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docx
10页《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分享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篇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品鉴《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第一辑的第七篇《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关爱》中,文章没有深奥的理论性语言,没有精彩的文笔,只是以平淡、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方老师对待一个个性特别孩子的教育故事,小班读后感我看了以后,深有同感 记得去年我带的小班中,也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每天入园时,总会在大门口发脾气不肯自己走进来,非要老师上前去拉他到活动室后,他就待在角落里一动不动,不管老师怎么哄,他就是不理不睬于是老师就随他去了,想等他的脾气发完只是到后来,他会匍匐到地上,眼泪鼻涕流一身,甚至连小便也拉在身上,最后只好请家长接回家后来多次跟家长沟通教育也无济于事后来,无意间的一件小事发现他原来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于是,我们就抓住他的这个心理,不时地用鼓励的语言表扬他,并且时常地做一些关爱的动作,如:摸摸他的头,牵一下他的小手等渐渐地,他的脾气不见了第二学期的一天,他拿了一大袋水果来园,我问他:“这些水果是给小朋友吃吗?”他摇了摇头说:“是给你吃的。
我听了深受感动 常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认为:孩子的“非正常”表现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她认为,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过程中,当孩子哭泣、不合作、发脾气、不讲道理时,老师就会感到沮丧、气恼、烦躁等,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更加恶劣,常常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其实,这样只能使孩子变得更加恐惧不安,孩子的心理问题也会隐藏得更深、更持久因此,我们需要用理智与冷静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多地去理解、宽容与等待孩子,用爱心和耐心坚持倾听孩子的心声 老师不妨少一份指责,多一些扪心自问:“爱孩子,我真的准备好了吗?“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每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真正地喜欢老师、信任老师《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当每个人从学校踏出的那一刻起,就憧憬着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满怀梦想与希望,编织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然而随着工作中竞争与压力的聚增,让那些曾经怀揣着梦想的青春也退去了绚丽的光环,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的倦怠,昔日的职业幸福感逐渐褪去。
当岁月磨平了幸福的痕迹,我们不得不再次去寻找它,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有心,总能有所收获 在最近看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我的情绪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诉我们工作态度的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会让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得出不同的结果: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方面,可以使人产生乐观的情绪;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悲观的情绪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时,不妨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焦点,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让自己走出阴霾的确,态度常常会左右了人的情绪,而能改变的则是转移自己的注意不妨学着慢慢地来寻找: 从孩子的身上寻找: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孩子,虽然有时日常的繁琐事情让我们觉得很累,但当看着孩子们那天真的的笑脸,信赖的眼神,听着他们相互间的童言稚语,看着他们相互间的趣闻趣事,我们的脸上不自觉地会流露出笑容,而这种笑是发自心底的,真情地流露,也是幸福的! 从日常的工作中寻找:不可否认,幼儿老师除了一日活动的带班,还需要不断地充电,提高素养各种比赛、公开活动常常不断,可是当自己通过努力,经过了一次次地历练后,再回头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因为努力后的收获是无法用物质去衡量的,这中满足也是幸福的! 从同伴中寻找:一个团结的团队让人学到很多,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教师队伍中应该值得庆幸的是大家没有彼此的保留,坦诚相待,当有人有疑惑不解时,彼此总能相互帮助,不求回报。
同伴间的帮助与提点总能让人收获颇多,这种不求利益回报的同伴关系,也让人感到幸福! 也许每个人对职业幸福的定义不同,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多倾听、多感受,多寻找,相信一定能体会到更多做老师的幸福感!《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感受很深,特别是本书内第三章内讲到我们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讲得很有道理,我也很有同感 书中讲到: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要关注我们在活动中习以为常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关注我们在教学中的每一句话评价、每一次互动这些细节都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让细节成就精彩的课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精彩的细节,善于发现并利用课堂上孩子的亮点甚至缺点,巧妙、准确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让这些细节为精彩的课堂增辉 在我组织的一次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体育游戏中,虽然是个传统的游戏,但是我班的孩子一直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能提高幼儿快速四散跑和躲闪能力在一天早上晨间活动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老狼老狼几点钟”,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对此游戏一直比较兴趣。
活动时我扮演老狼,当我抓住了一两只小动物之后,我依然像以前一样让被捉住的小朋友站在一边等待,等待着下一轮但我发现被捉的幼儿只得站在边上,不能参加游戏,我想这样对孩子也不好 于是我急中生智,拉起被抓住的“小动物”往自己的“洞里”拖,嘴里还叨唠着,“天黑我要吃掉你们”没有被捉住的孩子一下子紧张起来,施豪大喊道:“咱们要把他们救出来”,对呀!可以给幼儿创造救助的机会,于是我给幼儿讲解新的游戏规则,当老师说:“老狼休息了”,全体幼儿可一拥而上去救他们的同伴另外我还提出要求:“救小动物时,你要当心,不要再让老狼捉了这时孩子们开始想办法了,一些孩子吸引老狼,另外的孩子趁我不备抓住自己的同伴就跑成功了!成功了!我们救出小动物了这时每个幼儿开始欢呼雀跃,也把游戏推向了高潮通过这项活动,我感觉到在各项活动中应该做一个有心的老师,有心留意孩子,有心观察孩子,那你才能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教育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一次成功教学,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作为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暑假里我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觉得本书对我们幼儿教师非常适宜,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帮助很大,在书中第三章中讲到教师要听孩子的话,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我觉得讲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个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
我们的午睡室边上有几棵含笑树,午睡起床后总有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总有两三个、三四个一堆围着在那里,当我走过去一看,他们手上都沾满了泥,本来想大声批评他们,但是我压住了火气想看看它们到底在观察和什么,于是我问:“你们在干什么”?这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着我继续问他们:“那你们看见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蚂蚁”,“还有小螺丝”,“还有蚯蚓”,“还有西瓜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说:“小朋友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再观察一下,等一会记得要把小手洗干净呀!”在吃完午点后我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说说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还有些什么?小朋友兴趣非常浓,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得很积极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到处都有教育的机会有时我们之所以会错过日常活动中这些大好的教育时机,是因为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教育,而忽视偶然事件中的随机教育如果我们教师的头脑里树立起了随机教育的观念,善于捕捉随机教育的机会,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它们转化为我们教育活动中的活教材,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使幼儿在顺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识,真正做到“有效有学”。
如上面看似一个小小的观察,却满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兴趣,想探究问题时,作为老师,随时解答孩子们碰到的问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主要的是没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乐于提问,敢于提问《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
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作为幼儿教师,每天充斥在耳边的恐怕是孩子的各类“告状”了其实,告状再多,内容也不外乎是小朋友之间的`摩擦、纠纷面对如此多的小报告,如果老师事事都亲自处理,估计别的事就没空做了;但是如果不去处理又好像也不妥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 例如:放晚学了,大家都在整理自己要带回去的玩具、衣物,忽然,伟伟跑来告诉老师:发现自然角里有片植物的叶子好像是被摘掉了!我把目光转向其他孩子,“我没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大家都这么说。
为正视听,老师理所当然地要“立案侦查”于是,我对全班小朋友说:“到底是谁摘的?”没一个人承认我追加了一句:“是不是有人很喜欢这片叶子才去采下来的?只要你说出来,我会原谅你的可是,还是没人站出来承认 情况变得有点尴尬,“真凶”没找出来,大家又都不承认是自己摘的,真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就这么僵持了一会儿,楠楠忽然大叫:“我知道啦,是它自己掉下来的好家伙,原来刚才有阵风吹过,原本就比较脆弱的叶子就又掉了一片下来这下,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松了一口气 记得前苏联有个很有名的故事叫《谁打碎的花瓶?》,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直至今天,老师们也是常常本着这个目的在教育孩子可是,当全体孩子都矢口否认,当他们都用无辜的目光看着你时,老师是否还需要去揪出“肇事者”呢? 我想,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老师们都要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是让孩子通过这件事受到教育来得重要,还是揪出真凶重要?”其实,就算成功查出是人为的“破坏”,也不能改变植物的现状可能是孩子们整理玩具衣物时不小心碰落的,也可能被风一吹自然掉落的,就算是故意摘掉的,也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许只是因为好奇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