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赵玉明 广播电视辞典 第三章 广播电视新闻词汇.doc

4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8505270
  • 上传时间:2018-01-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7.50KB
  • / 4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闻 l.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以迅速、广泛地向公众传递真实、重要、新鲜的信息为基本职能,是新闻事业的基础和主体现代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等新闻媒介,都把采集和发布新闻作为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新闻与信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客观情况,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新闻只是信息的一部分,它所反映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客观事物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而信息则包括一切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知识、情况、资料等新闻”一词,在我国始于唐代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孙处玄曾说:“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新唐书) ) ;尉迟枢则将记载传说和故事的著作,题名为《南楚新闻》 当时“新闻”的含义,主要指日常生活中的奇闻异事到宋代, “新闻”成为暗指民间小报的用词据《朝野类要》记载:“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日新闻 ”英语中的“新闻(News) ”一词,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是“由新(New)这个字引伸而来的” ,始于 l423 年(见《新闻学原理》 ) 新闻产生于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了解和沟通情况的需要,迄今经历了 4 个发展阶段:口头新闻、手抄新闻、印刷新闻和电子新闻。

      这些阶段主要按传播新闻的手段和媒介划分早在文字出现以前,人类就已经运用语言和刻画符号互相传递消息、交流思想情感,这是新闻活动的萌芽随着文字的产生和生产的发展,手抄新闻应运而生如中国古代的“邸钞” 、 “阁钞” ,就是各地驻京城进奏官传递帝王谕旨、官吏任免之类信息的手抄新闻;l6 世纪意大利威尼斯还出现了“新闻信” 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导致了印刷报纸的问世;现存最早的报纸,是 1609 年在德国施特拉斯堡出版的《通讯或报道》 而电讯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则不仅孕育了电子新闻,而且带来新闻传播方式、范围、速度和内容的根本性变化现代新闻事业成为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竞相发展,活动范围遍及世界的庞大而多样的事业由于新闻具有凭借事实传播一定的思想观点以影响舆论的作用,社会上各种政治集团都力图利用它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服务在阶级社会里,新闻和新闻事业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2.各种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按体裁分,包括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按传播媒介分,则有报刊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此外还有以内容、地区等为标准的分类3.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新闻学研究人类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下属分支有:1.理论新闻学,如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原理、比较新闻学等;2.应用新闻学,如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新闻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新闻广播学、新闻电视学等;3.历史新闻学,如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术发展史、著名新闻界人物史等;4.管理新闻学,如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广告学等;5.边缘新闻学,如系统新闻学、新闻信息学、新闻控制论、新闻心理学、统计新闻学、新闻伦理学、舆沦学等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客观世界与人类新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本质和规律,总结和概括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新闻学 研究萌芽于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l7 世纪末,一些德国大学生开始以报业为研究对象写作学位论文1845 年科赫(Koch)教授在海特各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所20 世纪初,美国的一些大学成立新闻院、系,从比较零散的业务方面的研究进入系统的理论探讨,新闻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于当时的新闻事业主要是报纸,因此,早期的新闻学也就是报学随着新闻事业的现代化,本世纪 2()年代开始出现“大众传播工具”这个概念,作为报刊、广播、新闻纪录片的总称,以后又包括了电视新闻学已从单一的报学发展为大众传播学的一部分。

      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介绍到我国,始于 20 世纪初l918 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最早的研究新闻学的组织,会长是蔡元培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专著是 1919 年出版的徐宝璜的《新闻学》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研究始于 40 年代初延安整风时期新闻事业 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活动的、有组织的新闻机构现代新闻事业主要包括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社、新闻电影制片厂等专门机构;它们运用采访、编辑、通联、出版、发行等组织系统以及新闻体裁和编排技术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组织是传播新闻的工具,既是社会舆论机关,又是阶级舆论机关它的基本功能是:沟通情况,传递信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刊登广告,提供社会服务新闻事业面向整个社会和一切受众,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又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事业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集团竞争或资本主义垄断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党的新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核心,是、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由于人民需要的多样性以及社会主义各条战线的分工,又决定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形成了以党的新闻机构为核心,包括群众团体、民主党派和各种专业性新闻单位的事业结构。

      宣传 传播一定的观念和论据以同化特定对象的认知与态度,进而影响、控制其行为的一种努力,宣传的最终目的是缩小宣传者与宣传对象之间在观点和态度上的距离宣传效果指在宣传作用下,宣传对象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包括:l.使原来持中立和漠不关心态度的人们形成宣传者所期望的态度;2.使原来与宣传者相左的宣传对象的认识定势和态度发生动摇、弱化乃至改变;.3.进一步强化与宣传者意见相同的人们的既有认识定势与态度宣传这个概念,早见于中国古籍 《魏略·李孚传》:“今城中强弱相陵,心皆不定,以为宜令新降为内所识信者宣传明教 ”《中兴遗史》:“辰巳刻问,道路已宣传,无不欣见于眉 ”西方的宣传一词,由“propagare”而来,原义是“繁殖” 、 “扩散” 宣传按内容分,有政治宣传、宗教宣传、商业宣传、科技宣传、新闻宣传等宣传使用的手段多不胜举,大致可概括为:文字手段(如书报杂志、传单、广告等) 、视听手段(如广播、电视、电影等)以及组织手段(如集会、结社、演讲等) 近代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其具有别种宣传手段无法比拟的及时性、广泛性、经常性的优点在宣传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各阶级或社会集团进行政治宣传的得力工具。

      利用新闻媒介来进行政治宣传,具体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言论(包括新闻评论、群众来信及理论文章等)进行直接的宣传;二是通过新闻的选择和处理来间接地发出宣传信息保证宣传效果的基本要素是:1.宣传者的权威与信誉;2.对宣传对象的洞悉和尊重;3.对事实的良好利用和解释;4.宣传频度和宣传时机的恰当掌握;5.宣传方式的目的性与对象性的有机统一鼓动 一种用语言、文字、图片等符号影响人们的意识,激发人们的情绪,旨在直接促使他们按照一定的思想和口号行动起来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是阶级和政党进行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鼓动区别于宣传的主要特点是:l.鼓动是一种短期化的行为,其目标指向具有强烈的直接现实性;2.宣传常系统地提供许多观念重在诉诸被宣传者的理性;而鼓动则多用典型的事例、富于激情的口号来诉诸群众的情感鼓动按形式分,有口头鼓动(如演讲等) 、文字鼓动(如报纸、传单等) 、形象化的鼓动(活报剧、漫画等) 舆论 社会或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有争议的问题的共同意见构成舆论的三要素是:1.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问题,且这个问题与人们现实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相关程度足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2.必须有相当多的个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体意见的充分互动,最终达成某种为一般人普遍赞同、且能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一致性意见;3.这种一致性的意见对问题的存在和变化及与此相关的人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产生某种效力,这是舆论与意见相区别的关键。

      舆论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或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是实现社会调控的制约力量舆论又称“舆诵”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听舆人之诵 ”《晋书·王沉传》:“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 ”“舆人”即众人;“舆论” ,指众人的看法和意见英文中‘舆论” (Public opinion)作“公共的意见”解舆论大致可分为社会舆论、阶级舆论和集团舆论由于人类文明的积淀,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各阶级大体一致的共同舆论但在阶级社会中,一般说来,舆论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和阶层的集团意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派性或集团性舆论的形成大体经过 3 个阶段:l.问题的发生;2.意见的表露与交换;3.意见的归纳与综合新闻媒介是一种能够影响舆论形成全过程的强大力量,其主要方式有:1.吸引注意,唤起舆论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某一问题的报道,能迅速使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对象2.提供讲坛反映舆论指新闻媒介是人们在最大范围内自由讨论、广泛交换意见的最得力工具3.施与影响,引导舆论指新闻媒介有选择地提供某些有助于形成某种舆论的观点及事实根据;有组织地发表某些权威或意见领袖的看法和论据;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阐明自己对某问题的观点与立场。

      新闻本源 新闻的根本来源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 、 “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价值 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有多种主张,如“素质说”认为,新闻价值指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而. “功能说”则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而所谓的“读者兴趣” ,指个人关心的、同情、反常、进步、斗争、悬宕. 、两性关系与年龄、 .动物,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心理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

      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 19 世纪 30 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l918 年,他在《新闻学大意》 (发表于《东方杂志》 )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的价值” 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为“新闻鼻” 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新闻五要素 又称五个“w” 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即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事(what)和何故(why) 这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此说在西方最早出现于 l9 世纪 60 年代1913 年,广学会翻译出版《实用新闻学》(美·休曼原著) ,把此说介绍到我国随着调查性报道的兴起,西方有些学者提出了“六要素”说,认为除五个“w”之外,还有一个新闻要素尊 H”,即如何(how) 新闻手段 新闻传播工具、传播符号、新闻体裁、编排技术等的总称。

      现代新闻传播工具,除报纸以外,还有广播、电视、通讯社、杂志、新闻纪录电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