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doc
12页名词解释(共20分)1、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和名次P642、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赂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3、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P2524、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P15、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运动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P2336、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P687、运动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时间具有普遍指导意义P908、运动成绩:是指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比赛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包括竞赛的胜负或名次P649、竞技能力:同4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P1661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P26812、运动负荷:13、竞技水平:14、训练方法:15、爆发力:16、周期安排原则: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 简答题(共30分)1提高动作速度常用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哪些?2技术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3简述贯彻周期性原则的训练学要点4竞技战术包括哪些内容?5 循环训练法有什么特点?6技术训练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7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及补偿效应的基本含义是什么?8竞技能力有哪几个因素组成?9动作要素的构成包含哪七个部分?1. 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哪几类项群?分别包含哪些项目?答:技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项目可以划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类项群。
体能主导类项群又分为快速力量性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性项群、表现准确性项群、表现难美性项群、向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格斗对抗性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和举重等项目;速度性项群包括短距离的跑、游、划、骑等类项目;耐力性项群包括中长距离的跑、游、划、骑和竞走等项目技能主导类项群分为表现准确性项群,包括射击、射箭等项目;表现难美性项群包括体操、武术套路、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跳水等项目;同场对抗性项群包括篮球、足球、手球等项目;隔网对抗性项群包括诽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格斗对抗性项群包括散打、拳击、摔政和柔道等项目2.竞技能力有哪几个方面因素组成? 答:竞技能力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1)体能:运动员的体能水平集中表现于力量、速度、耐力子种基本运动素质及=者之间的各种组合性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人体的形态及机能状态是决定其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条件2)技能: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从技术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两方面予以判定3)战术能力:战术能力则表现为力求出色地发挥自身的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于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这样三个部分。
4)运动智能:运动员智力状况及一般的和专业的知识水平则对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5)心理能力: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涉及广泛的领域,在竞赛中则集中地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及竞技意志3.简要说明人体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律答:人体竞技状态的发展经历形成、保持、消失三个阶段,明显地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在一次负荷下,机体能量消耗产生疲劳,继而解除负荷,逐渐得到恢复,通过机体的超量补偿机制,使得运动贝的能力得到提高1)竞技状态的形成:每一次适宜的负荷都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变化,多次适宜负荷的刺激,就会引起机体多次的适应性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机体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运动竞技状态即不断地培养发展.并逐渐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 (2)竞技状态的保持:竞技状态形成以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相对稳定,各个系统之间保持着高度的协调,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保持阶段在强烈的参赛动机驱使之下,高度地动员机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新的成绩3) 竞技状态的消失:入体不可能始终保持各个系统之间的高度协调,生理和心理能力也不可能始终处于高峰状态由于人体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高度竞技状态之后,即需要体息、恢复,以消除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就这样,与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训练的人周期4.什么是间歇训练法,分为哪几类?结合专项方法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参考要点: (1)间歇训练法的含义:间歇训练法是指别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间歇训练法的类型;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3)训练中的应用特点:以体能类项目为例,说明间歇训练法在训练中的应用特点 第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较大,心率负荷指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练习内容多为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练习的动作结构基本稳定;能量代谢系统主要启用磷酸盐系统以及乳酸能系统 第二,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下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40如秒钟或如—180秒钟左右),速度负荷强度通常赂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左右,心率负荷控制在每分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伙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第三,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每分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一次持续练习的动作种类可以单一,也可多元,供能以有氧代谢系统为主5.试述运动员体能及其构成?答:(1)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2)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 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等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 立的作用,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 个因素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三个构成因素之巾,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 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6.一堂课的训练负荷量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1)依主要训练手段的训练量确定训练课负荷量度的大、小等级 在一次预定时间界限的训练课中,完成主要训练手段的最大训练量可作为大负荷训练课的判定标准,大负荷训练量的50%~80%为中等负荷,50%以下为小负荷。
(2)根据训练课后恢复的状态确定训练课负荷量度的大、小等级 有机体在训练负荷刺激下产生疲劳,负荷越大,疲劳越深,需要恢复的时间也就越长据此,可从恢复时间的长短椎断出负荷的大小恢复时间短,则负荷小;恢复时间越长,则负荷越大 比较同一时间长度的训练课结束后,有机体疲劳后恢复时间的长短,即可判断训练课负荷的大、小等级例如俄国学者对周期性项目运动健将的跟踪检测表明,各种性质的大负荷课后,需要经过2~3天的恢复过程由此,可以以大负荷课中完成的量作为上限标准.划分出不同等级负荷的训练课: 大负荷课——运动员达到原来水平的恢复时间约为2~3天; 较大负荷课——恢复时间为大负荷课的1/2,即l~1.5天,此时负荷量比大负荷课个的量少25%~30%; 中等负荷课——恢复时间通常10~12小时以内就可完成,此时负荷量为大负荷课的50%~80%左右;小负荷课——恢复时间则是儿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负荷量为大负荷课量的20%~25%7.制定一份年度训练计划的具体步骤o答:(1)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2)确定训练指标;(3)划别U练阶段,提出各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4)确定实现目标的基本对策;(5)安排比赛序列;(6)规划训练负荷的动态变化趋势;(7)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8)确定各手段、练习的负荷要求(9)制定恢复措施;(10)规划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内容、时间及标准。
8.如何确定一个大周期各阶段时限的工作步骤?参考要点: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是以成功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以及完整的训练大周期 (1)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由竞赛日程所确定 (2)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围绕比赛日确定比赛阶段常规大周期,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 (3)确定比赛时期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个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4)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 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加2~4周的恢复时期,就构一、 选择题(一)1、超人的体力和技艺性是——的特征 A 竞技体育 B 群众体育 C 学校体育 D 大众体育 2、篮球、足球属于——项目A耐力性 B 对抗性 C 周期性 D 速度性 3、训练适应的特殊性是训练适应的——之一 A作用 B 特性 C方法 D 手段 4、训练适应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负荷、恢复过程、身体情况、心理状态等,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A负荷和身体 B 负荷和心理 C 负荷和恢复 D 身体和心理 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A苏联 B原民主德国 C中国 D原联邦德国 6、超量恢复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 系统不见断性7、重复训练法每次(组)练习之间有较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果用心率来表示,可在心率恢复到——是进行下一次(组)训练A110次/分之下 B120次/分之下 C 130次/之下 D140/次之下 8、如果用间歇训练法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强度应在——A40-60%z之间 B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