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酒原文简单翻译.docx
4页饮酒原文简单翻译饮酒原文简单翻译陶渊明(约 372前后—427),一名潜,字元亮,号靖节先生,东 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艺术上 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其诗平淡自然而醇厚味浓,是“隐逸 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1]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前有序文,由序文知,这组诗是诗 人辞官回家、隐居田园不久的秋冬夜晚酒后所作,故总题《饮酒》 这是其中第五首[2] 结庐:盖建房屋结:构筑,建造庐,简陋的房屋这里 指诗人的住所[3] 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纷扰[4] 远:远远地隔绝这里指平和的心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自南朝梁•钟嵘在《诗品》 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始,之后唐代大诗人杜甫、韩 愈、白居易等对他亦十分赞赏,“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 玄”(唐•白居易《题浔阳楼》);宋代评价更高,大文学家苏轼酷爱 陶诗,认为陶渊明的诗在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诗圣杜甫之上;南宋的 真德秀将陶诗与《诗经》、《楚辞》并列,认为是“为诗之根本准 则”;元明清等各代对陶诗大多推崇备至,甚至认为是“宇宙间第一 好诗”(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位田园诗人,他以冲淡洒脱的笔触,自然、平和的心境,为我们 绘制了一幅幅优美静谧的田园风光图画,语言朴实无华,境界高远 幽邃,诗意空灵安谧,洋溢着一股恬静闲雅之气《饮酒》,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共二十首诗前有序,说明 作诗的缘起组诗中虽然只有九篇直接写到酒,但所有各篇都是诗人酒后抒发 情怀,故总题为《饮酒》清代文人方东树说得很正确:“亦是杂 诗……借饮酒为题耳,非咏饮酒也这一篇是其中的第五首,是 最优美、也是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名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 淡淡地说出:自己的住所虽然也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之中,却没有车 马的喧闹和世俗的纷扰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最核心的第四句诗“心远地自偏”顺势推出 即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平和与宁静这四句诗,从第一句说事、第 二句转折、第三句发问、第四句作答,势同流水,一气呵成,又构 思缜密,结构严谨,阐明了诗人的心理与崇尚陶渊明酷爱自然, 崇尚自然,并身体力行回归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归园田居》之一)在他看来,人的生命原来就是自然的一 部分,除了在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以外,更重要、更本质的是直接 面对大自然,是人的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但是多数人由于违背 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于是虚伪矫饰、倾轧竞斗, 得则喜、失则忧,使得人生充满了焦虑和矛盾、缺损和痛苦完美 的生命形态应该是复归自然,才能使人生得到本质意义上的.实现 诗人在这里所说的“车马喧”,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门庭若市导致 的车马的喧闹,而是喻指社会的喧嚣和人世的纷扰而“心远”的 “远”,就是对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这一切世俗利害的超脱 与淡然正因为有这样的“心远”,不受尘俗烦扰,俗话说“大隐 隐于市”,所居之处就会僻静而安宁,心态就会平静而闲适,身心 就会陶然而自乐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就把自己的这些哲理的思考,以非常精妙 的诗句,通过秀美恬静的自然风光的影像表现出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自古,人们就视菊花为一种高雅而有气节的花卉, 凛冽的秋气使百卉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采,幽香四 溢,绚丽灿烂,因此人们尤其文人非常喜爱陶渊明对菊花更是情 有独钟,诗中常常可以见到菊的身影,如“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 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赞美菊花坚 贞秀美的英姿、卓尔不群的风貌诗人在自己的园圃中随手采摘菊 花,偶尔抬起头来,无意中目光所见,是面前那静静屹立悠然静穆 的南山(即陶渊明住宅南面的庐山)。
历代文人对这两句诗极为推崇人恬静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人悠然、山悠然,人与自然融洽地化为一体,情与景会,悠远宁谧, 一派天籁,物我皆忘眼前的景物则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还”诗人并不着力描写面前南山那些引人入胜的景物,也不写空 中所见的飞鸟矫健凌空的姿态,只是概括地说萦绕山中的岚气日暮时分更加美好,一群群鸟儿相亲相爱结伴而归在陶渊明看来,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大自然这种充沛的生意和飞鸟呼朋邀侣结伴归 来的自由与自在,正是诗人心中的向往陶渊明总是这样概括地描 绘眼中、心中的景物,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 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我融于物,神 与景接,从自然中去领会人生的真意,认为一切应该像大自然一样, 而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还人以自然的本性,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明 确地告诉人们,人可以也应该从大自然中去细心地体会人生的真意, 去领悟生命的真谛在大自然的启发下领会到的理想中的生活意趣,想辩说出来却忘 了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道家的庄子曾说过:“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齐物论》)“言者所 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有位现代作家也说: “最真实最切己的人生感悟是找不到言词的因此,陶渊明这里 的意思是:领会到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陶渊明的这组诗题名《饮酒》,这位极其看重志节“不为五斗米 折腰”的名士,“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感士不遇 赋》),除了前面所说的缘由外,看来仍有深意:一种沉浸于物我两 忘意境中的联想与追求观照今天,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 心态平和,回归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大千世界一道共奏 一曲和谐的乐章,则也是地球村中现在和将来每一个人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