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创新管理培训(powerpoint 36页).pptx

38页
  • 卖家[上传人]:ahu****ng3
  • 文档编号:273444443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766.28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创新系统1创新系统方法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对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到了创新的复杂性和要素多重性,利用简单的、线性的分析方法无法透彻地、全面地理解创新创新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互动作用基于这种考虑,人们开始从系统的、综合的角度来理解创新,从而出现了根据创新的系统方法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不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标准宏观经济均衡理论:技术进步一直是外在因素,在处理生产与就业问题时,创新始终处于无关紧要的地位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国家的人均产出增长率与各国的起始条件无关,经济增长率表现为“路径无关性”增长计算理论:资本、人力和技术进步都相互独立地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属于线性分析论的方法3不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的内生性,但对知识的认识还很肤浅在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制度要素赶超理论:强调技术开发与扩散的路径依赖性,技术进步被看作是同组织和制度因素有关的过程但对增长的分析中仍未充分使用制度理论4不同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进化理论:技术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制度被看作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基础性因素,它形成了创新的选择环境。

      子系统协同发展: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五个子系统相互影响,促进经济增长学习经济”理论对增长的解释5创新系统方法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创新系统方法用学习经济的思想作为分析创新活动的参考框架学习不仅限于专门的知识生产部门,知识从这种部门不断地被传播到经济的其他领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几乎所有经济领域中如采购、生产、销售这样的普通经济活动相联系从这种观点看,新知识的生产、分配和利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作用6现代学习经济学习经济与知识经济不同现代学习经济中,除了表现出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之外,还具备以下特点:知识的更新率高,学习和遗忘更替频繁,知识传播速度快,知识储备每年发生很大变化技术和组织变化内生化学习过程已被制度化,为了加强学习,企业需要选择有效的组织方式7学习经济中的创新技术和组织学习在经济的许多领域进行,并成为创新最终要的源泉相应地,创新也被看作是学习的结果创新被看作是模式化的、系统化的模式化是指创新从创新是非均衡地分布于部门、时间和空间中而言;系统化是指创新绩效不仅仅依赖于企业、研究机构等专门组织的运转情况,还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与政府部门相互作用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8创新系统方法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创新系统方法谋求分辨创新的各种源泉,并通过考察不同源泉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来发展一种理解和分析创新过程的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种创新理论,而不是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创新系统方法对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制度和制度变革的重要性,特别是它把制度、组织和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作为增长的基本源泉9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提出在充分吸收各种学派对创新的研究基础上,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Freeman)在1987年首先提出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0弗里曼的主要观点国家在推动一国的技术创新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技术领先国家从英国到德国、美国,再到日本,这种追赶、超越,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而且还有很多制度、组织的创新,从而是一种国家创新系统演变的结果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1纳尔逊(Nelson)的主要观点现代国家创新系统既包括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的大学,以及政府的基金和规划之类的机构,其中,以盈利为目的的厂商是所有创新系统的核心一个经济体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技术的多元结构”这就意味着制度整体应是一个丰富的体系,分享技术知识的机制,以及各机构与组织之间的合作相互依赖的国家之间在“产业组合”上的差异强烈地影响着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态。

      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2佩特尔和帕维蒂的定义国家创新系统是决定一个国家内技术学习的方向和速度的国家机构、激励结构和竞争力其中,机构包括:企业,尤其是对创新进行投资的企业;提供基础研究和相关培训的大学和相关机构;提供一般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公共和私有部门;促进技术进步的政府、金融等部门激励是指在下列市场失灵方面的活动上的激励: 对基础研究和教育等市场失灵方面; 对创新垄断之后的短期垄断利润的激励和来自模仿的竞争压力之间的平衡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3佩特尔和帕维蒂的主要观点国家之间创新绩效的不同主要在于系统的失效和多样性系统的失效表现在激励的失效和竞争力的低效系统的多样性表现在要素禀赋的不同,对技术投资机制的不同,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竞争机制的成熟程度不同等方面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4伦德瓦尔(Lundvall)的定义国家创新系统由位于一个国家内部或植根于一个国家边界之内的一些要素和联系构成,这些要素和联系在新知识(经济意义上有用的知识)的生产、扩散和使用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中的中心活动是学习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系统,以正反馈和再生产为特征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5伦德瓦尔的主要观点狭义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参与研究和探讨的组织与机构,如研究开发部门、技术研究所与大学。

      广义的国家创新系统包括经济结构的所有部分和方面,以及影响学习和研究探索的研究-生产系统、营销系统、金融系统因此国家创新系统包括了企业内部组织、企业间关系(产业结构)、公共部门、金融及其他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五个子系统反映用户需求与技术机会的用户-生产者相互作用的信息流动对于技术创新过程是特别重要的,作为这种沟通需求的结果,用户和生产者在地理和文化方面的亲近对于成功的技术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6波特(Porter)的主要观点国家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的基础之上,国家只是作为一个公司的外在环境发挥作用,并加强或削弱其竞争力因此,政府应该追求的目标是为国内的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鼓励创新的环境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7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力钻石理论:一个国家的优势决定于以下四个重要因素: 要素条件,如熟练劳动力的供给,基础设施状况; 需求条件,该国对某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相关的支持产业; 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状况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8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提出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研究并搞清楚与创新有关的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是改善技术发展工作的关键。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主要是各参与者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综合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唯一接受的关于国家创新系统的定义,但重要的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的“网络”或“系统”特性弗里曼所提出的定义应用较为广泛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19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 政策与管理实体:制定政策,进行科学技术管理; 科研实体:知识生产,创新的重要的知识源; 教育实体:创新人才培养; 生产实体:企业,创新的主体; 资本实体:金融机构,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中介实体:进行创新中信息、人员等的联结;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0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制度: 包括正式的强制性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的强制性制度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专利法、知识产权法、技术标准与规范、国家在资源分配方面所作的规定等,非正式制度如历史文化氛围、行为准则、惯例、指导性原则等 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1国家创新系统中影响创新的因素创新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参与着(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构成的系统,他们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经济的整体创新绩效,并受以下因素影响:知识基础设施制度安排消费需求结构生产结构政府政策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2国家创新系统中影响创新的因素知识基础设施:是全社会求知和创新活动的基础条件,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知识机构(创新企业、科研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知识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是知识基础设施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是为创新、为知识的生产、扩散和有效利用提供支撑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3国家创新系统中影响创新的因素政府政策: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创新的政策前者包括国家制定的直接促进创新的政策;后者包括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等生产结构:各不同产业之间创新机会和瓶颈各不相同,现有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4国家创新系统中影响创新的因素制度安排:包括金融制度,分配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奖励制度,评价体系,科技咨询和服务体系,税收制度,政府补贴体系,政府采购制度等消费需求结构:公共和私人消费者的需求是创新过程的基础和动力,消费者的需求对于生产结构的转换和未来的增长机遇尤为重要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526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一般特征: 开放性;综合性;动态性;多样性 本质特征: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的系统;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共同作用的系统;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知识、技术“私有化”过程和“公有化”过程同时进行的体系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7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三个显著特点:私有企业是许多新技术的发明者;新技术多元化的来源;主要靠市场力量选择谁是创新的赢家。

      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8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美国的企业制度,可以称为资本市场驱动型的体制,企业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获得长期融资,其经营目标一般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的自主性强,同时可充分享受成功创新所带来的高额回报,创新主体作用明显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29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美国政府在创新系统制度安排方面的主要作用,是在私有和公有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利润以刺激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促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支持研究开发; 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推出大型科技发展计划,促进创新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互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30美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美国创新系统中知识的快速流动: 企业间技术共享和研究开发合作,例如默许专利合作,私营企业打破传统的竞争意识进行合作 知识生产机构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31日本的国家创新系统(90年代)创新战略:80年代确定发展“独创性技术”的方针,90年代提出“创造科学技术”、“创出新产业”创新的重点在高技术、大科学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的独创性。

      设立专门机构,加强中间环节,包括政府和企业内部联合开发,政府发挥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政府通过补贴、无息或低息贷款、优惠税制、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对创新企业提供财力支持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32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19491977年,政府指令型的创新系统其特征为: 政府计划体制为基本制度; 组织体系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 创新动机源于政府所认为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的需要; 创新决策由各级政府制定; 政府为资源投入主体,进行资源的计划配置; 创新者不享受创新成果和利益,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损失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33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政府指令型的创新系统的优点: 创新资源调配效率高,使有限的资源按照需要随时调集和分散缺点:计划体制为单一的刚性体制,对于重大的高科技创新卓有成效,但不适用于大量的消费产品创新创新缺乏柔性和多样性创新缺乏激励,抑制了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创新动力不足总之,创新活动与国家一直高度关联创创 新新 管管 理理34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1978年至今,从政府指令型创新系统向政府导引型创新系统转变,逐渐弱化政府主导的范围和力度目前中国创新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 政府与市场在创新中的互动关系尚未确立起来;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