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三国演义动画版.doc
8页新三国演义动画版新三国演义动画版《三国演义动画版》央视与日本方面合作的四大名著改编动画片《三国演义动画版》从大层面讲述了三国历史中的动荡与群雄争霸《三国演义动画版》刻画了广为人知的故事,音乐画风不错,达到同期国产动画新高度以下简单写下个人的观后感:中日合拍:说到中日合拍,就有很多人跳出来纠缠什么中式画风与日式画风其实大可不必,好与坏,本来就没有标准,合作就是合作,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不要成为一句空话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杰出动画,中国可以有自己的杰出动画,但是,现实中还很少,适合孩子们或者作榜样的动画片屈指可数如今,有一部还算不错的动画片出来,不当人三岁,不做 NC 片当然,不是说没有缺点,但是已经有些让人感动的东西出来了画面音乐:画面算是很唯美了,音乐的配合也不错万马奔腾,箭矢如雨,大火燃烧,武戏的表现可圈可点片头片尾的主题曲有些时而雄浑,时而悲怆,让人无限感怀那段失去的历史当然,细处也有些不足:比如人物动作少,人物穿越快,诸葛亮一下变成老头,人物有些大众脸,公共动作,美女也没有那么美,不过整体表现已经很不错,看得出有用心制作,没有抄袭国产动画新高度:算年度大戏了,以后还会登陆其它国家,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让英雄们美名流传千古。
说是国产动画新高度,是和现在的动画市场比较的,在七八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很多内容、音乐、内涵都很牛的动画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在不断发展中渐渐的没落到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开始变得自卑,开始觉得自己只有差距没有优点,开始不出创意只做苦力活这是种恶性循环,而不是一种好现象发扬自己的优点,不要梦想破灭,给孩子们更多的优秀的精神食粮,用动画推动儿童教育,加油也希望以后可以有红楼梦、水浒的动画片看2.最近国内动画大作《三国演义》就要开播,听闻还是与日本合拍,造型设计依然是陈联运,制作则汇集了国内几家大牌公司比如辉煌动画、央视动画等,颇为好奇对于日本动画的成就相信不管喜欢与否都无法否认其实力,心里着实希望能够在合作中提高咱们自己的动画水准其实见到片子杀青还是挺兴奋的,因为我们到底开始放下架子学习些新的东西了但是————这是个很要命的词儿——看到了庐山真面目还是有不少遗憾和惋惜话要分开说,首先我觉得制作水准相对于以前的不少片子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绝对是值得肯定并且高兴的,该为此举杯庆贺造型的设计既尊重了传统也带入了时代感,主要人物形象俊朗挺拔,在动画过程中也没有以往走形严重还偶有跳帧的毛病,看得出制作方下了很大的功夫抓后期制作中最容易出问题的作画监督和动画部分。
在简单看了五十二集片子的目录可以看出,在剧本上舍弃了对过渡情节的描写,对人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情节做了更多的描写,中规中矩的路子,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在五十二集的片长中要涵盖如此多的情节显然是没办法的不过看了几集片子之后对于剧本的某些改编和加入的小情节觉得莫名其妙,完全没有必要比如“怒鞭督邮”一段,剧本似乎为了告诉大家历史上的张飞其实是个大书法家特意安排翼德将军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县衙旁,一边鞭打督邮一边叫“你连我写的字都不认识?”……坦率的说,这既起不到讲解历史的作用,对于故事情节也毫无帮助再比如吕布见财起意,杀丁原投靠董卓一场戏,剧本特意将其安排在大殿外的台阶上,一个人意欲行刺董卓被吕布方天戟挑死,然后老吕在众目睽睽下磕头认董卓做了干老子,干老子董卓则在台阶上就大叫废帝改立陈留王,委实太过牵强不妨从心理考虑,吕布再无耻也不至于无耻到这个地步啊,杀了前任义父再找一个干老子,这本是个挺丢人的事情,而吕布恰恰是个好面子的英雄,否则他不会因为张飞骂他“三姓家奴”就火冒三丈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这个面子还是要的啊,那位说了,不管怎样他还不是干了这些事情么,但是隐秘的干和明目张胆是有区别的,我干了,你们没看到,就算猜到也不敢说,这才保得住脸皮。
凭着吕布的武艺和董卓的霸权,谁敢胡乱言语?张飞不管这些,张口四个字就戳穿了他的面皮,这才让吕布大怒,否则朝堂之上那么多人都亲眼目睹他都不觉得难为情,干吗要为张飞的话动怒呢?换个方法,以朝臣们的心理来看,前一天吕布还在战场上杀退董卓老贼的军队,第二天却突然站在董卓的身后保护,这种心理上的冲击和震惊是难以逾越的,也就会对董卓更加惧怕从这点来说,剧本并没有仔细研究剧中人物和情节背后的细节,对于剧本来说这可算是个先天不足的毛病,很容易变成流水账另外,我对于某些原作的经典对白被弃之不用感到不解,也许是剧作者刻意要写出“自己的”三国吧,不过和原作中的对话比起来显然力度差了不是一点比如董卓进京之后立刻要废帝,袁绍反对,书中董卓威胁说你想试试我的剑利不利么,袁绍针锋相对说我的剑未必不利!两人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样经典的细节没有采用实在可惜剧本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不再一一挑刺儿了,总体来看我觉得剧本在改编后已经给人物性格刻画定了个“不太清晰”的基调,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曹操和袁绍造型上有点接近,而性格上也缺乏有力的区别,乍一看很容易将二人搞混再来说说分镜头脚本,镜头运用还是能看出采用了不少新的视点和手法,大场面的战争全景和武将近景拼杀都有不错的描写,可以说整部片子在武打戏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可圈可点。
相反在文戏上的表现很一般大多数镜头节奏上比较平,大家可以忽略不计,只看动作戏吧!能看得出设计稿这个环节抓得很紧,尽管背景的设计没什么突出,甚至还有一些错误和捣糨糊的嫌疑一些场景从设计到彩色都很平庸,没什么可说的接下来就是中国动画的致命伤了————原画和广大游戏美术爱好者的理解不同,动画当中的原画,指的是动作分解中的关键张的绘画,也就是Ke Animation,可以说原画决定了人物的动态基调,动画制作人员会在原画师规定的动作轨迹中完成当中过渡的部分,所以原画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物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好看是否合理不客气的说,本片的原画师们暴露出了太多的问题,概括下来这么几点:一,缺乏历史知识,动作设计不合理《三国演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故事,虽然咱们不必要事事考据,做的像真的汉末一样,但有些标志性的东西还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峨冠博带的文官们见面不作揖这就很奇怪武将们相对粗鲁,见面抱拳拱手也就罢了,文官们必定是正色作揖,这才有文官的特色要知道中国古人讲究礼法不是一般的严格的,忽略这样重要的细节不应该二,习惯性思维,懒得动脑子可能说的有点重,不过说实话,当你看国产片的人物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个动作——摊手——的时候就会崩溃。
这明显是源于国外加工片制作了太久以至于变成了本能那么多性格、体型、身份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做着同一个标准动作,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碍…原来所有的孩子都是一对爹妈养大的……还有战争戏中的擂鼓,坚硬的鼓槌像硅胶的XXX 一样颤动不已,柔软而富有弹性,那薄薄一层的鼓皮却似泰山般我自巍然不动,难道这鼓声是从那颤动的硅胶 XXX发出来的?原画师可能会委屈,说那些鼓是画在背景上的不能动啊,——那也不至于把鼓槌换成寂寞女用物品来替换吧?这就是中国动画圈里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原则——“责任不在我”所以国产动画整个流程都在做减法!当然,我认为关于硅胶XXX和鼓皮的这个责任是应该归于导演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鼓槌的“硬度”,把鼓皮分出来做一层HC只要几根简单的线条加抖动就可以了,效果绝对比现在这种样子好的多三,动作粗糙,不细腻首先要说的是这个“细腻”的定义,我从来不认为逐格动画就是细腻了,No,完全不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的观点,就是日本动画中的人物动作非常漂亮,不动则已,一动就非常精彩,远的不说,就像《火影忍者》文戏虽然制作水准并不统一,有时也会走形但是无法否认里面的忍者打斗动作超级精彩,有力度。
镜头剪辑行云流水恰到好处,张弛有度看看我们的《三国演义》该快的时候画不好只好用不停的闪光来回避,该慢的时候慢不下来,小动作不断,时间不够整集片子看下来觉得人物无时无刻不在动,至于有什么让人过目不忘的动作——想不起来说到这儿该明白了,所谓动作的细腻指的是动态和静态的对比,这个对比拉的越开,效果就越是明显大的动态画起来很麻烦,成本很高这不错,那可以把那些不必要的动作减掉,还可以通过不同难度不同报酬的方式合理分配资金——我相信中国导演和制片人的聪明才智在这个领域会大有作为:p四,缺乏进取精神,自降身价请注意,我所说的“自降身价”不是指经济领域的恶性竞争,而是身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和原则丧失每个人都会这么认为,一个爱好一旦变成了责任——也就是工作——就会变得多少让人难以忍受,最后发现我做得好或者不好完全没区别,用心不用心更是没人知道,所以动画最后变成了一个只为赚钱的行当,照着固定的路子走不犯错就好的行当,不管质量先把产量抢到手的行当眼看着当年带着多少憧憬和惊喜踏入动画圈的朋友最后要么理想破灭转行,要么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原因在哪儿?不要说制度不好,不要说竞争激烈,你有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家来看待?对待自己绘画出来的东西,你有没有把它当做自己的作品来看待?你有没有坚持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心态和原则?如果有,恭喜你,也祝福你的作品,你的原则和态度会让你的作品焕发精神,总有光芒夺目照人眼球的一刻;如果没有,很抱歉,你已经沦落成一个工匠,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工匠。
残酷吗?很正常,动画是一个人员流动很频繁的行业无数的动画人,多如牛毛的动画公司和工作室求生存求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寒吗?大可不必,那么多同龄的动画人仍在拼搏,努力使作品再好一点、更好一点仍然在笔下营造着梦想,百尺竿头希望更进一步说实话《三国演义》有可取之处也有败笔,但至少是更坚实的一步总体来说,剧本改编上有点先天不足,制作花了相当的精力,值得肯定,整体节奏平庸没有突出本该突出的重点,这就是我的标题“先天不足,美丽的流水账”的来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