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聚校本研训力量激扬教师职业生命.docx
17页积聚校本研训力量激扬教师职业生命 【人物速写】1所学校,3个校区,560名教职员工,7576名学生,一艘庞大的教育“航空母舰”2011年8月,韩建芳成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校长他一下子叫不出所有教师的名字,却将这里打造成了教师们成长的学园和温馨的家园他和青年教师一起,几上几下,制定了《八年内青年教师发展规划》;成立了“省级后备骨干教师培训班”,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以“创新型教师”的评选,助力那些具有特殊才华的教师进一步创造事业的辉煌学科半日研究活动、每个学期的两册赠书,在有些学校带来的可能是沉重的负担,在这里却成了大家的期盼他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生日档案,一个蛋糕,一张贺卡,一份祝福,在生日当天送达;每到新年,他便为大家印制年历,上面印着老师或者家人的照片;他组织开展教工趣味运动会,装备教工健身房,提供午餐水果……他认不全所有的学生,却将学生的成长放在了内心最深处在他的办公室柜子里,有一个矮矮胖胖的玻璃瓶,瓶子里纸折的星星五颜六色,这是曾经的学生送给他的,他当作宝贝珍藏着他说,这都是学生的心,站在它面前,常常就会问自己:我能为学生的成长做些什么?生命旺盛,智慧卓越,精神高贵,情感丰满,这是他对从学校走出去的每一个学生的希冀。
开学典礼时,宽大的操场上,他会为学生们搭起一座宽宽长长的颁奖台,鲜艳的红地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台上,三好学生、特长学生、志愿者、优秀宿舍、优秀同伴小组……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多元评价,多维表彰,每一个有进步、有专长的学生都能体验这一份自豪与幸福他还设立了“校长特别提名奖”,亲自为他们宣读颁奖词、颁奖学校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从各种球类、音乐美术类,到击剑、戏剧、管乐队、非遗项目锡绣等等,丰富多彩学校专门铺设了击剑剑道,聘请了校外教练;组建了管乐队,斥资几十万购置了专门的乐器,大力支持一位没有获得过任何荣誉称号,却对乐队情有独钟的老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非遗项目锡绣也在学校安家落户,学校不仅成立了锡绣公社,还编著了锡绣教材;学校的啦啦操队已经走出国门,为国争光……学校评选“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评选标准怎么定?在行政指令和学生意见两者里,他选择了后者于是,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心目中“最美”老师的标准,经过梳理归纳,10条带着孩子们的童稚心声、与众不同却真挚热切的评选标准新鲜出炉他说:“要把‘人的成全作为教育的至上追求对教育,他仰望星空,贴地而行建构和合文化理念下的学校德育,“文化为基,制度为依,课程生长”,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深度思维,积聚价值体验。
对科研,他孜孜以求,一往情深主持多个省市级课题均已结题,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教科研氛围浓郁,教师省市级个人课题数在区内遥遥领先,“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于2016年获立“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学校和区内、淮安多所学校结成项目共同体学校,在科研兴校的道路上结伴前行,互相烛照高高瘦瘦,黑框眼镜,目光坚定,步履从容他和他的学校,必将继续昂首阔步,砥砺前行人物档案】韩建芳,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始终坚持“教育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唤醒”,倡导“基于学生的探究行为设计和评价”的数学课堂教学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5个,其中“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研究”在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多次受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的邀请,赴西安、山西等地讲学Reference: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要以校本研训为主要路径,厘清其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明确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建构主要模式与操作样例,且行且思,创新方法,以进一步满足教师的生存需求,提升教师的学养水平,激扬教师的职业生命。
關键词:校本研训;教师发展;职业生命;和合文化G451.2 :A :1673-9094(2017)05B-0004-07一所好的学校,必然是学生成长的乐园,也应该是教师满足其个体生存需求、提升学养水平、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因此,学校工作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与思维力,培养他们现在乃至终身发展的意愿与能力;二是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让他们常常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其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一、破译——厘清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和内涵取向教师的职业幸福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在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双向互动中,看到学生人格成长和学业成绩的进步所取得的职业自豪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的成功体验,以及和同事融洽相处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学校文化和人际氛围的认同感有了这两种来源的职业幸福感,教师才能克服职业倦怠,葆有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并将这种积极的职业体验传递给学生、同事和家人,形成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因此,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应落实到全面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上要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起码应满足教师的三种需要:待遇上的相对优越、情感上的归属感以及事业上的成就感。
其中第一层次是教师作为“自然人”或者“经济人”的职业期待,当然,在当今的办学体制之下,这种期待的满足条件不是由学校来决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帮助教师实现其第二、第三层次的职业期待,这是教师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学校应致力于发展教师群体的三种素质:业务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和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与职业热情等)在合作共享的外部环境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与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整体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整体职业生涯的质量 2.校本培训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践层面,从教研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积极进行研究反思,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专业的能力与素养提升职业生涯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个人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校本培训是支持学校开展教研的外部关键性事件,是师资队伍建设关键的影响因子,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意识,激励、引导教师自身“内驱力”的生发和强化因此,校本培训的指向,最核心之处应该是唤醒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生活习惯,形成积极的职业生活体验,这是更为持久、更具生命力的成就。
二、求索——明确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1.组织机构和管理框架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架构良好的组织管理机构我们注重完善三个层次的科研组织机构首先是决策层,由校长室(主要是分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负责教育科研重点工作的顶层设计、部署;其次是管理层,主要由教师发展处主任、副主任担当,负责教师发展工作的策略选择、具体布置、组织活动及效果监督;最后是操作层,主要由课题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师个体组成,负责活动的最终落实及效果反馈我校在校长室下设置了教师发展处,和德育处、教学管理处、总务处相并行,有2—3人,专门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校本研训、课题管理、教师培训等各个板块,直接对学科组、备课组、教师个人负责另有学术评审小组独立于教师发展处之外,由校长室直接领导,主要负责教师发展处的一些学术评价、认定工作2.职能厘清和运行机制教师发展处从部门职能上来看,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和其他中层部门分工合作关于教师发展处的职责担当,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佟柠主任曾发出这样的叩问:我们能让教师对每日的课堂产生持续的研究热情吗?我们能为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提供支持吗?我們能让教师真正合作起来实现专业发展吗?我们能创设出让教师体验到专业发展乐趣的环境吗?我们能为乐于发展的老师提供自由公平的学术氛围吗?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全新的发展范式吗?我们能让教师享有高品质的专业生活吗?这里的每一个问号,都直指教师发展处的核心职责,即努力让每一位教师优雅、体面,享有尊严,在学习与研究中,过合作共进的专业生活。
基于此,在“和合文化”理念的指引下,我校从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出发,架构教师发展平台,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打通各层级培训路径,引导教师在和谐、合作的文化理念指导下改进教育观、学生观,重塑对师生关系的理解,通过积极开展各种校本研训活动和课程科研活动,合作科研,主动教研,促进了教师个体与团队的进步三、实践——建构主要模式与操作样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能否顺利、有效开展,不仅和明晰的组织架构、管理框架、职责任务相关,更有赖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操作模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基本遵守了三方面的原则,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研究选题、操作模式需着眼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将其置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以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二是操作模式要注重创设情境,创新形式,唤醒教师自主教研的意识,让教师切实感受到教研的成效和自身的成长三是要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保持教师培训项目的延续性,持续地做精、做深1.师德为先,人文关怀一个学校能得以长足发展,靠的不是精良完备的设施,也不是豪华美丽的校园,而是素质一流的教师一个学校的影响力与贡献力,是由这所学校所有教师的道德高度和学问境界决定的。
一般而言,有多么高尚的师德,就有多么高尚的学校,有多么精深的学问,就有多么精深的教育在我看来,真谛就是12个字:不功利,不势利,要大度,要宽容不功利,是说不能以孩子一时的成长进步程度区别对待他们;不势利,是说我们不能根据孩子家庭出身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他们;要大度,是说我们要全部接纳所有的孩子;要宽容,是说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有缺点的,否则就不是孩子了我校以“和合文化”为基本核心价值观,以省锡山高级中学百年底蕴为血脉渊源,努力打造鲜明的学校印记,以“和合”文化为精髓,弘扬大智大爱、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师德师风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名教师的倾情付出,而教师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这个环境,离不开学校为他搭建的舞台”“荣耀属于学校的每一个教师”“学校和教师之间是利益共生关系”“要努力实现‘共享共进的目标”等等,已逐步成为大家的共识学校从一日三餐、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午休安排、年终班主任家属的慰问活动、教师公寓设施的几番修整添置、校车接送远道教师等方面,事无巨细,始终以服务的意识,尽可能周密地安排,为教师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学校平时日常工作一周预告,每学期一次的教代会,通报学校的办学思路及工作重点,几上几下进行讨论,招生、收费政策和状况及时告知,各种评优、人事安排常规公示等等。
对于教师来讲,只有随时了解关心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才可能具备主人翁的责任心另外,学校建设的各项举措及进展,我们也及时向全体教师通报,让他们觉得所在的集体是一个光荣的、进取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集体,始终保持对学校集体的强烈认同感教师在业务发展方面所获得的每一次进步、所取得的每一次成绩,我们都予以张榜公布,以激励本人,感召他人我们注重让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教师在多元评价中获得认同,如“模范班主任”“功勋班主任”评比,“岗位奉献标兵”的荣誉命名,青年教师的“课改明星”评比,毕业班教师的特殊贡献奖等等,而“最美教师”则是各类评比中影响较大的从制定“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到“最美教师”的事迹展览,再到最后的选票统计,我们都力求使这次活动不仅仅是一项评比,更是一个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的过程,一个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激励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过程因此,“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来自于学生,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心中的优秀教师形象,整合梳理之后,形成全校教师的共同行为准则,向善,向美,崇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