能用符号表征客体,能用符号预演未来,想象特定的情境指导自身行为,并且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12.P131 行为的类型(选择&名词解释)13.P137 社会互动的概念、条件、要素、类型(1)概念: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条件:心灵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3)要素:A.应有两方以上的主体; B.主体之间应有某种形式的接触; C.各方主体都能意识到符号代表的意义4)类型:A.行为主体角度: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B.互动性质角度: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第四章14.P145 群体的含义和类型(1)含义:群体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2)类型:A.根据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对个人人格的早期形成起主要作用或次要作用划分:初级群体VS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建立在深厚的情感基础之上如家庭、邻里、同伴团体等 次级群体是为达到特殊目的而特别设计的群体如办公室、班级等B.根据群体的内部结构:正式群体(正式组织)VS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组织)正式群体:成员资格和职责有严格的规定,群体活动排除了随意性,受到成文的明确的规范制约。

      如:家庭、学校、工厂等非正式群体:成员资格和职责无严格规定、群体活动有较大的随意性,不受成文的明确规范的制约如:朋友圈、兴趣小组、同乡会等C.根据群体成员的纽带血缘群体:如,家庭地缘群体:如,邻里业缘群体:如,公司趣缘群体:如,兴趣小组志缘群体:如,宗教团体、党派D.根据成员的实际归属和内在愿望:所属群体VS参照群体所属群体:指个人所在的群体它对个人社会行为方式有明显的影响性参照群体:指个人心目中期望成为其成员的群体个人发生的社会行为有时也受到“参照群体”的行为方式的影响TIP: 参照群体是我们用以自我评价的一个标准,你以哪个群体作为参照,直接影响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15.P171 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分类(1)含义:社会组织是由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小群体构成的一种有特定目标的协作系统;或者说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2)特征:A.非人格化 B.整体合理性、个体非合理性 C.道德和非道德的两重性(3)分类:A.以功能和目标的不同来分类 包括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和模式维持组织 B.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 包括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和大众福利组织 C.以组织所倡导的顺从方式为基础来分类 包括疏远型、功利型、道德型 D.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 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E.以产业为标准分类 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组织 F.以机构编制为标准分类 包括机关编制组织、事业编制组织和企业编制组织TIP:科层制(官僚制):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 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是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进步它可 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第五章16.P195 社区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活动领域一般来说,社区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A.社区要占有一定的地域B.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C.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经由交往形成的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以及社区意识D.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归属感2)类型:A.依形成的时间、历史 老社区、新社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B.依规模——人口规模 大社区、中等社区、小社区C.依形成的方式 自然社区——由地理、气候、资源、生产、群居等原因,自然形成的 法定社区——由政府依各种因素划分确定或规模建设的D.依地理特征 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沿海、内陆等E.依主要功能 经济型、政治型、文化型、军事型、科技型、综合型 F.依社会结构 农村、城市17.P209 社区中的关系(论述题)(1)社区资源配置(市场配置&政府规划)(2)社区权力结构(精英论&多元论)(3)社区权利(4)社区的联结纽带(5)什么是好的社区第六章18.P229 城市的界定及产生条件(1)界定:城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聚的社会物质系统。

      2)产生条件:生产力的提高、血缘以外的社会组织的形成19.P241 城市的主体人、群体、组织、城市环境城市人口特征: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高人口异质性20.P258 乡村的起源及特点(1)乡村伴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渐形成;(2)特点:A.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居民聚居的区域 B.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C.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存性很强 D.社会结构相对稳定,流动性较低21.P264 乡村社会关系(1)传统乡村社会关系A.以血缘为基础的差序格局:· 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形象展示了自己与家人、熟人、陌生人的亲疏关系B.依靠人情和面子维系关系(2)现代乡村社会关系差序格局多元化、理性化,传统差序格局日渐解体;农民人际联系日渐广泛;乡村社会关系理性化、功利化第七章22.P274 国家的定义社会学意义上的国家(P278)国家是在一定地域内合法地垄断了暴力使用权利的组织第八章23.P311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第十章24.P368 人口及人口现象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实现其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第十一章25.P427 认识社会的方法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一) 调查研究(1) 要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2) 类型:普遍调查;抽样调查(3) P430抽样:①定义:指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