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雪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docx
4页顾雪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顾雪珍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家学会副会长、江苏音乐家协会声乐委员会副主任曾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教委“优异园丁奖”、“优异教育工作者”和“优异学科带头人”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专著《中国声乐演唱教程》、《歌唱艺术》、《音乐丛书》等 作为女高音歌唱家,顾雪珍教授以她优异的音质和音色,和对歌曲作品的独特艺术处理,给人以心灵共鸣和审美享受,从而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尊重,从《茉莉花》、《赶牲灵》到《看天下劳苦人民全部解放》,她的声音自然、音色甜美、听之如品清茶、始觉清淡、继则有味,续而清香怡人、回味无穷,从《马儿啊,你快些走》、《黄河怨》到《攻关》,其圆润淳甜刚柔相济的风韵,让我们的内心一次次被激起海浪波涛般的撞击,可谓珠圆玉润、掷地有声、情真意切 顾教授的音域宽广、音质甜美明亮,但又不乏丰满和柔情,声音中充满着一个优美无言的审美思索和哲学思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冯健亲说道:“听了顾雪珍的演唱,亲切感人,功力扎实”那种甜美柔和的特色从声音的深处激提议真情达成以景寓情的艺术效果 艺术历练 业精于勤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顾雪珍教授的声乐艺术道路和声乐教学方法的形成印证了这一牢不可破的真理 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是顾雪珍走进艺术殿堂的第一步1961年她从苏北老解放区来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四年的声乐学习期间,她基础上接收的是西欧的传统声乐训练以后,周总理提出了音乐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学校领导针对顾雪珍教授的详细条件,培养她向民族声乐方面发展,还请了部分民歌、曲艺老师帮助教学 1963年大学期间,顾雪珍演唱了一首《公社的山啊,公社的水》,当初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每七天一歌”重复播放,随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向全国播送,旋即响彻了大江南北 艺术是无止境的,顾雪珍不但仅满足于民族声乐方面的学习,在1965年留校工作以后,她又学习京剧、越剧,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她前后向黄友葵先生、柯笳和先生、李宗璞先生学习声乐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声音自然、音色甜美、乐感好、会唱歌 勤耕不辍 诲人不倦 在四十年的演唱、教学生涯中,顾雪珍承前启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声乐人才,为当代中国的声乐艺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难能可贵的是,现在她仍在声乐艺术的世界里勤耕不辍,诲人不倦 在声乐教学中,顾雪珍教授追求的是“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并把这一理念利用到她的实践教学中去,形成“自然――不自然――自然”的声乐教学思想。
她说:“所谓不自然,是指开始发声训练后,临时打破了过去自然的、相对稳定的歌唱状态,代之而来的是临时的不稳定,以致心理上、生理上的改变,听觉上的不习惯,于是,很自然地要‘乱’一个时期,这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必定现象经过正确的训练后又会达成自然的状态,所以道法自然的声乐教学思想一直贯穿于她的实际教学之中 声乐课绝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在艺术素质、声乐修养等方面得到全方面提升,将歌唱的形式和表示的内容统一,达成技术和艺术友好就技巧而言,顾教授通常见最朴实、最浅显的语言来揭示出声乐技巧本身的特殊性、模糊性和抽象性笔者2021年在南艺音乐学院跟随顾教授作访问学者期间,就充足体会到这一点,如高音训练通常是采取渐进向上的方法来训练,实践证实,跟随高音的不停推进,演唱者恐惧心理也逐步递增,产生了“高音恐怖症”对此顾教授采取了自高往下的唱法,以点带线,音阶中的过渡音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顺畅连贯、声音统一,降低心理恐惧的累积,形成了唱高音的良性循环的心理机制这种反传统的教学看法,已成为顾教授声乐教学的创新理念和风格 认真观察 因材施教 顾教授一贯主张因材施教,“我对每一个学生一开始全部要进行认真的观察、了解。
尤其是对她们的性格、兴趣、经历、家庭等作一番细致的考察然后依据我的初步判定为她们制订不一样的教学方案,向她们描述相关她们以后声音路子的设想,和善于演唱的歌曲的类型她训练殷桂兰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初殷桂兰刚进校,虽说嗓子条件很好,可是原先的高、尖、细的歌唱方法根深蒂固为了使她有一条好的声音路子,顾教授帮她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民族风格的歌曲为了使她忘记原来的高、尖、细、卡的发声感觉,顾教授给了她部分我国的优异歌曲和西欧古典歌曲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让她学得广泛部分,走中西结合的道路经过两年的学习,殷桂兰既能演唱难度较大的中国歌曲和外国歌剧咏叹调,也能演唱民歌和含有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1985年5月,殷桂兰取得江苏省第一届青年声乐比赛二等奖,并于同年8月赴哈尔滨参与了全国首届聂耳、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1989年秋天,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殷桂兰在世界著名歌剧《弄臣》中成功地饰演了女主角吉尔达 顾雪珍的声乐教学思想博大精深,正像她的“岁月如歌”专题音乐会,她和她的学生们那种自然清新、优美抒情的演唱风格,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瑰宝我们祝福顾雪珍教授在从教四十年后,课题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文化的需要,艺术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